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運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對山東17城市2007年綜合經濟實力進行分析評價,通過分析可以看出,由于受歷史和現實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從沿海到內陸,山東省的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層次,區域差異明顯,綜合經濟實力相差較大。
[關鍵詞] 城市經濟綜合實力主成分分析
一、引言
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城市數量不斷增加,城市在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主導功能愈加顯著。在當今全球性經濟大協作、資源市場大競爭、經濟循環一體化時代,城市作為國家的經濟、政治、科技和教育文化發展中心,已成為經濟循環的主角,而決定每個城市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地位、作用、未來發展態勢的主要因素是它們各自擁有的綜合經濟實力。山東省是中國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和人口大省,改革開放以來社會經濟迅速發展。1979年~2007年間,山東省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的比重由6.7%上升到9.6%,年平均增長率高達12.1%,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3個百分點; 1991年~2007年間年平均增長率為13.5%,而同期全國平均增長率為10.2%;2007年,山東省國內生產總值達到25965.91億元。受歷史和現實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山東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并不平衡,從沿海到內陸經濟發展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層次,區域差異明顯。
綜合經濟實力是反映一個地區宏觀經濟的綜合實力,是城市對外競爭的核心,體現了深層次的發展潛力。根據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的報告《我們共同的未來》(1987年)和國務院發布的《中國二十一世紀議程》的指導思想及原則,本文采用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城市綜合經濟實力的概念,即城市綜合經濟實力是指城市所擁有的全部實力、潛力及其在國內外經濟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力。綜合經濟實力的評價,能夠反映一個城市經濟發展所達到的現實水平以及在城市經濟圈中所處的位置,同時體現城市經濟未來發展的潛能。
二、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
1.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選擇的原則
(1)政策相關性與信息綜合能力強。政策相關性強意味著指標體系要對決策者有實實在在的支持與指導作用,能夠描述城市的經濟發展狀況,并與已有的政策目標相關。信息綜合能力強是指指標體系應能全面反映城市經濟系統的各個方面,符合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內涵。
(2)基礎數據的可靠性高與靈敏度強。所選指標應是客觀存在的而不是主觀臆造的,指標的意義明確,測定方法標準,統計方法規范,能夠反映城市經濟發展的內涵和目標的實現程度。而且,指標對經濟、環境和相關人類活動的變化反應靈敏。
(3)有可比性與可接受性。指標體系應符合空間上和時間上的可比原則,盡量采用可比性較強的指標和具有共性特征的可比指標。同時還應明確各指標的涵義、統計口徑和范圍,確保可比性。可接受性則指各指標清晰易懂,能被相關人員所理解和接受。
(4)數據可得性和可度量性。所選擇的指標必須是可度量的,而且能夠實際取得數據,獲取成本可以接受。對于各類不同的統計指標,在缺乏統計數據的情況下可使用調查數據,個別情況輔之以專家評估。
(5)有一定的前瞻性與導向性。利用指標體系進行綜合評價,不僅要反映城市目前的狀況,也要能夠表述過去和現狀經濟社會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導向性指所選擇指標既要從城市的現實出發,又要從城市的發展趨勢出發,考慮指標的先進性,力求使每個設置指標都能夠反映城市綜合經濟實力的本質特征、時代特點和未來取向。
2.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國內外尚無一套成熟的、被廣泛接受的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參照有關文獻,根據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評價指標體系選擇的原則,本文共選擇10個指標:X1地區生產總值(億元);X2為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X3為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元);X4為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萬元);X5 為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X6為農民人均純收入;X7為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億元);X8為海關出口總值(萬美元);X9為實際利用外資(萬美元);X10為入境旅游收入(萬美元)。
二、綜合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是將多個實測變量轉換為較少數幾個不相關的綜合指標的多元統計分析方法。經過處理后各綜合指標之間彼此不相關,幾個指標代表的信息不重疊。這種分析方法又稱為因子分析法,代表各類信息的綜合指標就稱為主成分或因子。該方法的評價步驟如下:
1.數據的標準化處理
評價中確定的各個指標,都有不同的量綱、不同的數量級,而不同量綱、不同數量級的數據不能放在一起直接進行比較,也不能直接用于多元統計分析,需要對指標的數值進行標準化處理,以消除其量綱、數量級上的差異,使其具有可比性。
指標數值的標準化處理通常采用數據變換處理,數理統計中變換處理的方法主要有:中心變換、規格化變換、標準化變換、對數變換等,而最為常用的方法則是標準化變換。
若有原始數據陣為,其中n為樣本容量(如城市、時期數等),p為評價指標個數,xij為第i個樣本的第j個指標數值,標準化數據變換的方法為:
其中:為標準化變換后的數據;xij為原始數據;
2.計算樣本相關系數矩陣
經標準化處理后的樣本數據的相關系數矩陣為:
其中:
3.計算相關系數矩陣的特征值及特征向量
用迭代的方法求特征方程的p個非負特征值及對應于特征根λk的特征向量,其中k=1,2,…,p。
4.選擇m個主成分
利用主成分分析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變量的個數,所以一般不用p個主成分,而用m
當累計貢獻率≥85%時的指標個數即為要確定的主成分個數m,并確定出相應的主成分的線性組合為:
5.計算綜合評價值
根據上述計算所確立的參數,計算第i個城市綜合經濟實力的評價值,評價值計算公式為:
三、統計分析
根據《山東省統計年鑒2007》中所發布的統計數據,借助統計分析軟件SPSSl3.0對山東省17城市2007年10項指標反映的綜合經濟實力進行因子分析。首先將原始數據輸入計算機,采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轉,經過5次迭代收斂,得到旋轉后的因子矩陣、各因子特征根和累計貢獻率等。
通過各因子的載荷計算,可以看出第一、二、三個主成分的累計貢獻率為92.541%,我們即可用這三個主成分反映原指標,利用表1中表達的因子得分寫出三個主成分的表達式為:
利用這三個主成分各自的方差貢獻率的比重作為權重,將F1、F2、和F3加權計算出山東省17城市經濟實力的綜合評價結果F。
綜合評價結果如下表所示。
由旋轉后的因子矩陣可以看出,主成分F1在X4(地方財政預算收入)、X8(海關出口總值)、X9(實際利用外資)和X10(入境旅游收入)上的因子載荷值都很大,X4、X8、X9和X10反映城市經濟收入、對外開放水平的高低,在這個因子上得分越多,城市對外開放程度越高,因而將F1定義為對外開放因子;主成分F2在X3(在崗職工平均工資)、X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X6(農民人均純收入)上的因子載荷值都很大,X3、X5和X6都反映居民收入水平,在這個因子上得分越多,居民收入水平就越高,因而可以定義為居民收入因子;主成分F3在X2(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X1(地區生產總值)和X7(社會消費品零售額)上的因子載荷值很大,X2都反映城市經濟結構和規模情況,在這個因子上得分越多,城市經濟結構越合理、經濟規模越大。
根據四個主成分的解釋,結合各個城市在四個主成分上的得分和綜合評價結果可以看出,在主成分F1上得分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青島、煙臺和威海,其中青島得分最高3.23,遠遠高于其他城市;在主成分F2上得分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東營、濟南和萊蕪,其中東營得分最高2.18;在主成分F3上得分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濟南、臨沂和青島,其中東營得分最高2.28;在主成分F4上得分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濰坊、煙臺和濟南,其中濰坊得分最高1.5。
從表中的綜合評價的結果可以看出,山東省17城市的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存在著明顯的區域差異,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青島、煙臺和濟南,該三個城市的經濟發展均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城市的各方面發展均衡,這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各城市應充分利用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擴大對外開放,處理好城市經濟發展和城市社會發展的關系,增強城市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區域合作,優勢互補,共同發展。
對城市綜合經濟實力評價,本文采用了主成分分析法,該方法在進行綜合評價時,完全利用了評價指標固有的信息而不受評價者的主觀意志影響,因而是一種客觀的評價方法,只要選取的評價指標科學、合理,其評價則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參考文獻:
[1]山東省統計局.山東省統計年鑒2007,中國統計出版社
[2]何曉群:現代統計分析方法與應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