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運用文獻資料法、調查法、統計法對成都市部分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狀況進行了調查研究,對于正確地引導大學生合理、健康的體育消費,促進高校體育產業的發展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 大學生體育消費現狀
一、成都市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現狀
1.對體育消費的認知態度。調查顯示,90%左右的大學生認為體育消費很有必要,體育消費可以提升生活質量與品位。這說明大部分大學生已具備良好的體育意識,并有自覺的體育消費行為,總體上對體育消費的態度是積極的,體育消費和花錢買健康的觀念已普遍被大學生所接受。大多數學生認同體育消費投入是參加體育鍛煉的前提,是達到強身健體的基礎。
2.體育消費動機。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動機主要是:健身要求、消遣娛樂、追求時尚、上課需要、社交手段。這與體育本身強身健體的功能相符合,也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上好體育課掌握運動技能也是大學生體育消費動機的一方面。大一和大二學生有必修體育課程,每學期都有考試要求,因此,大一和大二學生購買體育服裝、器材等體育消費品的支出要高于其他年級學生。體育明星效應對大學生的影響也較大,一些大學生總是購買自己喜歡的體育明星代言的體育產品,并觀看其比賽。
3.體育消費水平。大學生每月均可支配費用主要包括家庭供給、獎學金和自己在校期間勤工儉學所得費用。調查顯示:月可支配費用方面,有60%左右的學生在500元左右,20%的學生在600元以上,15%的學生在300元~400元,5%的學生在300元以下。大學生每年用于體育方面的消費情況為:8%的學生在100元以下,19%的學生在100元~200元,30%的學生在201元~300元,26%的學生在301元~500元,有近17%的學生在500元以上,調查中發現,不少大學生的年體育消費超過千元。據相關研究可知,大學生年體育消費高于我國居民年均體育消費水平。
4.體育消費結構。根據體育消費的外在表現形式,可將其分為體育實物消費、體育信息消費、體育勞務消費。調查顯示,大學生用于體育服裝鞋帽類的實物消費占總人數的60%,用于支付體育健身訓練的勞務類消費占總人數的30%,用于觀看體育比賽及購買體育書籍、報刊、雜志等的消費占總人數的10%。可見,大學生的體育實物類消費遠高于體育勞務類消費和體育信息類消費。
5.參與的運動項目。調查顯示,男生的體育消費項目主要集中在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足球、籃球、游泳,這說明男生喜歡隔網對抗和集體對抗的項目。女生體育消費的項目選擇依次為乒乓球、健美身操、瑜伽、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說明女生對參加對抗性不強、運動量可以隨意控制、健美塑身效果較好的項目比較偏愛。
二、影響成都市大學生體育消費需求的主要因素
1.經濟因素。經濟條件是影響大學生體育消費需求的主要因素,也是制約大學生消費需求及消費行為向更高層次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學生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家庭供給,其消費能力隨著家庭供給的變化而變化。
2.體育消費品價格高低對大學生的體育消費需求有著重要的影響。價格高會抑制大學生的消費需求,反之則促進大學生的消費需求。目前,體育消費品有兩種情況,一是質量好,價格高二是價格便宜,質量差。這種體育產品與當前大學生的消費需求相矛盾,因為大多大學生沒有經濟收入,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他們的消費需求。
3.體育鍛煉的時間和場地。隨著高等學校的擴招,大學生就業和生存的壓力增大,他們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參加社會實踐和考研上,因此學生真正用于體育鍛煉的時間就相對地減少,體育消費水平相應就低了。體育設施的數量和質量是制約大學生體育消費的重要原因。場館數量不能滿足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會導致學生的體育參與性不高,影響大學生的體育消費。
4.體育興趣。對體育感興趣時,就會表現出對體育運動的強烈關心,具體表現在對體育信息較為敏感,特別喜歡收看體育節目、觀看體育比賽、購買體育書籍與相關用品、參與體育運動等。一方面,家庭成員或同學與朋友的體育興趣愛好會對大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產生良好的影響;另一方面,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大多是在體育課上形成或激發的,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把培養學生的興趣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5.生活環境因素。家長、同學和朋友在大學生成長中接觸的時間比較多,言談舉止、興趣愛好有彼此感染的作用。他們的體育理念、體育意識、體育消費行為是影響大學生產生體育消費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社會大眾傳媒在體育消費活動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它對體育文化及其內涵的宣傳和傳播,可以提高大眾對體育與健康的進一步了解和認識,增強體育消費意識,使更多的人參與體育活動,從而有效地促進體育消費增長。
三、結論與建議
1.大學生已具有較強的健身意識和體育消費觀念,同時也對體育消費持認同的態度,認為體育消費是有價值的。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主要動機是為了健身要求和消遣娛樂的需要,這是和體育本身強身健體的功能相符合的。2.體育消費已成為大學生生活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消費支出內容還比較單一,經濟支付能力制約了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水平。3.男生較喜歡隔網對抗和集體對抗的項目,女生則喜歡運動強度適宜、對抗性弱、無身體接觸的塑身類項目。4.體育興趣、個人生活環境、課余時間、體育場地、體育消費品的性價比影響著大學生的體育消費需求5.高校要充分發揮學校職能,積極進行校園體育文化建設。多開展一些符合學生特點和需求的體育運動項目,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教會學生體育鍛煉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6.加強體育設施建設,開發中低檔的體育消費場所,提供多種多樣的體育產品和服務,滿足大學生不同的消費需求,引導大學生合理的體育消費,開拓大學生體育消費市場 。7.創造多元化經營體系,提高體育用品質量和服務質量,提供價廉物美的體育產品,改善體育消費需求結構, 促使體育消費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貴敏:論體育消費需求[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3,(1)
[2]周文:長沙市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