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風云出我輩,一入江湖歲月催。”
地產廣告趕上了最好和最壞的時代,在賺到盆滿缽滿時遭遇了風云變幻。一時眾多地產廣告公司煙消云散,而行內人士間,卻互相傳達著一個愿望“能去深圳及時溝通廣告不?”
是什么吸引著眾多廣告人才紛紛對及時溝通芳心暗許?讓我們翻一翻他的履歷。
\"My contemporaries and I play roles actively, and it makes us grow older and wiser.\"
Estate ads has caught up with the best and the worst times, at its climax, it encountered huge changes suddenly. And many advertising companies vanished subsequently. But those experts convey a desire to each other \"Shall we go to Shenzhen and communicate timely for the ads?\"
What makes a large number of talented people be interested in timely communication on advertisement? Let us read his curriculum vitae.
彪悍的三歲

彪悍的年齡原來才三歲,地產廣告大獎上卻很少缺席。年輕,所以沒有必須恪守的條條框框,沒有必須服從的多年祖制,沒有不敢說的話,沒有怕嘲笑的創意。只有一個大抽屜,外加無數個小抽屜。
廣告公司弄很多抽屜做什么?放一個個地產大獎?放一系列飛機稿?還是放無數大師的經驗說教?不,及時溝通的年輕,讓他并不想馬上讓自己成為古董展示臺。他不追隨已有的制度收集過往的傳說。他就是一個好學的年輕人,激情、活力無限、積極思考、個性耀眼。各種理念都可以放進來,然后一起碰撞,不需要拍桌子罵人才能堅持自己的創意,不需要三年經驗才可以對總監說我也有想法,不需要必須有地產廣告的格調才敢和開發商提案,不需要為了作品出街漠視創意的力量。所以短短三年的時候,抽屜里放進了銷售和創意雙贏的“花生”,橫掃廣告大獎,風光一時無二;放進了自己獨特的策略三角,然后在三角內又開發出獨特的倒三角思維方式,一層層追根究底地思索,在策略的路上跟自己較勁;還放進了讓眾多廣告公司羨慕的品牌效應:萬科、龍湖、華潤等各大地產商在多個城市的樓盤相繼邀請及時溝通進行整合傳播,越來越多的城市里,都有及時溝通的創意影響著人們對地產商和地產樓盤的看法。
抽屜不是封閉的,所以放進去理念,放進去熱情,放進去作品,就要拿出東西,整合廣告的同時,也審視自己。所以拿出的得獎作品無數。所以每一個來到又離開的人,拿走經驗以后,繞一圈又回到及時溝通的數不勝數。
從深圳,到杭州,然后重慶。
及時溝通深圳本土公司從2008年的迅速擴大,到2009年的省思,最終確定5個團隊,歡迎每一個熱愛廣告的人,但嚴格篩選每個人對廣告能奉獻出的原動力。杭州分公司的成立,讓創意的觸角為山明水秀增加了活力,而從此,領獎的時候,會經常出現兩個及時溝通的代表。重慶辦事處還在籌劃當中,但是成長的力量是無法阻擋的,抽屜的品牌吸引著市場將關注放進及時溝通的抽屜,及時溝通自然會活蹦亂跳地成長。每一個愛廣告的人,都不會拒絕產生更多創意的機會。
你賣你的賣點,我買我的買點。
感謝這個時代。在很多廣告公司跟著地產商一起搖搖欲墜的時候,我們可以看清楚什么樣的廣告公司和什么樣的理念是真實有益的。在大家連夜排隊買房的年代,剛性需求支撐著市場,廣告的好壞與產品的好壞關系真的不大。所以很多廣告公司對自己的廣告沾沾自喜,其實他從來沒做過消費者調查。但是風水一朝轉,廣告公司需要與地產商共渡難關的時代來臨了,終于發現,廣告要與消費者對話了。
“與消費者溝通,做有溝通性的廣告”這是及時溝通一直都堅持的。從前是用樓盤的賣點與消費者溝通,現在,是洞察消費者的買點,然后溝通。市場條件變了,消費者不再關心你哪個樓盤有什么優點,然后我要不要。關心的是我需要什么,然后你有什么。消費者不再愿意為未來和各種莫名其妙的概念買單,過往的廣告將消費者也培養得很專業了。金融海嘯滾滾而來,我們都想抓住當下。關注消費者洞察,關注消費者所想,這也是及時溝通的廣告一直對消費者和業內人士都有吸引力的原因。自以為再好的創意,如果消費者不關心,也是浪費開發商的錢和廣告從業者自己的生命。
有用又有趣,才對味。
廣告效果的評估,眾說紛紜。及時溝通化繁為簡,說就是有用和有趣。牛市下過多的是廣告公司自定的廣告傳播階段,然后對項目的定位自說自話。對城市的理解,對項目的解讀,對產品價值和置業觀念的鏈接并不系統。
2008年,及時溝通在重慶做一個洋房大社區中的高層小戶,賣給首次置業的人群,產品分析下來和消費者的關系是,送的面積多,配套成熟,總價不高。總稱為“送得多,配套多,錢不多”。傳播語言轉化為“許 三多的小房子”。“不用怕和老板吵架,不用跟三姑六婆東挪西借,不用看央行臉色,不用勒緊褲腰帶。”等小自嘲的語氣來表達,廣告幽默有趣又切實際。
以前很多公司是到一定程度后少變快行,及時溝通卻是快變慢行。也許是因為年輕,也許是因為開放,也許是因為寬容,也許是因為進取,及時溝通一直堅持創意為王,所以在與開發商的拉鋸中總有十八般武藝,務必在為銷售服務的基礎上堅持他們覺得正確的,所以廣告在及時溝通,總有創意生生不息,大概這也是廣告人期待進入及時溝通的原因。
(作者系及時溝通廣告公司資深文案)
附:
及時溝通創意團隊
創意總監:嚴 晟
創意:祝為君嚴 晟
文案:張真華
設計:關寒雪
責任編輯: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