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學科技園的發展有效地促進了“產”、“學”、“研”三者的有機結合,以及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是推動我國科教興國和自主創新的重要力量。本文介紹了大學科技園發展中的融資困難問題,并對其進行分析,從投資主體多元化和投資環境等角度提出了解決融資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 大學科技園融資孵化器
一、大學科技園概況
大學科技園是以研究型大學或大學群體為依托,利用大學的人才、技術、信息、實驗設備、文化氛圍等綜合資源優勢,通過包括風險投資在內的多元化投資渠道,在政府政策引導和支持下,在大學附近區域建立的從事技術創新和企業孵化活動的高科技園。它是高校技術創新的基地、高新技術企業孵化的基地、創新創業人才聚集和培育的基地、高新技術產業輻射催化的基地。
大學科技園的發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1951年,世界上第一個大學科技園——斯坦福大學研究園成立,并發展成為全球最著名的高科技園區——硅谷。此后大學科技園在全球范圍內紛紛出現,極大地促進了高科技產業的發展。
我國大學科技園的創辦起步于20世紀80年代末;199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明確提出發展大學科技園;同年,科技部、教育部共同發布《關于組織開展大學科技園建設試點的通知》,中央政府開始宏觀統籌大學科技園發展,地方政府也大力支持本地區的大學科技園建設,大學科技園進入高速發展期。
目前,經科技部、教育部批準和啟動建設的國家大學科技園已達60余個,依托高等學校100多所,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初建成效。大學科技園的發展有效地推動了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商業化,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加快了“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
二、大學科技園發展中的資金瓶頸
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國大學科技園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不過在發展中也遇到了許多阻礙和困難,其中資金是制約其發展的最大瓶頸。
根據我國的現狀和國際經驗,大學科技園的投資主體大致可分為政府、高校、金融機構、風險投資企業、其他實業企業等。由于資本進入和退出的機制不完善,高風險、投資回收期長等因素,導致社會資本對大學科技園的投資較少,而政府財政和高校的資金又無力支撐,因此出現了資金短缺的情形。這已經嚴重制約了大學科技園的發展,阻礙了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具體而言,主要有基礎建設資金短缺、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困難以及創業孵化資金短缺等問題。
1.基礎建設資金短缺
建園初期,需要大量資金進行基礎建設,而這個階段由于科技園的影響力弱、投資回收期長,加上投資政策的限制,民間資本不敢貿然進入,因此以政府和高校投資為主。然而政府和高校的經費畢竟有限,這就導致一些科技園的基礎建設不到位,并影響到后續發展。
2.高新技術企業融資困難
中小型高新技術企業的特點是快速成長,發展潛力巨大,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同時伴隨著很高的風險。具體表現有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產品時的技術風險、新產品是否能被市場接受的風險、市場競爭風險以及財務管理風險等。正因為這些風險的存在,在相當大程度上造成高新技術企業的融資困境。銀行等金融機構由于首先遵循謹慎原則,往往不會向這些企業提供貸款。而民營資本由于風險過高,也不愿意將大量資金注入這些企業。
3.創業孵化資金短缺
在科技園內,企業孵化器(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培育成功的、創新型的高新技術企業的重要綜合系統,也是高科技園成功與否的關鍵。然而,由于孵化器具有社會公益色彩和非贏利性,往往難以吸引政府和高校以外的資本進入。
資金短缺問題已經嚴重制約了大學科技園的發展,并進而嚴重阻礙了科技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
三、解決大學科技園融資問題的對策分析
由上文可見,資金短缺是制約大學科技園發展的一個最大因素。如何解決融資問題,是發展大學科技園過程中必須十分重視的問題。由于大學科技園本身的相關主體比較多,而在社會中也存在不同的資本持有者,因此,必須使投資主體多元化,利用不同主體的特點,充分吸引各方面的資金注入,從而形成以民間資本和專業的風險投資企業為主,政府資助、金融機構貸款和高校為輔的良好的投資局面,有效解決大學科技園融資問題。
1.積極鼓勵民間資本進入
在建設初期,民間資本可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以民間資本為主組建科技園建設公司,用市場化運作機制進行科技園基礎設施建設。要鼓勵其投資企業孵化器。硅谷等地有一系列非盈利的孵化器,但是由于我國經濟基礎薄弱,且非盈利組織等第三部門比較弱,因此大學科技園可以通過具有公益色彩的孵化器實現商業化運作,吸引社會資金進入,給予其選擇項目和企業的優先權,以解決孵化器內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此外,要投資于中小企業,鼓勵民間資本投資中小企業。借助園區的優惠政策吸引高新技術企業進入科技園,提高園區的影響力和土地利用率,達到“以園養園”的效果。
2.支持專業風險投資企業對科技園的投資
風險投資是指風險投資公司以基金或合伙人的形式,把銀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大公司、共同基金、富有的個人和外國投資者分散的資金集中起來,形成風險投資基金,然后通過專業運作投資急需資金的高技術企業并獲得高額報酬。根據國外大學科技園發展的經驗看,風險投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著名的硅谷,20世紀70年代末期開始,風險投資逐步取代了國防軍費,成為該地區創業者的主要資金來源。
目前風險投資進入科技園和孵化器的最大障礙是退出機制不完善,風險投資者往往難以在企業從孵化器畢業后從該企業退出。因此,要建立和完善利益分配和退出機制。可以考慮以期權的方式進行注資和流通、退出。期權的特點是賦予持有人在將來做某件事情的權利,但持有人并不負有必須履行的義務。投資方在進行投資的時候與企業簽訂和約,約定將來(例如從孵化器畢業后,或者某種狀態下)的某一時間將自己持有的股份以固定價格賣出或者在二級市場上流通轉讓的期權。投資方可以行使該權利,也可以不行使該權利。
3.積極爭取政府資助和支持
在大學科技園發展初期,政府提供資金進行基礎建設,并以低價出讓土地、提供稅費優惠等形式支持科技園的發展。此外,要建立園內企業評估體系,幫助優秀企業申請政府創新基金等政府資助;充分利用政府專項資金,積極爭取政府部門的關心和支持。
4.與金融機構積極溝通與合作
金融機構由于風險、成本等因素的制約而不愿意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而大學科技園或者科技園管理企業、孵化器等往往規模較大,注冊資本超億元。因此可以嘗試建立小額信譽貸款擔保體系,與中小型股份制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幫助較有發展前途的企業獲得貸款和其他支持。
5.高校要有所為有所不為
由于高校的主要職責和任務在于教育,且自身資金實力有限,因此不建議高校投入大量資金主導科技園的發展。在建設初期,進行必要的啟動資金的支持,可以以入股加借款的方式進行投入。應該重點投入高校自身的無形資產。在發展過程中,應該借助高校教育科研資源等方面的優勢,為孵化企業提供可以進行中試的實驗設備等資源,科研和管理專業人才支持,從而節省創業企業的前期投入資金,降低創業風險。
6.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資本進入
以市場為導向,摒棄“上下級”的行政管理思想。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透明、公開。高校不能過多介入具體運作。學校開放科技資源從而節省創業企業的前期投入資金和降低創業風險。同時,要制定長期穩定的優惠政策,給予投資者相應的利益和收益保障。
四、結論
融資困難是制約我國許多大學科技園發展的最大問題,通過本文的分析可以發現,針對不同類型投資主體的特點,充分發揮其優勢和作用,吸引其對大學科技園的投資,可以有效地解決融資渠道不暢通的困境。特別是民間資本和專業風險投資企業的大力介入,將對科技園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并且帶來市場化運作的理念,促進大學科技園的長期發展。
參考文獻:
[1]葛周芳:大學科技園的有效融資渠道積極引入民間資本[J].中國高校與科技產業化,2003(11)
[2]吳少新王國紅:大學科技園創業企業風險資本融資的激勵機制分析[J].江漢論壇,2006(2)
[3]安寧王宏起:國際典型大學科技園發展模式的比較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