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廣西電影制片廠和北京禾沐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的青春勵志劇《孔雀藍》打破了電視劇優先在電視臺播放的慣例,近期率先在酷6、網易、PPS三大互聯網平臺聯合首播。
宣傳效應反哺發行前景
《孔雀藍》是80集長篇電視連續劇《我的青春我做主》的第一季。《我的青春我做主》共分四季,以“感知”、“感悟”、“感恩”為主題,描述了80后步入社會之后的成長歷程。該劇制片人傅飛透露,《孔雀藍》曾試圖走電視臺發行渠道,CCTV-8等電視臺曾觀摩過樣帶,但在今年大制作的獻禮劇、歷史劇、諜戰劇如潮洶涌的市場形勢下,這部制作成本僅500萬元,沒有明星出演的20集校園題材電視劇很難得到電視臺的青睞,最快的播出也要排到明年。傅飛很清楚,太多電視劇就是在遙遙無期的等待中變得一錢不值。不甘心作品就此埋沒,傅飛決心在新媒體平臺“試試水”,于是在朋友引薦下傅飛開始了與酷6網的合作洽談。
據傅飛介紹,此次《孔雀藍》的網絡播映權由北京禾沐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無償授予三家網站使用,“我認為這種網絡首播主要以宣傳效果為主,首先要讓我的片子有個播放平臺,能夠跟觀眾見面。跟視頻網站要錢沒什么意義,就算要最多也只有兩三萬元,還不如雙方達成深入合作,共同創造機會。”傅飛惟一的要求是《孔雀藍》播放平臺做得越大越好。

酷6網無疑是合作中受益更多的一方。在今年影視網絡版權價格飛漲、熱門資源爭奪趨于白熱化的形勢下,免費的正版影視資源是酷6網求之不得的。酷6網戰略合作部高級經理張浩告訴《綜藝》,作為青春校園題材的《孔雀藍》,目標受眾多為年輕人,這與酷6網18歲至35歲之間主流用戶群體恰好吻合。《奮斗》、《我的青春誰做主》等受到網友熱捧的劇集也證明了青春題材在互聯網播放平臺上的價值。
為了回報版權方,酷6網在網站首頁、影視劇頻道等醒目位置以專題形式對《孔雀藍》做了長時間推廣,而且沒有在《孔雀藍》劇集中加載廣告。張浩表示,酷6拿出了相當于100萬元的廣告資源與《孔雀藍》的片方進行資源置換。為了在不同類型的視頻網站達到宣傳效果,酷6網還主動提出與網易、PPS建立聯合播放平臺聯盟,使《孔雀藍》輻射到門戶網站和網絡電視客戶端的用戶。
這種雙贏的合作令雙方都很滿意。目前《孔雀藍》在酷6上的單集點擊量已達百萬,在三家網站上的點擊總量已近4000萬。張浩表示,這個數字對于一部沒有明星,沒有宣傳炒作的低成本電視劇來說已屬優異。網易準備在升級視頻服務界面之后,再播放第二輪。
網絡上的熱播逐漸引起了電視臺對《孔雀藍》的注意,陸續有內蒙電視臺、山東電視臺影視中心等數十余家播出機構主動與傅飛聯系。有了網絡播出平臺,傅飛不僅不需要給電視臺寄樣帶,而且電視臺還可以參照網友評論測評劇集的品質,傅飛覺得這使得電視臺的采購渠道和播出機制都順暢了些。
不過在網絡平臺首播,必然會影響劇集在電視臺的售價。傅飛表示不少電視臺認為《孔雀藍》應該以二輪購買的價格來交易。“大部電視臺給出的價格至少都打了8折,不過總體看,《孔雀藍》最終還是會尋求在主流媒體平臺上播放。”傅飛說。令他最高興的是,近日,越南一電視機構買下了《孔雀藍》的改編版權。數百美金一集的價格雖然不算高,但是卻把《孔雀藍》的名氣做大了。考慮到《孔雀藍》是該系列的第一部作品,它帶來的積極影響能夠為其后三部廣開思路,這對于一部80集的電視長劇而言意義重大。
探索盈利模式
隨著《孔雀藍》系列第二、三、四部的陸續開拍,傅飛與酷6等幾家視頻網站開始籌劃更深入的合作。《孔雀藍》在網上的播出吸引到一些企業對第二部劇集的合作意向。對于傅飛而言,互聯網的宣傳效應仍然是他最想要的。傅飛向《綜藝》表示,第二部仍然可能在網上首播,不過第二部的運作手段將會更為豐富。目前他計劃以選秀方式為第二部選劇本,選秀過程將全程與酷6等視頻網站合作,這既是對雙方的宣傳,又把比賽流程變成了合作網站的獨家內容。“在網絡播放電視劇能夠繁衍出其他的機會。”傅飛說。
當記者問到如何看待已經被免費授權使用的《孔雀藍》網絡版權時,傅飛表示目前樂視網、激動網已經表示出購買意向,在合適的時候,他會考慮對除酷6等三家之外的網站做排他性版權出售。一年之內,酷6、網易、PPS這三家網站可以隨意使用《孔雀藍》的內容,等第二部內容出來后,或許第一部也會收費。
熟悉新媒體平臺和市場空間的張浩對于雙方合作的模式想得更深入,他認為找到“戰略合作性質的廣告主”,將來與版權方聯手做整體包裝、選秀活動等,可以帶來更大的收益。更理想的合作方式是視頻網站聯手影視生產公司,一起拍網絡電視劇、短劇等,雙方全力運作廣告招商項目,為劇集冠名、或在劇集中做軟性廣告植入等,這都是“收益很高”的合作。
盡管影視內容與新媒體的合作越來越頻繁和緊密,但張浩認為電視劇完全轉向新媒體平臺還為時尚早,總體而言網站的力量太小,目前只能是電視臺的一種補充。影視劇在網絡上首播或許能開拓網絡發行渠道,但目前只是嘗試,還無法以普遍的發行模式來推廣。張浩表示,目前版權價格漲得很高,由過去的不到千元每集漲到每集四五千元,這個價格有直逼電視臺采購價的趨勢。他認為這種情況對行業很不利,因為在過高的版權開支下,視頻網站通過廣告模式根本收不回成本。“與影視內容生產商一起開拓新的盈利方式,是目前較為現實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