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社區似乎已經脫離了虛擬的范疇,其正在以不同的面貌一步步走進甚至締造著真實生活。
2004年2月4日,對于網絡社區的進化而言,是一個新的節點。哈佛大學的學生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在這一天創辦了一個全新的社交網站“The Facebook”,而創辦這個網站的初衷,只不過源于扎克伯格想要通過網絡來加強同學間的了解和互動,網站的注冊最初也只限于哈佛大學的學生。令他感到意外的是,兩個月內,The Facebook的注冊用戶擴展至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紐約大學和所有的常春藤名校。“Facebook”剎那間成為了美國年輕人最為時髦的溝通方式。
“嗨,我是xxx,這個社交網站與以往有些不同……”符合年輕人交往方式的注冊邀請,那些更為直觀的分享模式和有趣的組件,讓Facebook幾乎成了SNS(社會性網絡服務)的代名詞,Facebook的追隨者和效仿者在全球各地雨后春筍般的展露出來,并展現出令人訝異的活力。
人人網,從丕從?
在校內網更名為人人網的第一天,偶見一“人人好友”更改了狀態:人人網,從了吧。
在校內網更名“人人網”之后,短時間內,這成為各大媒體熱衷的話題。置至于為什么如此更名,用陳一舟的話來說
“更多還是為了擴大用戶數量規模”,“校內網”怎么聽都好像是在校學生使用的社交網絡,而“人人網”的包容性非常強,每個人都能參與,并且能夠做的很大。
其實,早在4年前,陳一舟就收購了renren.com域名,而那時的人人網還曾和其創辦的網絡社區chinaRen“打得火熱”。不過,那時的“人人網”根植于BBs,只能算是Web1.0,單項傳播的特質使其很快被來勢洶洶的門戶網站所淹沒,資金短缺的renren.corn不得不告廢。2005年,陳一舟買下了人人網域名。
同年年底,校內網橫空出世,創辦人是從美國回國創業的王興,它模仿的對象恰好是當時美國風頭正勁的Facebook。
當Facebook的用戶數一路攀升的同時,校內網也在迅速增長。直到2008年,校內遇上了迄今為止最強大,也最頑固的競爭對手——開心網。
依靠“爭車位”、“好友買賣”等幾個簡單的組件和病毒式傳播,開心網以一種難以想象的速度在辦公室,尤其是年輕白領之間蔓延。在短短三個月之間,還在內測階段的開心網日均IP訪問量達到72萬,日均PV瀏覽量也達到3000多萬。開心網的火爆觸動了陳一舟的神經,千橡開心網的出現是陳一舟對開心網的回擊,但對于校內網,陳一舟更想把其打造成為一個開放的平臺——允許第三方軟件的植入,已實現產業鏈的共贏。
曾經風靡校內的“偷菜”類游戲“開心農場”,就是由上海你我信息服務有限公司旗下“五分鐘”品牌開發的游戲插件,光這一插件就給千橡帶來了百萬級別的月收入。很快,開心網上也有了相似的應用,只不過名稱變成了“買房子”。
網頁游戲一度成為了促進用戶溝通、加強用戶粘性的有效手段,但實踐證明,僅有三四個月生命周期的網頁游戲還不足以成為用戶和社交網站之間的粘合劑。據comScore發表數據統計,Facebook用戶中40%為35歲以上的成年人,MysDace也有超過一半的35歲以上成年人。在校內網更名的新聞發布會上,陳一舟不得不承認,“我們在大學生中的用戶群很多,但是在大學生之外的用戶群卻很少”,“要讓它的名字不成為它發展的瓶頸”,“從七千萬到3.38億。我們希望可以涵蓋中國所有的網民”。陳一舟試圖把偏離了人際關系處理的“校內網”,重新拉回以人際交往為核心的“人人網”。
就好像長大了的80后不會放棄QQ一樣,走出校門的“同學們”也不會輕易放棄“校內網”,盡管“人人”可能為千橡贏得不同年齡層次的用戶,但其想覆蓋全部網民的“雄心”是否會影響其固有用戶對“校內”環境的留戀進而影響用戶忠誠度,仍有待觀察。
溜溜胡同,逛逛云涯
如果說開心網、人人網構建了一個以“熟人”為紐帶的真實社區,那么他們的“前輩”西祠胡同、天涯甚至BBS的鼻祖代表水木清華則把一群有著相似愛好或脾性的“陌生人”聚集在一起,給了他們信息共享、情感交流的平臺。與分享、上傳照片居多的生活化SNS相比,社區和論壇仍然是信息較為集中的聚合平臺:他們直白、新銳,關注社會熱點,也更加接近“精英社區”。
與基本真實的SNS相比,社區內的“匿名”交流顯然更容易滿足網民們對于溝通的大膽想象——贊同的觀點可以灌點水,不贊同的可以拍塊磚——擺脫現實的束縛,在網絡社區內實現真實表達。許多現實社會中的事件因社區、論壇的披露和討論使實際處理程度得以改變。廈門PX項目事件、許霖利用ATM漏洞取款事件、鄭玉嬌案等都曾引起網友熱議。有些甚至在事實上促成了事件事態的扭轉。
社區、論壇的存在,形成了一種民意的另類表達。以“做俯臥撐”為例,它直接起源于“6·28”甕安事件。“做俯臥撐”這一詞語率先在天涯社區上井噴式爆發,迅速躥紅各大網站,網友紛紛效仿惡搞“做俯臥撐”。
網民惡搞“做俯臥撐”,既是對李樹芬死因的關注,也是以一種調侃的方式,間接地表達對于“晚上10點在大橋上做俯臥撐”這一離奇行為的質疑。通過社區,網民們似乎找到了洞察社會現象的新渠道,這個渠道正在滋生出前所未有的力量,自下而上地去影響管理層的決定。譬如說,要不要禁止人肉搜索,或者該不該推行網絡實名制。
與SNS扁平化的網絡相比,社區、論壇更容易形成熱點事件、人物或者流行語一痞子蔡、芙蓉姐姐、寂寞等都是個中代表。
為了黏住老用戶、吸引新用戶,天涯社區開始引入“SNS”元素。“社區是大于SNS的。社區不僅僅是SNS,該有更豐富的形態,包括商務、娛樂等”,天涯社區CEO邢明說,而從2005年期天涯社區就開始了在營銷上的推進與探索。
“網絡奇跡”
互聯網上從不缺乏奇跡,但“賈君鵬”創造的奇跡有點特別。而這種特別讓我們關注另一種社區形式:貼吧。
2009年7月16日,“百度貼吧——魔獸世界吧”發表的一個名為“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的帖子,在短短五六個小時內被390617名網友瀏覽,引來超過1.7萬條回復,并在接下來的一天時間內吸引了7lO萬點擊和30萬回復。一個看似平凡無奇的帖子,何以得到如此多人的關注?
“因為寂寞”。魔獸遲遲不開,讓百萬魔獸玩家只好在貼吧活動,在網絡推手的鼓動下,圍繞“賈君鵬”蓋起的“高樓”剛好成了玩家們饒有興味的噱頭。
可以說,貼吧是一個特殊的社區。它與搜索引擎緊密結合,通過用戶輸入的關鍵詞,自動生成討論區,使用戶能立即參與交流,發布與這一話題相關的信息和想法。當然,你也可以通過關鍵字搜索而找到“組織”。這樣的社區不只出現在百度,搜狗說吧、天涯來吧都有著很旺的人氣,“吧”幾乎成了搜索引擎的伴生品,但因其一直沒有找到恰當的商業模式,而陷入了“叫好不叫座”的尷尬。難道說,社區必須是完全公益才能體現其公正的價值?
百度試圖給出一個不同的答案。俞軍的離任或許也讓百度貼吧感到了些許“寂寞”,這位百度首席產品設計師一手創辦了“貼吧”這種基于關鍵詞的主題交流社區,而創建這一想法的緣由是:結合搜索引擎建立在線交流平臺,讓志同道合的人,更自由的互助與交流。
8月10日,百度CTO李一男向公司員工發布內部郵件,通告百度正式成立貼吧事業部,全面負責貼吧產品線的技術研發、產品設計、服務運營、品牌推廣、商業模式等工作。
“百無聊賴”的貼吧形式和只能用“寂寞”解釋的“無聊經濟”,看來,也將在商家手中變石為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