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從為什么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的指導地位,而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這一旗幟問題出發,對如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這個重大的理論課題,做一些探討。
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即我們的黨和國家、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只能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而不能以任何別的思想體系作為指導。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從來不是書齋里的學問,而是人民群眾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馬克思主義只有被廣大人民群眾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轉化為強大的思想物質力量,在實踐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回顧歷史,中國共產黨人正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才實現了兩次歷史性的飛躍,在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把一個貧窮落后的舊中國改造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新的強大的中國。歷史充分證明,我們的事業需要馬克思主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事業必須在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指導下才能取得勝利。
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人民群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認知和理解程度,決定著對這一科學理論在實踐中的運用和貫徹程度,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改革開放30年多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著深刻的變動與變革,導致了人們的社會思想、價值取向的多樣化,一些人在精神追求上出現了空虛和迷茫,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也產生了動搖,甚至走向了偏離。這種信仰危機的產生,不利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和完善。面對新的復雜局勢,如何使人民群眾繼續堅持信仰馬克思主義,如何使人民群眾自覺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了擺在理論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課題,也是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重要任務。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思想的多樣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個性的發展,是人們實際生活內容深化和豐富的表現,這無疑是一種社會進步。但是,多樣化的社會思想必須以有序化為前提,雜亂的、無序的多樣化是不利于社會穩定和社會發展的。因此,對于一個正常的社會來講,就是既要允許社會思想和個人價值追求的多樣性,也要堅持社會價值導向的一元化。概括地說,就是多樣并存、一元指導。
當前,我們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意識形態領域的斗爭尖銳復雜,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堅持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力求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對廣大人民群眾進行當代馬克思主義的普及教育工作,把外在的理論內化為群眾的思想觀念,使之成為人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思想武器。
首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堅持用科學的、與時俱進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億萬人民群眾的事業,人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對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的認識程度,決定了理論在實踐中的貫徹和運用水平。因此,我們首先就是要糾正長期以來,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誤讀、誤解,搞清楚哪些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必須長期堅持;哪些是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式的理解,需要重新認識和理解;哪些是附加在馬克思主義名義下的錯誤觀點,需要澄清。只有把這些是非界限搞清楚,才能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不能拘泥于具體詞句,而是要堅持它的基本原理,并把它與具體實際結合起來,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其次,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緊密聯系實際。由于人們的年齡層次、文化程度、生活狀況、職業特點等差異性,不可能每個人都能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和深奧的哲學概念。因此,我們只有讓馬克思主義走入廣大群眾的生活、工作實踐,使群眾在實踐中受到生動的馬克思主義教育,才能使馬克思主義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理論只停留在形式和語言上的大眾化而脫離民生實際,這樣的理論不過是一紙空談。隨著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推動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更重要的是要幫助干部群眾解釋和回答當前社會上的熱點問題和關系國計民生的現實問題,把大眾化普及、教育工作同廣大群眾關注的難點、焦點問題與廣大群眾自身的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日常工作、生活經驗中,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傳播、教育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增強理論的吸引力和說服力。
再次,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必須拓展和豐富宣傳教育手段。正如鄧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是樸實的道理,是人民群眾所需要、為人民群眾服務的理論。”但在實際生活中,常有人說,馬克思主義理論很深奧,不容易理解和把握。主要原因,還是由于我們的理論工作在通俗化、大眾化方面,還做得遠遠不夠。進一步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必須大力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用通俗易懂、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和語言,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深入人心,使科學真理真正為群眾所掌握,發揮更大的指導作用。因而,我們必須在教育宣傳手段的豐富性上下功夫,重視現代大眾傳媒手段的運用和創新,克服過去單純的文本傳播、口頭灌輸的局限性,利用互聯網、電子媒介等現代傳播媒介,通過創建主題網頁等形式,進行當代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普及。根據不同人群的特點,可以對大眾化教育群體化、層次化,可以是精深的經典讀本,也可以是大眾通俗讀物,可以是貼近民心的熱點解讀,也可以是經驗總結的隨感心得,使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多角度、多側面、多層次展現在廣大人民群眾面前。總之,在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普及教育中,凡事有助于大眾理解、接受,效果顯著的方式、方法,都可以大膽探索創新。
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能否自己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是一個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性質、命運、前途的重大原則問題。只有把當代的馬克思主義同本國實際相結合,著眼于當代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才能引導群眾、武裝群眾,我們的事業才能健康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是一個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工作,形成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長效機制,以科學的態度、淵博的理論、生動的方法,堅持不懈宣傳、普及當代馬克思主義,使人們自覺把理論學習融入到實際的工作生活中,不斷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