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在分析塊狀經濟產業區物流流程和物流企業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實行行業共同物流來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升當地經濟實力,并構建了行業共同物流的運作模式及支撐環境,提出實行行業共同物流需政府的支持和專業人才的引進,同時需構建行之有效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
[關鍵詞] 塊狀經濟 共同物流 行業共同物流
一、引言
世界經濟持續多年的“高增長、低通脹”的格局已發生根本改變,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人工成本的增加,浙江省企業的利潤空間越來越受到擠壓。在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下,浙江省很多產業集群低成本優勢喪失,但義烏的紡織、玩具、飾品等行業則幸運得多,市場輻射力依然較強。深究其因可知,物流的大力發展是其經濟發展的根本。根據浙江省“塊狀經濟”的特點,實行行業共同物流(即對同一行業內企業的物流進行有效整合)正是降低浙江省各企業生產成本的較好的突破口。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物流被喻為第三利潤源,追求物流成本的降低是國內外學者們不懈的追求。國外,1995年就有學者提出了共同運輸,并對其運作機理和共同運輸中的費用分擔等問題進行了研究。2004年宰予東、陸秀梅發表了《論物流發展的共同化趨勢》,提出了共同物流,隨后陳娟、寇明斌、劉甫強等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了共同物流,提出依靠共同物流可望更有效地解決近年來發生的缺乏卡車、缺乏司機、過小積載(或放空車)、卡車需求大增等運輸業中直接具體的問題,以及汽車尾氣污染問題等。黃福華等還深入研究了湖南省農產品共同物流、東北亞共同物流、城市共同物流體系,以及中部地區零售企業的共同物流問題。文獻主要研究了共同配送問題,其中文獻主要側重共同配送模式分析。綜上所述,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共同物流進行了研究,對共同配送的研究居多,這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較好的基礎。而關于行業共同物流的相關文獻幾乎沒有,這主要與產業布局不夠集中有關,布局分散則不能發揮行業共同物流的優勢,但浙江省經濟具有“塊狀經濟”特征,產業高度聚集,正好為行業共同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土壤。因此,本文擬從浙江省“塊狀經濟”的特點出發,在分析塊狀經濟產業區物流現狀的基礎上,構建行業共同物流。
三、塊狀經濟產業區物流現狀
1.塊狀經濟產業區物流流程現狀。塊狀經濟是指在一定地域集聚形成具有比較優勢、帶動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特色產業及其組織形式,一般是由眾多個體生產者、經營者或若干企業集聚在一定區域內,生產或銷售某類產品(商品),或提供某類專業服務,具有競爭創新、互補合作的自組織整合機制和能力,即是由許多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集聚形成的專業化產業區。按照浙江省委政策研究室調查的統計劃分,10家以上企業生產同類或相關產品、年產值上億元的區塊稱為塊狀經濟。目前,浙江省的塊狀經濟主要以某制造商為中心,原材料供應商和第三方物流企業向塊狀產業區聚集,如圖1所示,原材料供應商、第三方物流企業和制造企業同在一個塊狀經濟產業區內。當制造商需要原材料時,只需與產業區內原材料供應商購買,然后選擇一家或多家第三方物流公司將原料運至制造商處儲存并投入生產。產品生產出來后,由制造商進行儲存、包裝,然后通過第三方物流公司運送至處于不同區域的客戶,在整個物流活動中,只有客戶處在塊狀經濟產業區之外,且客戶遍布全國各地甚至海外。
2.塊狀經濟產業區物流企業現狀。(1)服務水平低,企業缺乏協同競爭的理念。由于這些物流企業的服務對象為一些中小型企業和個體,所接的業務也多數為運輸或倉儲,少部分為企業內部的物流系統設計。這些企業的服務水平都比較低,且企業之間缺乏協同競爭理念,經常通過價格戰來搶貨源,物流服務質量無法保證。(2)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程度不高。目前,我國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化總體還處于起步階段,絕大多數物流企業尚不具備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處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擁有信息系統的物流企業中,其業務功能也很不完善,遠未達到利用信息系統整合企業內外各種信息資源和有效信息的使用能力。(3)管理水平低,物流人才缺乏。中小型物流企業在管理方面呈粗放狀態。基礎管理工作沒有落實,加大了公司的運營成本。且沒有認識到物流人才的重要性,仍將物流簡單的等同于運輸和倉儲,幾乎沒有為企業提供整體優化方案的能力。
3.生產企業物流管理現狀。(1)生產企業缺乏現代物流是“第三利潤源”的理念。目前還有很多生產企業沒有將物流看成為優化生產過程、強化市場經營的關鍵,而將物流活動置于附屬地位,大多數企業將倉儲、運輸、裝卸搬運、采購、包裝、配送等物流活動分散在不同部門,沒有納入一個部門對物流活動進行系統規劃和統一運作與管理。從圖1也可以看出,塊狀經濟產業區中的生產企業還依然將儲存、包裝等非核心業務在企業內部進行。(2)生產企業物流成本居高不下。首先,生產企業由于儲存和包裝的專業化程度低導致較高的物流成本。由于塊狀經濟產業區內的企業都是中小型企業,企業資金有限,沒有足夠的資金建設現代化的倉庫,引進現代化的包裝、倉儲設備,更沒有能力引進先進的物流人才對企業物流狀況進行指導和改進。其次,由于分銷范圍廣、運輸量小,缺少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談判的話語權,導致較高的產品運輸成本。另外,各生產企業都與第三方物流服務商點對點接觸,增加企業交易成本。由于第三方物流企業的網絡不夠健全,導致企業需要和多家第三方物流服務商接觸,增加了成本且不能為各地分銷商提供統一服務,影響企業形象。
四、行業共同物流的構建
由于塊狀經濟產業區中的中小企業的物流需求具有很強的共性,如原材料的采購、產品的包裝、分銷網絡等都有一定的相似性,特別是分銷網絡,雖然企業規模都較小,但各企業的產品基本都銷往全國并大量出口。原材料采購方面,由于塊狀經濟區已形成了一定了產業聚集,大量的原材料供應商向該地區聚集,因此,在原材料采購方面實行行業共同物流的效益可能不大。但在包裝及銷售物流方面,由于各企業產品銷售范圍都很廣,實行行業共同物流能極大的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并有助于物流服務商的發展,其具體的運作模式如圖2。
企業生產出產品后,即將產品運送到行業共同物流管理會進行產品的儲存,由行業共同物流管理會統一該行業產品的存儲,企業需要將產品運至分銷商時,只需將需求信息告知行業共同物流管理會,管理會將所有企業的運輸需求匯總,然后選擇有能力的幾家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將產品運送至分銷商處,分銷商再將貨物到達相關信息反饋給生產企業,據此,生產企業對行業共同物流管理會的工作進行評價和考核。行業共同物流管理會聘請專業的物流倉儲人才、IT人才,以及管理人才,對該行業產品進行現代化的倉儲與管理,對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進行選擇與評價。從圖2可以看出,實行行業共同物流后,各環節之間連接線大大減少,降低了管理的復雜性,即生產企業可以將精力集中在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業務的擴張上。行業共同物流管理會通過聘請專業的人才、引進先進的設備等大大降低了塊狀經濟產業區內該行業物流成本。同時,行業共同物流避免了多家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向同一區域的各分銷商供貨,避免了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間的惡性競爭,以及網絡的重復布局,促進了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專業化和規模化。
由圖2可知,行業共同物流管理會屬于第三方物流的范疇,在某種程度上,它也是第四方物流的一種雛形,因此行業共同物流的發展有利于當地物流產業的升級,并與生產企業形成良性互動。
顯然,行業共同物流的有效實施需要多方的支持,如圖3所示。由此可知,要想有效的實施行業共同物流,需以下條件:(1)政府的支持與引導。有效實施行業共同物流,需政府的大力支持,首先,行業共同物流協會的成立需要政府的支持,且行業共同物流的實施需要一定場地,因此,行業共同物流需要政府提供財政、土地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第二,由于塊狀經濟區多數企業,包括物流企業,規模較小,企業管理者素質不高,不能認識到行業共同物流的益處,需要政府進行適當的引導。(2)引進專業人才。行業共同物流的實行需要物流人才、IT人才以及高級管理人才的支持,需要專業物流人才和高級管理人員對整個行業的物流進行整合,沒有人才的支持,再好的運作模式也不能發揮作用。(3)構建行之有效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行業共同物流要行之有效,關鍵要構建合適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使各方的愿望受到尊重,各方的利益得以兌現,從而達到一種均衡狀態。所謂均衡,從法律經濟學的觀點看,是指每一方都同時達到最大目標、而趨于持久存在的相互作用方式。這里的“均衡”并非等同于“平均分配”,直觀上講是指利各方在利益上的平衡體現,實質上是各方對行業共同物流實施的控制力的權衡。正是這種強有力的對峙與抗衡,提供了必要的制約和均衡來確保行業共同物流的可持續發展。
五、結論
從行業發展角度,實行行業共同物流,通過有效手段,使中小企業在物流方面合作,第一,降低行業成本,提升該行業全國及世界競爭力;第二,有利于物流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并與其他行業相互促進,全面提升全國綜合實力;第三,有利于全國物流產業及其他產業的結構升級。本文從“塊狀經濟”的特點出發,在分析塊狀經濟產業區物流現狀的基礎上,提出實行行業共同物流來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升當地經濟實力,并構建了行業共同物流運作模式及支撐環境,提出實行行業共同物流需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引進專業人才,同時需構建行之有效的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機制。
參考文獻:
[1]浙江經濟增速回落運行態勢嚴峻.浙江省經濟信息中心,2008,10
[2]陳 娟:物流的共同化趨勢——促進企業物流成本的削減[J].商場現代化,2006(34)
[3]寇明斌 劉甫強:打造共同物流,構建節約型社會[J].科技信息(學術研究),2008(9)
[4]彭志群 趙 堅:中小企業集聚地區共同物流方案群決策研究[J].物流技術,2007(11)
[5]黃福華 周 敏:對構建東北亞共同物流體系的思考[J].中國流通經濟,2007(7)
[6]黃福華:新農村建設中發展農產品共同物流對策的探討[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7(3)
[7]周 敏:中部地區城鄉協調發展的共同物流模式研究[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7(2)
[8]賓 厚:我國中小物流企業實行共同配送面臨的問題及建議[J].商場現代化,2007(23)
[10]肖 純 文勁軍:發展我國零售業態下的共同配送模式——日本7-11便利店物流革新的啟示[J].物流科技,2006(11)
[11]安順發 姚冠新:江蘇省物流企業實施共同配送的研究[J].江蘇商論,2006(8)
[12]Fishburn P C,Pollark H O..Proportional allocation schemes for tour cost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87,31:24-30
[13]Sichelschmidt,H.The EU Programme“Trans-European Network”——a Critical Assessment [J].Transport Policy,1999(6):169- 181
[14]榮朝和:歐盟一體化進程中的共同運輸政策[J].歐洲,2001(3):84-90
[15]Nijkamp,Peter.From Missing Net-works to Interoperable Networks—The Need for European Cooperation in the Railway Sec-tor[J].Transport Policy.1995(3):159-167
[16]吳中養 周 泠:塊狀經濟理論初探[J].寧波經濟,1999(6):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