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就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歷程來看,我國的競技體育與學校體育在發展的過程中呈現兩個不同的發展方向。按照這個邏輯思維,學校體育與競技體育應該不是相關的,但事實恰恰相反,體育競技成分自始至終貫穿我國整個學校體育教育。
[關鍵詞] 學校體育 競技成分 開展
競技是體育運動的主要特征之一。從世界到國家和地區以致基層,競技充斥其中。體育競賽的歷史可以上溯數千年,直到如今一直是人類最為關注的社會活動之一,并在社會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科技發達、日新月異的今天,學校體育的方式正發生著極大地改變,我國的學校體育也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這是當前不少學者研究的對象,都試圖發現一種適應現代教育體制,促進學校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的途徑,來推動教育和體育的融合與進步。
一、學校體育的競技化傾向及歷史沿襲
1.20世紀30年代的《體育原理》中提到“體育”是大肌肉活動,體育之目的不在于健身,在與滿足心理上追求快樂的需要,那時候所說的“體育”實際上是指的“競技”。由于特殊的政治經濟原因和歷史原因,我國對競技體育、對金牌過度追求,使學校體育在各個層次和環節都充斥著絕對的競技成分。對體育教師而言,90%以上來自體育專業或院校,競技模式在他們的腦海里已經根深蒂固,他們教學的實施方法上往往不能擺脫競技體育的特點。因此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的重中之重是將那些完全競技化的手段從體育教學中分離出來。
2.學校體育中競技成分的具體表現和后果 在當今,競技幾乎是貫穿在學校體育工作目標和課程設計中,最具體表現就是“獎牌”。學校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無不把獲獎放在第一位。在很多學校,校領導直接表明:必須拿到牌才參加,否則根本不考慮。其次,學校組織的各種代表隊,幾乎無一例外全是為比賽拿牌服務。另外,教練員訓練科目和課程安排,都是為參加比賽設計的。獎牌象征著學校整體實力的強弱,也是聲譽高低的直接表現。因此在師生中,競技是放在體育第一位的。據相關資料和作者考察表明,很多小學體育設施非常完善,但是參加體育運動的學生卻寥寥無幾。有關負責人表明,這些場地是為準備比賽修建的,平時禁止使用。另外,像排球、籃球場等,也是按比賽標準修建,是為運動員準備的,矮小的學生根本夠不到,學生自己玩也沒什么意思。高中,大學的情況還是稍微好一些,因為他們的個頭和力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以扣籃為主要樂趣的籃球運動中,沒有幾個學生體驗一次籃球的真正的樂趣。其他運動項目的情況和籃球有類似之處。據資料報道,我國學校體育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學校體育相比差距很大。我們不缺少對體育感興趣的學生,但是缺少正真參與到運動中的學生。
3.學校體育中競技成分嚴重的原因 學校體育中的競技化成分嚴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競技運動項目是學校體育的手段。《辭海》中的解釋是:“競技運動是具有競賽特點和較高技術要求的運動項目的通稱。有田徑、游泳、足球、籃球、排球、網球、乒乓球等等,各項競技運動都有嚴格的競賽規則,運動員需經過系統的身體訓練和技戰術訓練”。從以上資料不難看出競技運動項目與學校體育中采取的手段是驚人的相似,周愛光指出:學校體育就是在學校這一特定的場所中進行的體育。它與工廠體育、農村體育、機關體育、部隊體育等共同構成體育的外延。由于學校體育與體育之間存有概念上的種屬關系和相同的內部結構,因此競技運動也完全成為學校體育的重要內容”。這使得我們的學校體育從根源上就與競技體育混雜在一起,那么學校體育中存在競技成分就是理所當然的了。其次,是學校中的體育教師本身的特點決定了學校體育須按照競技體育的程序走。對學校健康體育、快樂體育的認識還不夠。體育課程在實施方法上不能擺脫重復的運動技能教授的課程體系。實際上,學校體育作為大眾體育的重要銜接階段,其主要精力應集中在全面發展學生身體、教授鍛煉之道、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必要的時候會是以一種運動處方的形式出現。
二、促進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融合和發展 競技體育在對校園體育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同時,校園體育文化也對競技有深遠的影響
如許多競技體育項目就產生或萌芽于學校體育,而且伴隨國家體育戰略方針的轉變,競技體育與高校聯合辦學的實施,最終會形成以學校為中心,依靠小、中、大學的業余訓練來形成整個訓練的一條龍體系。但學校面向的畢竟是普通的學生,因此我們的體育教學不能采用純競技運動,應當從學校體育的實際出發,對其進行加工改造,修改規則,降低難度,改進教學方法,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體育文化素養的目的。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建立俱樂部,利用專門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學校的競技體育運動,既能把有運動潛力的學生集中起來進行系統的運動訓練,為競技體育培養后備人才,又能保證學校正常的體育教學,保證學生受到正常的體育教育,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
三、結語
學校體育側重給予學生身體和心理的教育,而競技體育側重于培養精英人才在競技運動競賽中取得勝利。我國學校體育之所以落后于各發達國家,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國的學校體育中彌漫著過多的競技成分。
學校開展競技體育工作的根本目的不僅在于競賽,更體現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水平,享受運動的樂趣、學會身體鍛煉的方法、培養良好思想品質,為學生今后將面臨的社會生活和壓力提供有益的幫助,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競技體育對教育具有重要作用,具有豐富的文化蘊含,走“體教結合”綜合發展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的道路,是促進融合,相互彌補,相互促進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許 寧:大眾體育參與“競技化”探析2009(8).
[2]陳滿平:試論學校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的異同2009(4).
[3]彭雪涵:改革開放時期學校體育政策法規的文本解讀2009(5)
[4]李 赫 王忠禮:學校體育擺脫競技體育影響的途徑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