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從輿論的角度研究2008年中國平安的公共關系危機,可以發現輿論領袖們在其中發揮了主導性的作用。他們能發揮如此重要的作用,原因在于他們贏得了公眾的信任。平安陷于被動局面,根源則在于他們失去了公眾的信任。
[關鍵詞] 中國平安 危機公關 輿論領袖 信任
本文擬研究在2008年中國平安(以下簡稱“平安”)的公共關系危機中輿論領袖的作用,以及他們是如何起到這樣的作用的。
一、平安的公共關系危機
2008年的平安很不平安。先是融資門。1月21日,有消息傳出,平安將在A股市場進行再融資,根據當時的價格水平,融資總額高達1600億,這個數字創造了A股市場再融資的新紀錄。消息立即引起了市場恐慌性大跌。當日,中國平安(sh.601318)跌停,上證指數大跌5.14%。一片譴責之聲指向了平安。遭受投資損失的眾多中小證券投資者憤怒地指責平安,在網絡上,形成了一股強大的輿論,說平安的融資是獅子大開口,是粗暴的圈錢行動。3月5日,平安股東大會召開,再融資計劃在公眾的高度關注下,以高票通過。然而,中小投資者對股東大會的過程,對投票的結果非常憤怒,并在網絡上發表了大量批評平安的言論。平安股價在2008年的大跌中,從年初的105跌到了26。
接著是薪酬門。3月17日,平安公司公布年報,公司董事長馬明哲以6600萬元的天價薪酬,排名A股上市公司收入第一。有3位董事高管的薪酬超過4000萬元。1055名車主聯名上市保監會,質疑交強險過多地分攤了保險公司的經營成本,要求對平安進行審計調查。平安對此做出回應,稱公司“相關財務報告均經過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確認,并且嚴格按照保監會的相關規定核算。從業務構成來看,交強險在平安產險業務中只占很小的比重。”但是,網絡上對平安高管的薪酬批評和質疑的聲音不斷。
其后,又有所謂的“富通門”,即平安投資海外造成巨額虧損達200億以上,虧損幅度高達95%以上。這無疑給平安再融資收購海外優質資產的說法來了一記耳光。
二、輿論領袖與平安的危機
“輿論領袖”由卡茨、拉扎斯菲爾德等人在兩級傳播論中提出,是傳播學經典概念之一。他們有如下幾個特征:(1)人數少,但影響力大;(2)是某個領域的專家,對相關問題有深刻的見解;(3)擁有一批追隨者,獲得他們的信任;(4)具有相當的聲望。就平安的案例而言,輿論領袖應該是在金融領域有聲望的專家,影響力大,有大批追隨者。
就平安的公共關系危機而言,最主要的傳播領域是互聯網。首先,平安再融資的流言最早是從網絡上穿出來的。其次,在危機中,網絡大眾媒介、論壇、博客的信息傳播量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體。第三,網絡是危機中輿論的主要陣地。關注平安再融資、高管薪酬問題的主導力量、活躍分子,以及普通受眾,主要是利用網絡這個平臺,獲取信息,發表意見,相互溝通。最后,傳統媒體的信息,大部分都在網絡上得到了轉載。
因此,平安公共關系危機案例中的輿論領袖,主要的活動領域是在網絡上。本文采取如下方法篩選出輿論領袖:考察其個人影響力,文章影響力,個人聲望,認同值,響應值,正響應值,負響應值, 然后經過計算,得分居前者即為輿論領袖。其中,個人影響力考察其專業成就,追隨者數量,反對者數量。文章影響力,主要指標有點擊率,文章數,轉載次數,引用次數。個人聲望,主要指標有專業人士評價,普通讀者評價。認同值,計算方法是正響應值與負響應值的數學和,公式為∑Ag+∑Dg。響應值,為響應數之和。正響應值,是獲得支持的總數,公式為∑Ag。負響應值,為所得反對數之和,公式為∑Dg。專業成就的考察,使用合格與不合格的評估法,合格者可以入選,不合格者則篩除。專業成就的考察指標有學術成就,職業成就。追隨者數量,反對者數量,點擊率,文章數,轉載次數,引用次數,專業人士評價,普通讀者評價,認同值,響應值,正響應值,負響應值采用折算后打分的方法計算。其中,認同值,∑Ag+∑Dg必須大于1。輿論領袖的篩選范圍如下:入選財經博客百強的博主,網絡主流財經媒體的資深撰稿人,財經類論壇高度活躍的知名ID。
以此方法,最后選出10位輿論領袖。他們中八位具有良好的學術背景,其中兩位是第一流的經濟學家,其中兩位是資深媒體人士。有兩位身份不詳,只以昵稱示人,但影響力很大。
本文擬選擇博客這種媒介,研究這10位輿論領袖影響力和聲望相關的一些數據。之所以選擇博客,是基于以下理由:(1)博客已經成為影響輿論的重要媒介。據統計,在我國,博客的數量已經超過1億。(2)博客的低門檻使其具有充分的自由度。相比傳統媒體、網絡大眾媒體,博客給與發表個人觀點和意見更大的自由。 在這里,輿論領袖和追隨者、普通公眾可以更充分的發表見解,不受監管和控制。(3)博客具有很好的互動性。在傳播者和受眾之間,可以便利地互動,這為研究輿論領袖的影響力和聲望提供了資料。(4)博客的更新速度快。輿論領袖可以更好地展示其影響力,受眾也能更便捷地進行反饋。他們的一些情況統計如下:
(說明:表中點擊率精確到萬,文章數精確到個位數,響應值精確到千)
其中,點擊率計算的是其兩個主要博客的點擊率,其余博客文章、轉載文章的點擊率,因為統計的困難而略去。文章數計算的是其兩個主要博客的文章數,加上報刊索引上可以查到的文章數,學術性文章因為影響圈主要局限于專業人士,而不是普通公眾,所以不在統計之列。響應值取的是單篇文章的平均點擊率。
這10位輿論領袖對再融資與薪酬問題的意見如下:
贊成平安再融資的理由有:這是正常的融資,于法于理都沒有問題,只是有點貪心罷了。批評的意見則非常激烈,反對的理由有:說平安是唯恐天下不亂,說它的社會責任感喪失殆盡,說它貪婪地搶劫社會財富,說它制造市場恐慌,說它惡意圈錢,說它蔑視規則,說它沒有風險控制能力,說它不具備海外投資能力,說它是暴發戶心態,說它缺乏信托責任,說它沒有融資后的如何使用的計劃,可能是一場陰謀等。
在平安高管薪酬問題上,輿論領袖中沒有明確表示贊同的,但有4人對此未作評論,批評的有6人,批評意見如下:這是缺乏信托責任的惡劣行為,缺乏社會責任感,搶劫社會財富,貪婪等。
總之,輿論領袖們的意見主流是反對平安的再融資方案,反對平安高管們的天價薪酬。
在新浪網對接近7萬人進行的調查中,92.74%的網友高舉反對旗幟。在和訊網推出的“抵制中國平安再融資是否理智”的辯論中,74.7%的網友認為應該抵制中國平安再融資。
網絡上持反對意見公眾的理由是:平安在惡意圈錢,趁火打劫,禍害人,沒有融資后的如何使用的計劃,沒有道德感,是一場陰謀,是為匯豐在次貸中的損失買單,威脅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與國家經濟安全,賣國行為,侵占國有資產等。有網友主張在行動上抵制平安,要求國家相關結構徹底調查平安。
持贊成意見者較少,他們的理由主要是:平安是一家告訴發展的優秀公司,次貸危機為平安提供了海外低價收購優質資產的良機。
我們從輿論領袖的影響力、聲望,從他們的博客點擊率和認同值等數據,從公眾輿論使用的一些主要言論上,可以得出以下結論:輿論領袖們在平安的危機中主導了輿論的導向,決定了輿論的方向。平安在輿論爭奪中成為了公眾的敵人,它的努力被輿論拋棄。
三、信任:決定輿論方向的因素
查爾斯·格潤的提出的信任方程式表述如下:(C+R+I)/S。其中,C=可信任性(Credibility),與之相關的是語言的可信度和真實性;R=可依賴性(Reliability),與之相關的是行動的可預測性和熟悉性;I=親密性(Intimacy),與之相關的是安全可靠與誠實;S=自我意識(Self-orientation),與之相關的是關心和態度,高程度的自我意識會損害信任,它可能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如自私自利性、自我敏感性和自我迷戀性等。 在這四個要素中,第四個要素,自我意識,比其它三個要素的能量大。高度的自我意識意味著不真誠、缺乏關愛、奸詐等。
運用格潤的方程式,我們可以成功地解釋為何輿論領袖們獲得了信任,而平安則失去了信任。我們可以用表格表述如下:
從四個要素中最有能量的S來看,平安自我意識很強,其言談和意識中首要的考慮是公司的利益,對于公眾、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損害基本不予考慮,而且態度傲慢,不與公眾、中小投資者進行坦誠溝通,給公眾以自私自利和自我陶醉的印象。輿論領袖們的自我意識則很弱,他們的言談和意識首要的考慮是整個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是眾多投資者的利益,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利益。從C來看,平安是為自身利益說話,因而喪失了可信度和真實性,公眾對平安關于再融資和高管薪酬的反應證實了這一點;輿論領袖們則具有社會責任感,沒有個人利益參雜其中,而且他們具有專業上的優勢,或者是經濟學家,或者是知名學者,或者是投資領域的資深人士,所以他們的言論具可靠性和真實性。從R來看,平安的行動出乎公眾意料而又在意料之中,出乎意料的是平安的再融資和高管薪酬數額都大得驚人,意料之中的是平安其后的行動與其先前的做法保持了一貫性,固執而強勢;輿論領袖們的行動可預測性和熟悉性都很高,公眾已經熟悉了他們的立場,尤其對于那些追隨者而言更是如此。從I來說,平安的行動損害了中小投資者的利益,讓他們覺得不安全可靠,是危險的舉動,其股東大會更是讓他們質疑平安是不誠實的,在高管薪酬問題上,更是對平安高管的人品產生嚴重懷疑;輿論領袖們則長期在網絡上與公眾進行平等溝通,被追隨者和相當一部分公眾認為是安全可靠和誠實的。因此,輿論領袖獲得了公眾和中小投資者的信任,而平安則失去了信任。
因此,在危機中,輿論領袖們主導了危機的輿論導向,而平安則在危機中喪失了輿論主導權,陷于非常被動的局面。
四、結論
在2008年平安的危機中,輿論領袖們發揮了主導作用,而平安則失去了輿論的主導權,陷于被動局面,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輿論領袖們贏得了公眾和中小投資者的信任,而平安則失去了這中寶貴的信任。
參考文獻:
[1]余 紅:網絡論壇輿論領袖篩選模型初探[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8,(2):66-75
[2]季明:從傳播學角度看博客的現實意義[J].青年記者,2008,(9):75
[3]李雋瓊:逾七成網友認為應該抵制中國平安再融資[N].北京晨報,2008-03-06
[4]查爾斯·H·格潤:信任方程式:創建客戶信任[A].鄧·皮泊斯,馬沙·容格斯.客戶關系管理[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6.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