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的規范與創新當前已經成為業界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可是,盡管談論的好像很多,實際上究竟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至今卻還沒有比較一致的觀點和看法。高校學報在我國的學術期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如果高校學報科學妥善地解決了這個問題,那么其他學術期刊的規范與創新幾乎也就迎刃而解了。所以本著拋磚引玉的思路,我們根據自己在編輯出版工作及有關學習中的體會,在此簡要談談對高校學報編排的規范與創新。
一、編排規范的關鍵在于落實
凡是從事過幾年高校學報編輯工作的人,基本上都知道或者聽說過《學術規范(教育部制定)》《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檢索與評價數據規范(修訂版,試行稿)》《中國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修訂版)》《中國高等學校自然科學學報編排規范(修訂版)》,至于《出版物漢字使用管理規定》《出版物上數字用法規范》《標點符號用法》等[1]也是一個稱職的學術編輯所必備的知識。
筆者自從開始給學術刊物投稿,直至2001年以后從事編輯出版工作,除了正規的學習外,參加了不少學術交流和研討會議。不過,從所見到的刊物以及投稿來看,到現在為止,好像規范沒有得到完全徹底,即百分之百地貫徹執行。如果不信大家可以隨便到哪個圖書館或者學報比較多的資料室去對比看看,編排規范上目前雖然逐漸走向一致,可是總體上看依然呈現出“百花齊放、各有千秋”的態勢。
對于這個問題,沒有必要多費筆墨,因為只要編輯部愿意去做就肯定能夠做好。因此,只要各個高校學報的編輯部按照“集體學習行業規范”、“科學制定職責制度”、“嚴格落實科學制度”和“強化人員敬業意識”幾個方面來做[2],就一定能夠解決。
二、編排創新的理論與實踐
學術期刊編排創新的理論雖然不完善卻也不少,實踐中可是已經表現得比較豐富了。在理論上,比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兩篇文章——胡政平《論學術期刊的創新》[3]、李卒《論學術期刊的觀念創新》[4]。胡政平是甘肅省社會科學院的編審,他從“嚴格把關,規范學風,提升學科研究水平,提倡創新”的角度出發,認為學術期刊的創新必須做到觀念、方法、內容、形式4個層面上的創新。李卒從市場運作和擴張期刊影響力的角度出發,認為要樹立“主動爭取讀者的競爭觀念”、“以讀者為本的服務觀念”、“順應數字化技術發展的編輯出版觀念”3個方面著重論述了學術期刊創新中“觀念創新”的問題。胡文全面簡要,李文專論系統翔實,有異曲同工之效:都關注著觀念創新在學術期刊創新的重要性。
在實踐上,在身邊能夠找到的上百種學報中,我們進行了一番比對,覺得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的高校學報中,《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編排上的一些做法,可以算作是創新之舉。

⒈把一個欄目里的文章當一篇論文
圖1是《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第一篇文章及其欄目“中國經濟學60年的回顧與展望”[5]。欄目下面是“主持人語”,然后是“主持人:”,再是“中圖分類號”等標識。下面統帥白永秀《中國經濟學60年的發展線索和發展階段》等內容關系非常緊密的4篇論文。每篇論文都有標題、作者、作者通信地址、作者簡介、參考文獻,但是都沒有“摘要”和“關鍵詞”。
根據我們分析,該刊即以第一篇論文的作者為“主持人”,把“主持人語”當“摘要”,把“主持人:”當“關鍵詞”。這樣,就取消了本欄目中4篇論文各自的“摘要”和“關鍵詞”。如此分合靈活,既遵從了學報的編排規范又有創新。
⒉學術論文的文頭編排形式雜志化
圖2[6]、圖3[7]、圖4[8]是《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3期上文頭比較奇特的3篇論文。學報論文編排規范要求的各個要素齊全,而且基本上中規中矩,只是在形式上做了一些變化:一是本該放在作者通信地址和正文之間的內容,都放置在論文標題之上;二是把欄目“藝術視野”置于書頁邊沿;三是顏色與圖形搭配;四是論文標題、作者和作者通信地址可縱橫擺放。該期發表文章43篇,僅這3篇如此排列,接近百分之七,卻顯示出了獨特的魅力。
⒊演講、報告稿件如何躋身于學報
《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是期刊界的新成員。我們覺得他們在遵守學報規范的同時,敢于突破。圖5是吳敬璉在該學院的演講稿《全球金融危機的由來與應對》[9]。
一些學術刊物拿到講話稿,要么不刊用,要么由編輯大動干戈地改成“學術論文”,可是,這樣一來該文章的著作權到底算是誰的?我們認為,應該實事求是,只要能夠公開發表在學術刊物上的,刊物就應該盡可能保持原貌,尊重作者也是尊重刊物和編輯[10]。
啟示有三點:一是不要對這樣演講過的文章動手動腳;二是沒有必要在穿靴戴帽為它撰寫“摘要”、“關鍵詞”和“參考文獻”;三是即使不用“編者按”也可在作者簡介后說明該文章的來源,讓讀者明白它非學術論文的事實。
⒋論文首頁編排要顯現大氣、權威
很多學報都是大16開本,可是許多學報論文編排上,很少能夠看到《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圖5、圖6頁面[9]設置上的大氣、權威的審美效果來。圖5是權威人士的演講稿,自然權威;可圖6卻是該學報論文通行的編排形式。這種感覺,除了來自空白間距的“大”之外,字體對比,“摘要”、“關鍵詞”前后的雙橫線,以及“基金項目”和“中圖分類號”等標識的“天地”呼應,都功不可沒。
⒌頁眉、參考文獻標注位置之探索
學報論文頁眉和參考文獻的標注,到目前為止,基本上趨于一致,探討新標注的很少見。可是,像圖5、圖6、圖7[11]這樣的做法,我們以為,仍然屬于創新之列;圖1、圖2、圖3、圖4也不無道理。
圖7是《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的編排形式。它與大部分學報的不同在于:第一,頁眉標注簡潔明了。以該期雜志第一篇論文首頁為準,在頁眉標注刊名、出版年月和卷期;下一頁就標注“作者:論文標題”,不管該頁是不是論文的首頁。第二,參考文獻比較新鮮。該刊采用腳注形式,但把作者簡介、注釋和參考文獻按統一序號連續編排;只是內容沒有嚴格按照要求標注。

圖5、圖6《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論文首頁的頁眉,像大多數學報一樣標注中英文刊名、出版年月和卷期。但是,之后該論文的其他每個頁眉上都標注“作者:論文標題”。
《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卻主要如圖1那樣,只在論文首頁的頁眉標注中英文刊名、出版年月和卷期,其他頁碼的頁眉上什么都不出現;像圖2、圖3、圖4這類論文編排時,已經沒有任何頁眉標識了。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高校學報等學術刊物如果沒有規范約束,就很難體現科研學術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就像全世界的所有公務制服一樣。同樣,沒有創新,就沒有發展。如果千刊一面,難免令人生厭;一成不變,自然無人愛看。正像全世界軍裝:大家都可以看出是軍裝,各個國家、各個時期的軍裝百花齊放、各不相同,卻都符合各個國家、各個時期的審美要求。變化的制服,融嚴肅與活潑于一體,使人尊敬而愛戴。
規范與創新都是為了提高學報的影響力,它們形式上矛盾而實質上辯證統一。因此,高校學報編排在規范與創新上,應該堅持把行業規范貫徹執行,并適當照顧讀者與時俱進的審美需求。
參考文獻
[1]馮春明:《論文寫作與編排規范手冊》[M],河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
[2]余炳毛:《淺談編輯出版的“內傷”和“外傷”問題》[J],《武警工程學院學報》,2008(6)
[3]胡政平:《論學術期刊的創新》[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4-12-13(6)
[4]李卒:《論學術期刊的觀念創新》[OL],中國論文下載中心,2009-03-11
[5]白永秀:《中國經濟學60年的發展線索和發展階段》[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6]張華:《寫意人物畫的以形傳神影響因素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7]徐鴻延:《論何海霞的青綠山水畫藝術》[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8]王卓文:《論中國傳統繪畫的形式語言特點》[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
[9]吳敬璉:《全球金融危機的由來與應對》[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09(2)
[10]余炳毛:《媒體編輯的作者意識》[J],《今傳媒》,2009(5)
[11]王拓彬:《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發展階段理論”的探索》[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09(2)
[12]王月峰:《論民間法語言的特點——以語言基本要素為視角》[J],《北京政法職業學院學報》,2009(2)
(作者余炳毛系《武警工程學院學報》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吳永凱系《武警后勤》雜志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