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熱的《建國大業》,兩個月內不同程度地在《新聞聯播》上亮相了3次。《新聞聯播》關注電影的力度和頻次日益加大。
算起來,《集結號》最早開啟了《新聞聯播》對國產商業電影及時性、多角度、長篇幅專題報道的先河。2007年12月21日,《新聞聯播》從分秒必爭的30分鐘里劃出1分零9秒的篇幅,對馮小剛電影《集結號》進行了專題報道。此后一年多時間內,《梅蘭芳》《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機器俠》等多部電影陸續登陸《新聞聯播》,《建國大業》更是3次亮相《新聞聯播》。除去這些被“隆重推介”的電影,還有《非常完美》《竊聽風云》《夜店》等一大批被《新聞聯播》“點名”。整體看來,“新聞聯播級電影”一時間大有集群的氣候。那么,國產商業片為什么頻頻獲得《新聞聯播》的青睞,登上《新聞聯播》對國產電影又意味著什么?
主旋律唱主角
以《建國大業》《集結號》為代表的一批影片緣何格外蒙《新聞聯播》垂青?輿論的聲音頗為混雜,其中最突出的關鍵詞是“主旋律”。
總體看來,在《集結號》首獲專題報道之前,有機會在《新聞聯播》中“一帶而過”的,大多是像《云水謠》《我的長征》《紅色滿洲里》這樣的主旋律影片;今年8月20日,《新聞聯播》報道了30部國產電影推介慶典活動,清一色是《建國大業》《驚天動地》《風聲》《萬家燈火》《馬蘭花》《黃河喜事》《長安街》《走路上學》等具有主旋律色彩的電影。《集結號》固然是完全意義上的商業運作,但馮小剛曾解釋過:“《集結號》是我重新譜寫的主旋律”,影片的口碑也證實了《集結號》的主旋律色彩。對此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新聞聯播>研究》作者艾紅紅認為,作為政治體系一部分的《新聞聯播》本身就是主流意識形態的宣傳平臺,因而它選擇的電影多半是主旋律的、至少不存在大爭議的影片。與2007年另外兩部大片《色·戒》《投名狀》相比,《集結號》展現的主旋律價值觀顯然更符合這一標準,其后的《梅蘭芳》《建國大業》等主旋律影片翹楚就更有資格步《集結號》后塵。

《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雖然不是典型的主旋律電影,但作為國產動畫的成功案例,影片在上映一周后也被《新聞聯播》以1分13秒的篇幅進行了報道和表揚,時長超過《集結號》,成為迄今為止篇幅最長的“新聞聯播級電影”。在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苗棣看來,這是國家鼓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一種必然結果。在國家出臺各項政策和措施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大方向下,作為政策宣傳窗口的《新聞聯播》理應配合,何況《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又取得了驚人的商業成績,因此吸引《新聞聯播》的關注是很自然的。總體而言,享用《新聞聯播》較長篇幅報道的影片,絕大多數都是主旋律色彩電影,或者符合國家相關政策和號召的影片,“必須符合主流的意識形態,這是一定的。”苗棣說。
商業影片尺度放開
除了“符合主流意識”的影片,入選《新聞聯播》的還有一批純粹的商業電影,雖然這些影片通常只是批量出現并以單個鏡頭的形式在新聞簡訊部分一閃而過。
8月12日《非常完美》《氣喘吁吁》《白銀帝國》《竊聽風云》《麥兜》《大內密探》《夜店》等一批商業電影的名字和片花出現在《新聞聯播》暑期檔報道中,解說詞大意是:今年暑期檔35部影片占主導地位的是國產片,與主打電腦特效的《變形金剛2》等進口片不同,國產電影比拼的是豐富的類型。暑期檔成為賀歲檔之后又一個含金量較高的檔期。
在這段報道中出現的所有影片均得到了正面介紹,《非常完美》《氣喘吁吁》與各自主角章子怡、葛優被一起提及,《夜店》和《白銀帝國》分別以“小成本幽默劇”和“商戰片”稱號被“點名”,《機器俠》更以“全面商業化運作的科幻電影”定位被《新聞聯播》單獨報道。如果再算上2006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傷城》和年初的《葉問》《非誠勿擾》等影片,“《新聞聯播》級電影”覆蓋了愛情、喜劇、警匪、科幻、動畫、功夫等眾多類型,低成本黑色喜劇片和港產片也包含在內,《新聞聯播》對商業電影的“尺度”顯然在放寬。
記者致電《新聞聯播》制片人楊金月,他表示,《新聞聯播》的內容基本都由相關政府管理部門主導,至于為什么青睞國產電影、如何選擇電影,“都是領導的重視”,《新聞聯播》節目組本身的職能只是執行。從另一層面解讀這句話或許可以看出,在《新聞聯播》積極的報道背后,是國家對國產電影的重視和支持。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張丕民向《綜藝》表示,近年來中國電影發展很快,一方面國家和社會對國產電影都很關注,《新聞聯播》等媒體對國產電影進行宣傳能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中國電影要實現風格和題材的多樣化發展,各種類型的影片都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和鼓勵。
在《新聞聯播》的話語方式中,“國產電影”更多的是做為一個整體被宣傳和推介,特別是在對賀歲檔和暑期檔的報道中,《新聞聯播》介紹了各種類型和題材的影片,選擇上并無特別偏好。
央視改版推波助瀾
對于《新聞聯播》持續報道國產電影,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副院長喻國明看來,還與最近持續被熱議的“央視改版”話題有關。日前,在上海舉辦的央視2010年黃金資源廣告招標發布會上,央視副總編輯程宏明確表示了《新聞聯播》的改版計劃,包括會議新聞將大大減少,增加“本臺短評”等新版塊。喻國明認為《新聞聯播》增加以電影為主的文化娛樂內容報道,正是央視改版的一部分,《新聞聯播》這次改版的姿態親民,電影的社會關注度變高,能從一定程度上激發《新聞聯播》報道的主動性,因為在國產電影特別是商業電影宣傳營銷力度與日俱增的形勢下,無論是《集結號》《梅蘭芳》《建國大業》等重要的主旋律影片,還是征戰在賀歲檔、暑期檔的大量商業影片,都越來越成為民眾重要的娛樂方式和社會事件。在這種情況下,只要符合規定、“不出問題”的影片,都在《新聞聯播》關注的范圍之內,從根本上來說,這是由受眾對電影信息的旺盛需求決定的。
影片“助推器”
對那些幸運“入選”的影片而言,《新聞聯播》的宣傳效應到底有多大?
廣東原創動力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宣傳經理楊雪平告訴《綜藝》,《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是在上映一周后亮相《新聞聯播》的,當時影片首周末票房約為1750萬元。《新聞聯播》報道后,《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牛氣沖天》接下來兩周的票房都超過了2200萬元,楊雪平認為票房的增長與《新聞聯播》的推介有直接關系。何況對于一個動漫品牌而言,電影票房收入只是冰山一角,《新聞聯播》刺激了其他媒體對《喜羊羊與灰太狼》系列產品的連續報道,“喜羊羊”的后產品開發力度和銷量由此得到推動,很多生產商主動找上門來尋求合作。

同樣感激《新聞聯播》的華誼兄弟營銷部總監黃煒中認為,繼《集結號》得到大力宣傳之后,主旋律電影的商業性、可看性越來越得到觀眾認可,而民營公司華誼兄弟也借《集結號》讓更多人認識、了解,其形象得到大力宣傳。借助《新聞聯播》的平臺,《集結號》幾乎代表了一種主旋律影片商業化運作的制片趨勢。有這兩個因素,觀眾們對《風聲》應該有更高期待。黃煒中笑稱:“如果《新聞聯播》能再給《風聲》一個像當年《集結號》那樣的機會,就再好不過了。”
《機器俠》出品人、樂視網副總裁劉弘向《綜藝》表示,由于《機器俠》是科幻題材影片,觀眾集中于青少年,《新聞聯播》恐怕不會是這些觀眾首選的信息獲取方式,所以《新聞聯播》對《機器俠》的正面票房推動作用不算大。但從另一方面看,主流媒體和政府部門肯定了科幻題材這個趨勢,這促使樂視下決心花更大精力投資《機器俠2》,并從一開始就計劃好后產品開發環節。借助《機器俠》在《新聞聯播》的推廣作用,劉弘對《機器俠2》充滿信心,影片計劃年底投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