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具有解決人民穿衣和支援相關產業應用的社會效益,以及上繳國家利稅和出口創匯的直接經濟效益。一方面紡織品配額限制的取消,為我國紡織出口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另一方面也面臨著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新的貿易摩擦。因此,研究我國紡織產業如何在經濟發展中保持良好態勢進而提升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實力問題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紡織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紡織產業在國民經濟建設與國防建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我國制造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紡織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出口創匯的首要產業。 2008年在國有及規模以上非國有工業企業中,紡織、服裝和化纖業的職工人數為800多萬人,其工業增加值合計是2100億元,固定資產5300億元,這些指標在主要行業中名列前茅,同時從貿易方式和出口創匯積累資金的能力來看,紡織產業是出口創匯的首要產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戰略地位。
2.紡織產業是高關聯產業,對經濟的拉動力大。按當前水平測算,紡織產業可以帶動國民經濟各部門直接和間接投入3800億元,增加國內生產總值近1個百分點,貢獻可觀。
3.紡織產業是我國實現工業化的先導產業。紡織產業具有市場大,投資少,收效快,積累資金多,吸收就業等特點,具備較高的后向聯系水平,能夠刺激或帶動相關部門梯次發展,從而加速我國的工業化進程。
二、紡織產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幾個問題
紡織產業2008年運行態勢顯示,受內外部多種壓力的影響,已經由前期的快速發展進入平穩增長階段,而這一趨勢還將延續較長的一段時間。因此,國內紡織產業的發展仍然面臨諸多的挑戰和壓力,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我國紡織產業就不斷遭到歐美反傾銷及特殊保護條款等貿易保護主義的限制,市場占有份額遭到消弱。
2.歐盟“擴容”出口設限范圍擴大將給我國紡織產業帶來負面影響。
3.發展中國家出于保護其本國利益而對我國紡織品出口加壓限制,使我國紡織產業遭受的貿易摩擦一直處于不斷上升狀態。
4.高新技術、差別化項目較少,層次有待提高。
三、紡織產業如何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保持競爭優勢
我國紡織產業具有長期持續發展的突出競爭力,內外部的壓力對產業發展而言,一方面是產業發展的困難和阻力,另一方面則是產業轉變的動力。努力提升我國紡織產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目前最值得關注的問題,為實現產業長遠戰略,應大力著手以下幾個方面:
1.在發展區域經濟過程中重視培育紡織產業的區域核心競爭力。紡織業是一個典型的規模經濟的產業,只有實現了規模經濟,才能真正實現低成本優勢。我國的紡織、化纖企業數量眾多,但是大多數紡織的規模和研發水平都有待提升,因此需要紡織品外貿企業和生產企業互相合作,通過跨行業、跨地區的兼并重組和優化組合,推動產業集群形成,形成規模效應。
區域競爭優勢的確立是獲取區域競爭力的前提,同時區域能否保持持續的競爭力又成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根據對我國開發區現狀的研究不難發現,一個區域要獲得持續的競爭力,不能僅僅依靠其初始的資源稟賦優勢和區位比較優勢,競爭優勢的維持和發展需要區域內部不斷的創新機制、優勢產業的集聚以及努力構建和培育區域核心競爭力。
從區域劃分角度舉例說明,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發展勢頭迅猛,由于我國國產化技術及裝備的問世,促使聚酯工業快速發展,以長三角地區最為集中,約占全國聚酯生產能力的70%。隨著區域經濟的整體優化,區域競爭也將進一步加劇,這對紡織產業在該區域發展并實現又快又好的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該區域具有商品市場發達、產業集群突出的優勢,具備開展國內區域經濟合作的有利條件,全方位參與長三角經濟合作和交流,加強產業、市場、生產要素、基礎設施、信息網絡等接軌,實現“同一產業在鏈條上互補,不同產業在結構上互補”的要求。紡織產業作為該區域的主導產業之一,固定資產投資多來年一直在平穩的軌道上運行。利于該地區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客觀要求、增強了紡織產業安全度,也帶動了下游加工及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對提高化纖產業集中度和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2.在不斷提高紡織產業常規的競爭能力和盈利水平的同時,重點抓好高性能、多功能、復合型差別化纖維的研發和紡織產品一條龍應用開發,產品品種緊密結合市場需求。
3.調整出口產品結構,大力推行“品牌戰略”。出口企業應建立并完善知識產權和品牌保護機制,加大紡織產業自主品牌建設力度,強化品牌意識,提高附加價值。開發特色產品市場,加強技術創新和設計創新能力。
4.積極開拓多元化市場。長期以來我國紡織品出口市場相對集中于美國、歐盟、日本等,這使我國紡織品出口依賴性和不穩定性增強。我們只有在鞏固原有歐美高端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大力發展與中亞、非洲、拉美及東歐國家的貿易往來,從而降低市場過度集中帶來的風險,才能促進我國紡織品貿易的持續、穩定、協調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紡織產業將經歷一個較為痛苦的轉型期,紡織產業“十一五”發展綱要明確指出,在經過多年以規模擴張為主的快速發展以后,“十一五”將是我國紡織工業發展的重要轉型時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已經成為我國紡織產業適應國際大趨勢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必然選擇。因此,我國紡織產業在經濟發展中保持競爭優勢,繼續良好地可持續發展,必須要通過自身的產業升級、產品優化、加強品牌建設、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降低能耗等成本支出、加大企業的整體競爭力等手段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