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手可熱的電影配樂大師和大導演大明星一樣,可以左右一部電影品質的好壞。電影配樂這個職業是什么樣子的,要成為一位成功的大師又代表著什么?
1980年,一個叫克里斯多夫·楊(Christopher Young)的年輕人,收拾行裝準備離開家鄉,他像很多年輕作曲家一樣,帶著抱負和不多的物品,踏上了追逐夢想之路。
幾年后的紐約,先鋒派作曲家艾略特·高登索(Elliot Goldenthal)和野心勃勃的邁克爾·賈基諾(Michael Giacchino)在這座城市的不同地方,也正打算進入電影圈。在倫敦,哈利·格雷森·威廉姆斯(Harry Gregson-Williams)馬上就要認識對他這輩子影響最大的一位大師:漢斯·季默(Hans Zimmer)。
這些人,在接下來的日子里,陸續從電影配樂行業的新星,成長為被業內人士稱贊的大師級人物。他們與大牌導演合作的次數越來越多,成為下一代電影配樂師崇拜的偶像。
在競爭激烈的電影配樂行業,是什么讓他們脫穎而出?當然,他們是有天賦的,他們能寫出絕妙的音樂,他們不會被任何挑戰嚇倒,他們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但是,成功單靠才華和執著遠遠不夠。
與音樂無關的處事能力
做電影配樂與做其他音樂有很多不同之處,首先,電影配樂有非常嚴苛的創作時限;其次,一部電影的全部配樂時長非常長;還有,就是無處不在的人際關系的處理能力。
和大部分藝術家一樣,作曲家也多是獨來獨往的隱士,難免性格孤僻,很難輕易與好萊塢傳統的協作方式和復雜的人際關系調和。如果想成為好萊塢的電影配樂師,你認識多少人,和誰的關系怎么樣,和你能譜寫出什么樣的樂章一樣重要。
楊對電影配樂事業付出很多,他甚至還在洛杉磯買了一套住房,就為了讓后來的年輕人可以找到便宜的地方住。但在他當初入行的時候,可沒想到電影配樂這一行當需要如此多的非音樂技巧。
在楊看來,導演對于電影配樂師所提要求的神經質程度與本人是否有經驗無關。他第一次深切感受到這一點,是在剛入行不久與一位首次執導導演的接觸。
“我和電影人去商談項目的時候,一般都會帶上錄音機,但是每次對方看到我錄下談話的時候,他多半會大發雷霆,連推帶搡的把我按在墻上,說我是制作公司派來監視他的。”后來,制作人聽說了這件事,曾經同意楊可以拒絕這份工作,但是他并沒有同意。
“我想要堅持到底,這么長時間來我學到的一點就是,不管事情發展到何種瘋狂的地步,你都要堅持住。”
搞好人際關系
能夠做電影配樂的人需要有決不動搖的決心和全情投入的熱情,但是,如果無法把自負放在一邊,謙虛做人,在這條路上也走不長。
“電影、音樂圈是圍繞著人際關系網展開的,用接近一個新關系網的方式來入行,帶著真誠和對電影工作的熱愛,總會有人注意到你的。”這是邁克爾·賈基諾入行的經驗,而且他的第一份工作很大程度正是靠態度而非能力拿到的。當時,他在迪士尼的市場部工作。在和同事聊天中,他得知迪士尼正在制作的一部電視動畫還差一些配樂。隨后來,賈基諾寫出了幾首他認為不錯的曲子毛遂自薦。他的配樂事業也就此開始。

現在,賈基諾是好萊塢最熱門的配樂大師,2007年他憑借《美食總動員》(Ratatouille)贏得了奧斯卡提名。布拉德·伯德(Brad Bird)的J.J.艾布拉姆斯(J.J. Abrams)這樣的導演也經常是他的合作搭檔。
哈利·格雷森·威廉姆斯最近加盟的電影包括《騎劫地下鐵》(The Taking of Pelham 123)和《金剛狼》(X-Men Origins: Wolverine)。他入行時,對他影響最大的是奧斯卡得主漢斯·季默,正是漢斯帶他參加的一些討論會,讓哈利在最開始就對這個行業有了一些深入了解。
“漢斯當時帶我參加的那些會議,氣氛都非常緊張,我很早就意識到,雖然電影音樂的市場不小,但是光憑音樂并不能闖出一條路。你還得會斡旋轉圜。現在想想,這可能是漢斯給我最好的禮物。他讓我明白,想入行,就必須坦誠,必須善于合作。”
正如某家音樂公司的經紀人所說:“合作能力比其他一切都重要,你當然需要有才華,但才華不是一切。共事二字代表的是一個有才華的合作者,如何與同事一起工作。”
學會接受失敗
對于配樂,艾略特·高登索用了一種運動打比方:棒球。他希望年輕人能明白,同許多其他行業一樣,電影配樂的壓力很大,不能對自己的成功率要求太高,就像擊球手一樣,是否擊中球都要學會接受。“你要提醒自己,作曲就像是打棒球。在棒球比賽中,擊打手就算10擊只中了3次,他也擁有30%的成功率。你一定要認識并接受一點,那就是:你不是天才莫扎特。就連貝多芬都會在創作一部作品時寫出各種版本來選擇其中最好的,而且他也同樣有自信心的問題。所以,只要明白自己不是莫扎特,你也就能接受不可能百發百中的事實了。”
天賦和其他
最后,回到天賦。
賈基諾說,現在,他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些新人擁有成為配樂師的潛質:“那個人是為了其他目的,還是因為對這個行業的熱愛,只要一眼,我就能看出來。”
楊曾經在南加州大學教電影配樂課程,他的學生們總是搶著顯示自己的天賦,他們總以為要想成功就必須先脫穎而出。“班上總會有一個以為自己是萬事通的學生,每年都會出現幾個覺得自己已經好到根本不用參加培訓班的人。他們覺得自己比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還厲害。”
有天賦的年輕人并不少,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機會。一位退休的經紀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我認識一個作曲家,他初出茅廬,毫無經驗,卻簽下了一個有大明星、大導演加盟的電影。是他的經紀人和他一起費盡心力設想出的主題,讓他贏得了這份工作。這種經紀人知道他客戶的需求,會在成敗上下大注。但是那位作曲家得到這份工作以后,覺得自己的前路已經一片光明了,所以就換了家專門負責大牌電影音樂人的經紀公司。可是到了那里以后,他成為公司里身價最低的音樂人,創作之路就此停滯,而且再也沒能起死回生。所以,我要給年輕的電影音樂人們提個醒,如果你擁有一位了解你、相信你的經紀人,不要輕易換掉他。”
擁有了天賦和經紀人,還需要運氣的垂青。有運氣并不一定能成功,但運氣一定能讓成功者事半功倍。
克里斯多夫·楊回憶:“我總會想到1980年我離開洛杉磯的那天,我會問自己,‘不知道同一天有多少人開車離開洛杉磯,想進入電影圈’,為什么我是那個幸運的人?為什么我能擁有一份其他電影音樂人都羨慕的工作?為什么我成功了?我只能說,我工作起來近乎瘋狂。就我所知,除了天賦以外,成功的關鍵就是這種瘋狂工作的職業態度,加上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斡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