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國民辦高校進過30年的發展,數量已經不少,但是如何將民辦高校做強做大,民辦教育界的一個問題。增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明確董事會與校長的關系等措施是當務之急。
[關鍵詞] 民辦高校 師資隊伍建設 戰略規劃 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
經過近三十年艱難的創業歷程,目前全國民辦高校已初具規模,現有的1300 多所民辦高校顯示出民辦教育的騰達局面。然而,相當數量的民辦高校生源大減、規模萎縮、陷入困境,與那些越辦越好的民辦高校相比呈現兩極分化的趨勢。如何創立優質高效的民辦高校關系到中國的教育發展方向,關系到中國人才的素質的優劣,保證中國民辦教育的優質高效也是保證中國高等教育充滿活力的重要因素。
一、民辦高校現狀
截止2008年底,實施正規高等學歷教育的民辦高校已達295 所,其中,超過萬人規模的本專科民辦高校達到10 余所。雖然現在已經出現大量的民辦高校,但是由于民辦高校制度上的不成熟,教學條件的良莠不齊,現在民辦高校存在很多問題。
1.師資力量。民辦高校很重要的一個缺點就是人員流動性大,師資隊伍不夠穩定;教師隊伍由退休教師、年輕教師、兼職教師為主體;師資隊伍管理制度不健全。
其一,教學人員流動性大,師資力量不夠穩定,很多民辦高校教師多由其他學校的退休教師、剛畢業的年輕教師以及公辦高校的兼職教師組成。
其二,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很多民辦高校,把重點集中在降低成本上,不舍得加大在聘用教師上的投入,不考慮花大錢吸引優秀教師,希望在職教師工資越低越好,很少讓在職教師進修。
2.法人治理制度。完善的高校內部治理體制的核心是法人治理制度,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法人治理制度大多留于形式。
其一,產權關系不合理,產權關系不明晰。法律上對民辦高校的財產權歸屬不明確。沒有規定高校舉辦者如何控制其資產以及如何行使剩余索取權。其二,董事會人員構成不合理,缺乏監督機制。現有的民辦高校中,缺少在職教師、學生組織、學生家長的參與,這種情況必然導致無法實行民主監督。其三,董事會與校長關系不和諧。現實中,校長以學校教學科研發展為主的目標與部分董事會以營利和收回投入為主的目標相矛盾。
3.辦學資金緊缺,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現在民辦高校普遍存在的問題是,資金短缺,發展缺少后勁,由于國內法律對于民辦高校的產權問題界定不清,很多資產缺少進入高等教育的動力。同時由于政府對于高等教育的公益性的認識,民辦高校不易吸收民間資本。面對公辦高校大量的政府補助,民辦學校想競爭就必須提高學費或者壓低成本。
4.缺乏品牌建設。在當前環境下,國內民辦高校風氣云涌,各自大展拳腳,但是真正為人所知的民辦高校確是寥寥無幾。對于民辦高校來說,有跟公辦學校的風誤區,公辦高校的優勢是實力強大,民辦高校要是跟在公辦高校后面就是以己之短搏人之長。
二、民辦高校的治理對策
1.師資隊伍建設。面對現在中存在的以剛畢業的年輕教師、退休老教師、兼職教師為主的教師隊伍,民辦高校想要進步就要在兩個方面做好功課,即引進教師和提高現有教師素質。
首先,引進教師,這是一個捷徑,可以讓高校接觸到更好的老師,為此,高校可能是付出多一些,不過好的老師就是學校的金字招牌,是大學校園中的中堅力量,這些錢不能省,不過民辦高校可以逐漸地吸收好的教師,逐漸壯大自身。
其次,提高現有教師的素質,這是學校的立校之本。民辦高校要提高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教師必須要有將課堂變的充滿知識性、趣味性、激勵性。提高科研創新能力,大學的科研創新能力是大學的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提高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能使高校充滿活力。
2.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即指學校的法人治理能夠規范而有效的運行,包括了規范運作的董事會、完善的內部監督機制、師生參與學校管理的民主管理機制、公益性和市場性相統一的有效經營機制和合理有效的競爭激勵機制。
首先,界定產權歸屬,明晰產權。《民辦教育促進實施條例》將民辦學校分為三類:捐資舉辦的民辦學校、出資人不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和出資人要求取得合理回報的民辦學校。按等級劃分三類學校,給予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
其次,建立民主治校機制。長期以來,教師的參與者和管理者身份是被忽略的,這往往給老師們造成了一種給人打工的想法,讓老師們切切實實地參加到學校的管理中來能夠讓老師們更好地融入校園,建立更好的聯動機制,讓校園充滿活力,讓校園文化充滿人文氣息。
3.明確董事會與校長的關系。民辦高校中校長和董事會的職能分工不清的情況是導致很多民辦高校的辦學失敗或者效率降低的一個重要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以下兩種方法比較實用。
第一種是“健全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首先完善董事會制度,董事會由舉辦單位代表,學校校長、學校部門負責人、教職工代表和學生代表,教育界專業人士,社會、學生家長代表四部分組成。避免校長無權和董事會由資方控制的情況。其次是實行校長遴選制。第二種是“董事會和校務委員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董事會,這個框架下,股東會是最高權力機關,董事會向股東會負責。校務委員會,通過建立基層民主決策機制,使得校長權力與責任對等,同時發揮集體決策的智慧和優勢。校務委員會的構成,校務委員會應該由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組成。
參考文獻:
[1]秦 敏:創新—民辦高校生命活力的源泉[J].學理論
[2]章建華等:對民辦高校師資隊伍建設問題的思考[J].教育學術月刊,2009.9
[3]楊堯忠:民辦高校產權清晰問題的評析[J].財經政法資訊 2008 年第4 期
[4]浣堅等: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與治理對策探析.科教前沿,2009.9
[5]劉開顏:歐美私立大學對我國民辦高校管理模式創新的啟示.現代商貿工業,2009 年第20 期
[6]趙宏偉:品牌不是一兩天創立的.教育旬刊,2009年9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