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旅游業是一個開放程度最高的產業。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面對對外開放日益擴大、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旅游產業的競爭更是日趨激烈。旅游產業作為張家界市的主導產業,如何構建好高效開放的經濟體系,促進旅游業穩健發展,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是必走之路。
[關鍵詞] 產業成長主導產業對外開放
旅游產業的經濟屬性已經得到證明和公認,對外開放的經濟功能也日益凸顯,并引起學術理論界的廣泛重視。一方面,旅游產業在推動國內外旅游發展的過程中,刺激國內消費、增加外匯收入、積累建設資金、平衡國際收支、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影響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另一方面,對外開放作為一個動態的歷史的概念,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對外開放能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提升產業結構水平,為研究對外開放與旅游經濟發展的關聯性問題提供了思維視覺和實證方法。本文主要從對外開放視角來研究張家界市旅游產業的發展。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際貿易理論的起源,可追溯到15世紀末16世紀初的重商主義學說。亞當·斯密(1776)在其著作《國富論》一書中提出了絕對優勢理論,大衛·李嘉圖(1817)發展了斯密的觀點,提出比較優勢理論,該理論認為,在符合國際比較利益的情況下,國際貿易能促進產業結構有序發展并不斷向高級化轉化。弗農(1966),威爾斯等人從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視角度認為對外貿易是推動產業從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過程。日本經濟學家赤松提出了 “雁行理論”。弗里德里?!だ钏固?1841)認為新興產業的保護可獲得動態比較優勢,進而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布蘭德和斯藩塞、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克魯格曼等人分析了在不完全競爭市場和規模經濟條件下的國際經濟與貿易格局及其成因,提出了戰略性貿易政策理論。
目前,國內關于對外貿易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研究的文獻不多,陳志友(1992)認為,對外貿易戰略的選擇同產業結構的演變是相互聯系和相互制約的。夏刊、王國順(2000)、楊建中(2004)、蘇雄武、許建平、徐鈺(2004)、吳進鴻(2005)等,實證分析了地方對外貿易對產業結構升級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國內外關于對外開放的研究,要么局限于對外貿易引起的產品出口,要么局限于進口引起的產業結構之改變。事實上,張家界市建市二十年來的對外開放實踐證明:對外開放在促進張家界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既增強了旅游業的競爭優勢,也推動了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二、深化對外開放與旅游產業發展機制研究
1.對外開放促進經濟增長
張家界建市以來,大力推進和深化對外開放,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的對外開放格局、使其旅游業走上了跨越式發展的軌道,呈現出穩健、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1989年張家界建市之初,全市各景點接待的旅游人數為56.49萬人次,其中境外游客為1.6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為2491萬元,其中旅游外匯收入10萬元。到“九五”時期的頭一年(1996),全市接待的旅游總人次達到182.58萬人次,境外旅客達到2.23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了30356萬元,實現旅游創匯192萬美元。隨著對外開放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到“十五”末(2005),全市接待的旅游總人次飆升到1453.36萬人次,境外旅客驟增到128.79萬人次,旅游總收入達到了64.35億元,實現旅游創匯2.57億美元。伴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和深化,2008年,盡管受到冰雪災害、5·12大地震和次貸危機等因素的影響,但對外開放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仍持續升增,全市的旅游接待量達到了1878萬人次,境外游客也達到了125.9萬人次,較上年下降1.2%;實現旅游收入91.25億元,其中門票收入11.12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5%和15.9%。實現旅游外匯收入2.39億美元,增長1.8%。同時,還實際利用省外境內資金19.62億元,比上年增長23.5%。新批三資企業13家,實際利用外資1908萬美元,增長54.8%,其經濟發展水平無論從量上還是質上都實現了前所未有的飛躍。
2.對外開放促進產業優化
20世紀50年代之后,世界旅游產業結構問題對任何一個區域經濟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是每個區域,特別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它的優劣是一個區域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標志,合理、高級、高效的區域產業結構是區域經濟大發展的必備條件。產業結構作為以往經濟增長的結果和未來經濟增長的基礎,成為影響經濟增長的一個舉足輕重的因素,在張家界這樣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欠發達地區,在經濟社會發展進程中,缺乏發展經濟的新思維、新理念、新視角,同時,經濟發展極不平衡,二元結構問題突出,因此,通過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更新觀念,借鑒經驗,引進新方法、新策略、新技術,促使區域旅游產業結構優化、推動旅游產業在日益開放的社會中高速度、高水準發展問題顯得格外突出和重要。
3.對外開放促進旅游競爭
旅游業是全球公認的第一大產業,其涉外性、交流性、綜合性、聯動性的特點,使之日益成為一種大眾化的生活方式和經濟增長方式。與此同時,旅游業也日趨成為競爭最激烈的產業。對外開放推動了人、財、物跨國界、跨地域、跨時空、跨領域的大流動,直接促進旅游及相關行業的興起和繁榮,拉動GDP的增長,并引進旅游業態最新服務業及相關技術的不斷更迭和發展。張家界擁有武陵源5A景區,天門山、萬福溫泉等4A級景區,如何使張家界市這樣一個頗具民族特色,又擁有豐富旅游資源的地區在旅游產業日益多樣化、區域化、國際化,旅游營銷企業異軍突起,競爭日趨激烈的狀態下,更好更快地走向世界,僅限于內部消化是遠遠不夠的,只有順應旅游產業多樣化、區域化、國際化程度日益加深的歷史潮流,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不斷提高旅游產業的競爭力,才能使張家界市旅游產業更好地發展。
三、張家界市對外開放對旅游產業發展的現狀分析
1.基本情況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穩步推進,張家界市采取漸進式的開放政策,積極拓展對外開放渠道和領域,旅游收入穩步增長,旅游產業蓬勃發展。張家界自1989年建市以來的旅游基本情況如下表。
(數據來源:張家界信息統計網,經整理)
由表可知,從1989年的10萬元外匯券迅速升增到2002年的5049萬美元外匯,即使在2003年遭受“非典”的特殊年份,外匯收入仍攀升至0.62億美元,同比增長為22.8%,到2007年時,收入達到2.39億美元,是2003的3.86倍。
2.存在的問題
(1)張家界市旅游產業發展的飽和度問題
2004年~2007年旅游產業外匯收入的基本情況如圖。
由2004年~2007年的旅游外匯收入圖可知,2005年以前旅游產業外匯收入高速增長,2005年達到最高值后,到2007年旅游產業外匯收入基本保持平穩增長。根據產業生命周期理論,產業成熟后有兩種趨勢:一是走向衰落;一是通過產業優化升級繼續發展。張家界市的旅游產業是否進入成熟階段?如果是,作為張家界市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的旅游產業,必須通過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促使旅游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誠然,僅僅從連續兩年的外匯收入就判斷張家界市國外旅游產業是否飽和問題顯得有些輕率。
(2)國外客源市場狹窄且極不平衡
由《張家界市接待旅游人數和旅游收入情況表》可知,張家界市的境外客源市場主要集中在亞洲的韓國、日本及東南亞地區的少數幾個國家,歐美客源市場份額極小,僅為1.89%,從客源國家(地區)的份額比例來看,韓國市場占據了93.41%的份額。同時,通過旅游調查發現,在全世界22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來過張家界市旅游的約為30個左右,影響因子僅為15%。有資料顯示,張家界市的國際旅游人數不足桂林的十分之一,接待人數在全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中居于中下水平。這就表明:張家界市在拓展國際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方面,還有相當廣闊的空間。
(3)旅游功能單一且旅游消費很低
張家界市是一個因旅游而建市的城市,又是一個以旅游而興市的城市,旅游是張家界的根本。但張家界市在旅游產業發展的進程中存在一個誤區:旅游功能過于單一,旅游產業的營銷對象基本上局限于山水自然風光,人文旅游資源開發不夠,談不上休閑度假,致使張家界在旅游產業發展中僅具看的功能,而缺乏聽和玩等其他旅游消費功能。旅游功能的單一決定了旅游產品的單一性,單一的旅游產品又直接造成旅游消費水平低下,有資料顯示,云南麗江旅游人均消費達1020元,而張家界旅游消費只有400元。從國外的消費來看人均的創匯為189.98美元,折合人民幣為1424.82元。旅游功能的單一性是制約張家界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四、促進張家界市旅游產業發展的對策
1.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
對外開放的目的是在經濟全球化和日益競爭的條件下,打破地方保護和限制,整合國際國內資源市場,建立協調增長的經濟體系。旅游業是一個開放程度最高的產業,作為張家界市的支柱產業,其旅游產業存在的市場狹窄、客源市場發展不平衡,產業發展呈現成熟趨象等等,都是對外開放程度不高、輻射面不寬的具體表現。因此,張家界市必須把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作為旅游業發展的基本方略,打破區域界線,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抓緊研究在經濟全球化的條件下,如何保護國內市場,開拓國外市場,培育潛質產業和穩定的客源市場,形成以張家界市為中心的旅游經濟圈,構筑對外開放新優勢,加強張家界市在國際國內各類經濟組織和區域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使旅游產業具有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推進旅游產業的更大發展。
2.優化旅游產業結構
如果對外開放使旅游產業對GDP的拉動作用貢獻率降低,意味著粗放型增長不能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反之,則提高對外開放使旅游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張家界市旅游產業的發展,必須改粗放型增長模式為集約型增長模式,優化旅游產業結構,從旅游產業的軟化上下功夫,廣泛開展跨地區、跨國界的旅游經濟協作,把建設國際旅游之都作為張家界市的發展目標,按照功能齊全、特色突出、安全便捷、管理先進、服務高效的標準,注重觀光型旅游產業與文化型、休閑娛樂型、商務活動型、科研考察型等多種類型旅游產業的全面發展,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對城市功能、區域分工、基礎設施建設、管理與服務水平等精心謀劃,搞好旅游產業發展布局,促進旅游產業的優化升級,從根本上改變張家界市旅游功能單一、消費水平低下的狀況,實現科學發展。因此,加快優化旅游產業結構步伐是改變張家界市現狀、推動旅游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張家界地處中西部結合部,是湘鄂渝黔邊區的中心,屬于經濟基礎薄弱的老少邊窮地區,缺乏國際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條件。因此,張家界市必須緊緊抓住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和中部崛起戰略的大好時機,通過解放思想,擴大和深化對外開放,加大旅游招商引資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加大旅游投入,解決好發展休閑度假、科普考察、商務活動、文化旅游等項目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為發展旅游業提供便捷的航空、鐵路、公路交通條件和優質高效的旅游服務體系,加快實現由大投入小產出向小投入大產業、不投入也產出的階段轉變,大力提高旅游產業的投入產出水平。
4.充分發揮政策引導作用
政策對于經濟產業的發展具有強大的導向功能,旅游產業的優化離不開政策的規范和引導。張家界市要實現旅游產業的全面、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強化行政機構的政策引導作用功能,協調各方利益,有效整合各種資源,培育國際旅游品牌;編制發展規劃,維護市場秩序,推動區域合作和部門合作;建立服務標準,吸納高級人才,提高旅游服務水平,優化旅游發展環境,進而在經濟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背景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增強旅游產業的經濟測和波動預警、危機反應和應對能力,使張家界市旅游產業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