雖然發改委聲稱油價尚未漲到位,但各地的各標號成品油價已創歷史新高。除了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外,油價上漲偷著樂的還有航空公司。
按理,航油價格創出年內新高,本就壓力巨大的航空公司應該痛苦不堪。民航常用的3號噴氣燃料出廠價每噸提高320元,至5190元/噸,考慮進銷差價的國內航油零售價格達到5560元/噸。今年以來航油價格漲幅累計已達到27.5%。經初步測算,此次調價將增加中國國航,南方航空,東方航空和海南航空單月成本分別為6900萬元,8300萬元,6400萬元和2600萬元;年化來看,對每股收益凈影響分別為-0.05元,-0.095元,-0.08元和-0.065元。不過,航空公司有理由高興。
第一個理由,航油提高的成本由消費者買單。
中國國家發改委發布通知稱,以國內航空煤油價格每噸人民幣4140元為基準油價,當超出基準油價時,航空公司可適當收取燃油附加,但航空公司自行消化比例不少于20%,即所收燃油附加不得高于超出基準油價部分的80%。依據深圳航空發布的信息,11月14日零時起深航將在票面自動生成燃油附加費,具體收費標準是800公里以內20元,28 TALENTS.2009-12800公里以上40元。相信其他航空公司很快也會如法炮制。
航空公司收益幾何?根據海通證券的測算,以2010年航空旅客運輸量同比增長10%的預測,如果燃油附加費按(800公里以下每人20元,800公里以上每人40元)復征,年化對中國國航,南方航空,東方航空和海南航空每股收益凈影響為0.07元,0.20元,0.12元和0.10元,將能夠完全抵消此次航油價格上調所帶來的負面影響。第二個理由,套保由巨虧轉為浮盈。
更讓航空公司高興的是,由于油價節節上升,此前在航油套保的巨虧,現在居然轉為盈利。2008年,東航與國航在石油價格套保的野蠻交易大幅虧損共136億元,幾乎占據了三大航空集團全年虧損的一半。但情況在2009年之后有明顯好轉,民航局局長李家祥表示,截至9月中旬中國民航已經實現利潤80億元。“不出意外,三大航空公司在年底的報表上都能扭虧。”一位業內人士透露。
航空公司的客貨運情況好轉了嗎?沒有。因為為航空公司報表上盈利數字做貢獻的,是原油上升后航空公司燃油套保的利潤,以及人民幣匯率收益。
今年的三季報顯示,1—9月,中國國航實現利潤38.1億元,同比增長572.78%;ST東航前三季度凈賺11.96億元,增幅達到152%;套保損失降低對東方航空和中國國航的凈利潤貢獻巨大。東航7—9月的燃油套期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約人民幣1.54億元,實際交割現金流出約人民幣2.31億元。這部分收益相比上半年并不算多,上半年東方航空航油套保合約產生的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為27.94億元。中國國航7—9月的燃油套期公允價值變動凈收益5.54億元;因國際油價上升,中國國航金融衍生品公允價值凈收益20.75億元,其中油料套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20.15億元(公允價值轉回46.64億元,因真實交割引起公允價值變動-26.49億元)。中國國航上半年未交割的油料衍生合同公允價值變動收益為14.50億元。第三個理由,國家補貼。
去年11月,*ST東航和南方航空曾宣布,母公司東航集團和南航集團分獲國資委30億元注資。隨后于12月,東航集團再度獲得國家注資40億元。至此,兩家航空集團分別累計獲得的70億元和30億元,均以上市公司向母公司定向增發的方式注入上市公司,其方案于今年6月分別獲批。單從今年來說,南方航空公布1—9月獲得的政府補貼就達15.66億元,中國國航1—9月有9.62億元的政府補助。也就是說,在政府注資后,航空公司的套保收益將轉化為純利。
(作者系知名財經博客作者,本文只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