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物流經濟發展滯后導致蘭州都市圈經濟社會發展緩慢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和歸納,創造性地提出了依靠現代物流加快都市圈整體協調發展的思路。
[關鍵詞] 物流蘭州都市圈發展牽引力
物流經濟對都市圈地區整體和諧發展具有極為重要作用。通過實證研究,分析都市圈發展的物流彈性及物流牽制力,并探索基于物流發展的都市圈整體發展思路,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蘭州都市圈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1.蘭州都市圈的提出、范疇及地位
2007年8月,《蘭州都市圈規劃綱要》通過了專家組的評審驗收,標志著以蘭州為中心的城市集群格局最終浮出水面。該區域位于中國版圖的幾何中心,在國家的交通布局、物資儲備、工業建設、商貿流通等方面均占據區域中心地位。
2.蘭州都市圈的發展現狀分析
近年來,蘭州都市圈經濟社會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到2006年,其人口僅為805萬人,城市化水平剛達到33%;工業化率接近45%,但工業結構極不合理、新型工業比重極低;農業產業化進程緩慢,規模農業、園區化農業不多;物流、旅游等現代服務業發展嚴重滯后;GDP不及1400億元,且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鎮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不足6000元,農民人均年純收入不足2400元,均處于較低水平;都市圈內大城市不大、中等城市不多、小城鎮太小,且各城鎮的分工協作程度低,外向型經濟發展緩慢,基礎設施水平落后。與其它都市圈相比,明顯存在內勁不足、發展疲軟、外向度低、開放不夠等問題。
3.蘭州都市圈的發展落后的問題探析
探究蘭州都市圈發展落后之原因,除受歷史、地理、政策等因素影響外,現代物流經濟滯后是制約其發展的關鍵因素。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工業物流滯后,制約工業現代化進程
蘭州都市圈是傳統工業相對發達的區域,包含供應、生產、銷售等內容的工業物流需求巨大;而該區域工業物流發展卻嚴重滯后,制約了工業的結構升級和效益提升。
①物流成本上漲且設施不足,存貨周期長。受原材料價格、運輸價格及通貨膨脹等成本因素影響,物流企業的業務成本快速上漲;加之基礎設施的投入有限及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等因素,導致物流配套設施不足且社會化程度低,貨物儲存周期長(工業生產企業、批發企業、物流企業的平均存貨周期分別長達31.12天、49.08天和27.95天),占銷售總額的比重高,嚴重制約了該區域工業效益提升[1]。
②人才開發落后,產品滯銷嚴重。調查顯示,蘭州都市圈工業企業的基層和高級物流人才的全面缺乏,造成“都市圈的物流仍在企業的大門外徘徊”,導致工業企業的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等均存在管理不當、技術落后及成本過高、周轉不暢等問題,嚴重制約其產業升級及整體發展。
③銷售物流費用較高且行業發展失衡。調查顯示,2006年該地區工業行業平均物流費用率達5.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9個百分點。其中,煤炭、機械和化學工業的物流費用率極高,而有色金屬、煙草、紡織等行業較接近全國平均水平,呈現出行業發展不平衡、整體競爭力較弱等特征。
(2)農業物流滯后,影響農業產業化進程
農業物流是我國農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生力軍,是關乎都市圈整體發展的“催化劑”和“穩壓器”。農業物流發展緩慢,嚴重制約了“三農”問題的有效解決。
①物流投資不夠,基礎設施薄弱。農產品后續物流加工環節投入不足,輸配效率低、保鮮技術落后;農業生產資料投入短缺、流通不暢;農業物流的通道、節點、 設施及裝備等建設均滯后于農業發展需求。
②農產品加工程度低,流通渠道單一。農產品質檢報關、分揀包裝、品牌運作等物流加工或營銷企業極少,多數農產品仍以初級產品進入市場;同時,農產品多處于現貨、小額交易的低級流通狀態,訂單農業、期貨農業等現代物流模式尚處探索階段。農產品的增值潛力和市場競爭力深受影響。
③農產品物流成本高,中間損耗大。農產品流通成本偏高且不穩定,運銷成本波動性大,且運輸時間長在無形中增加了流通成本;同時,以常溫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為主的農業物流也使得農產品在物流環節上的損耗率過高(達28%~33%)。
(3)商貿物流滯后,市場經濟發育受阻
商貿物流是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橋梁。蘭州都市圈商貿物流市場卻深受先天不足與后天乏力的雙重困擾。
①現代物流理念匱乏、需求挖潛不足。調查發現,都市圈商貿物流配送的市場化程度低,絕大部分商場或市場仍采用自營物流和供貨商物流的方式。這既抑制了商貿企業的潛在物流需求,也牽制了其核心業務優勢的發揮。
②物流設施落后, 信息化程度低。都市圈的道路運輸能力總體不足;商業倉儲設施陳舊且技術水平低;多數商場或企業尚未建立物流信息系統,且公共信息平臺缺乏,物流信息化水平低。商業現代化和貿易全球化進程受制約。
③配送體系不健全,“三低三嚴重”現象突出。調查數據顯示,該地區的城鄉物流配送體系不健全,物流“三低三嚴重”現象嚴重,即“企業組織化程度低、運輸車輛檔次低、物流服務質量低,城市污染嚴重、安全隱患嚴重、無序競爭嚴重”。
(4)物流發展的其他問題牽制了都市圈的整體發展
除此之外,蘭州都市圈的其他物流問題也牽制了該地區的整體發展。比如,第三物流發育緩慢,物流企業規模小且經營散亂;物流外包整體不足,一體化、專業化運作程度低;物流信息化水平低,科技物流發展滯后;物流缺乏整體規劃,基地物流、園區物流落后。
二、“物流快車”牽引蘭州都市圈整體協調發展
通過上文解析,可知現代物流對都市圈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整合、催化、牽引功能;依托現代物流產業之隆起,都市圈將全面推進其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以及一體化、國際化進程。
1.物流快車推進都市圈信息化建設
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一個最基本的技術;同時,物流信息化的發展亦將極大地推動整個社會的信息化進程。
蘭州都市圈在推進物流信息化時須走“先外后內”的路子,即先從政府層面、社會層面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市場資訊、信息基礎設施網絡等方面建設,提高社會環境的基礎信息化水平,構筑信息平臺,為企業信息化提供外部資源和市場,而后指導企業建立內部數據庫和信息網,引導物流走出“企業大門”。依托物流信息化的跨越式發展,帶動全社會的信息化建設。
2.物流快車提升都市圈工業化質量
現代物流涵蓋工業企業的采購、生產、分銷和回收等多個環節,是現代工業企業的“第三利潤源”,同時也是企業升級改造和結構調整的“催化劑”和“支撐柱”。
通過發展現代工業物流園區(或基地),剝離、吸納圈內工業企業原有的物流功能,促進其核心競爭力提升;發展保稅物流、口岸物流和外貿物流,積極培育、引進外向型工業企業,打造西北企業“走出去,引進來”的“科技服務站”和“物流中心港”;發展銷售物流,拓寬工業產品市場,附加、提升工業產品價值;發展高新技術物流、現代裝備物流,催生新型工業企業,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成套設備企業的技術升級;發展資源可再生物流、廢棄物物流及環保物流,為工業企業節能降耗、安全環保、科學發展提供物流平臺和技術支撐。
3.物流快車推動都市圈城鎮化進程
現代物流具有優化設施環境、培育特色城鎮、構建城鎮體系的獨特功能。發展農業物流,構建城鄉一體化的物流體系,將極大地推進農業產業化、農民市民化和農村城鎮化進程;發展商貿物流,完善商貿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將極大豐富城鎮化的內涵,明顯提升城鎮發展質量;發展工業物流,釋放工業對城鎮的拉動力,提高城鎮化的工業發展彈性,促進工業與城鎮協調發展;發展園區物流、港口物流,建立各類特色專業物流園區(或中心、基地),推進包含空港保稅物流城鎮、國際物資采購中心鎮、旅游物流中心城鎮、建材物流中心鎮、農副產品集散樞紐鎮以及藏區物流中心鎮等各類特色專業物流產業城鎮的發展,有效推進都市圈的城鎮化進程;加快交通、通訊、信息等物流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全社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水平。
4.物流快車帶動都市圈農業產業化發展
蘭州都市圈是甘肅現代農業發展的核心區域,農業物流發展程度不但關系到都市圈農業產業化進程,還關乎全省及周邊地區“三農問題”的解決。
因此,宜按照盡快實現傳統物流、實物配送物流向綜合物流與供應鏈物流轉變之要求,優先發展滿足現代農業生產需求的農業生產資料物流,包括種子、化肥、農膜、農機具、農業裝備設施及農用貨車等,以保障訂單農業、設施農業及園區化農業的生產需求;重點發展滿足人民消費需求的農產品物流、滿足工業產銷需求的工業原料物流和食品物流以及為拓展市場、平衡供需的農產品進出口物流,建立以供應鏈管理為主的農產品產供銷一體化物流體系;全面發展滿足農村勞動力再生產需求的生活消費品物流,包括吃、穿、用、住、行等各類消費品,活躍農村市場,提升勞動力素質;積極發展回收物流,比如農作物秸稈、廢紙、廢塑料的回收利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綜合治理和轉化利用,培養農村循環經濟。
5.物流快車打造都市圈一體化新格局
積極發揮物流產業在資源整合、經濟組織、設施共建共享等方面功能,盡快成立物流發展管理委員會,促進“大通道、大物流、大市場”形成,加快推進都市圈發展一體化進程。
首先,加快包括運輸、場站、倉儲等設施在內的物流專業化設施建設,整合各地物流資源,建立覆蓋都市圈的供應鏈網絡體系;其次,加快推進包括物流園區、物流中心及配送中心在內的專門化物流設施建設,實現蘭州都市圈內供應鏈的集中管理和一體化組織;再次,積極建設包含電子商務、數字物流、物流地理信息系統以及決策支持系統在內的物流信息網絡,推動都市圈信息一體化進程;此外,加快發展產業物流,促進各類產業的結構升級與布局優化,拉長做寬各類產業鏈條,盡早實現都市圈產業一體化;最后,著力發展商貿物流,強化流通基礎設施及批發市場、交易中心等共建共享,徹底打破橫向阻隔,推動都市圈市場一體化進程。
6.物流快車加快都市圈國際化進程
為順應經濟全球化趨勢,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合作和全球供應鏈整合,蘭州都市圈宜搭“物流快車”,以有效融入全球經濟體系。
首先,依托西北第二大航空樞紐——中川機場,加快建設空港保稅物流園區,實行“境內關外”運作方式,加快“走出去,引進來”步伐;其次,依托都市圈獨特的農業區位和豐富的名特優農產品,加快建設農產品出口物流園區,促進“瓜果之鄉”譽滿全球;再次,規劃新建外貿物流中心,并使其成為圈內企業乃至中國產品和技術進軍中亞、歐洲的“物流中繼港”和“科技服務站”;最后,以發展“大進大出、快進快出”的國際物流項目為目標,引進跨國物流公司、知名企業和大型物流項目,使國際物流需求在蘭州都市圈內得到更多體現,并建立國際采購及配送中心,積極發展集團化、國際化的第三方物流,加速圈內企業的國際化進程。
三、結 語
物流經濟對區域整體發展具有巨大的整合、推進作用。在推進都市圈地區發展時,宜重新審視現代物流的基礎地位、組織功能、牽引作用及杠桿效應,全面推進物流設施建設,促進物流外包發展,構筑信息平臺,整合物流資源,加強人才培訓,組建統一的物流管理機構,有力推進都市圈的信息化、工業化、城鎮化及農業產業化進程,盡快提升都市圈發展的一體化、國際化程度。
參考文獻:
[1]李占平等:基于系統論的京津冀區域物流系統機理分析[J].北京:商場現代化,2007(19):315~316
[2]劉躍董愛君:發展農產品物流與新農村建設的構想[J].蘭州:甘肅社會科學,2006(6):231~234
[3]朱吉闖唐鋒:廣西工業化、城鎮化須搭物流快車道[J].北京:物流科技,2008 (12):11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