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現任《漢和防務評論》總編輯
國際著名軍事觀察家
隨著日本民主黨的鳩山由紀夫9月中正式拜相,由民主黨、社民黨和國民新黨三黨聯合執政的新政府正式宣告成立,這次政權交替,對二次世界大戰后的日本政壇而言是一次地震。
對上一次日本政權交替發生在1994年,由社會黨的村山富市奪取了政權,但是當時的政權是與長期執政的自民黨和先驅黨組成的聯合政府。這次的政權交替雖然也是聯合政權,不過自民黨已經完全的成為在野黨。從政權的色彩上來說,尤其是戰后一直走左翼化路線的社民黨加入了鳩山的新政權,可以預期新政府的對內、對外政策,與相對走右翼化路線的自民黨政權會有很大的差異。
日本從「向右走」轉「向左走」
具體的差異首先表現在對戰爭的認識問題。鳩山在上任前已經明確表示,執政后不會參拜靖國神社,這種態度與多位自民黨的前任首相有很大的差異。這意味著未來鳩山聯合新政權的日本對外政策,將會傾向左翼路線。
分析日本對外政策從自民黨的「向右」轉為「向左」的主要原因,要先看自民黨這次選舉慘敗的原因是經濟問題,這不僅僅是說經濟的長期低迷,還有日本社會長期的貧困化以及失業問題,這些都是擺在新政府面前的棘手問題。
因此,鳩山新政府上臺之后對內、對外政策都會有重大的調整,而調整的基礎就是相對的左翼化。其實左翼化路線在村山富市擔任日本首相期間,也曾經體現出來。1995年8月15日,村山富市就歷史問題發表了「村山談話」,認真、沉痛的對亞洲國家道歉,也對戰爭表示了反思。
鳩山新政權上臺之后,首先是要重振日本的經濟。現在整個美國市場仍然是極端的脆弱,鳩山不能指望美國來拯救日本經濟,因此在經濟上更加看重亞洲鄰國,包括中國、韓國、東南亞、印度等龐大的新興經濟市場,逐漸的把目光轉向建立一個亞洲和諧融合的共同體,期望能夠振興日本的出口市場。
鳩山新政府與亞洲鄰國的相處將會比較容易,例如自民黨頻繁的參拜靖國神社,還有一些政客對戰爭問題不負責任的談話,導致日中和日韓關系的負面因素,這些情況現在看起來都不再存在。
我甚至預測,鳩山將來在訪問中國或者韓國,還是舉行東亞會談的時候,很可能還會對戰爭問題重申村山富市的談話精神,也就是對戰爭的深刻反省,從根本上改善日本與亞洲國家的關系,進一步在經濟上獲得市場,這對鳩山新政權而言是改善日本經濟的重要一環。
日本將減少親美比重
總體上日本立國的戰略、對外政策的基礎是以日美安全聯盟為保障,這個大格局不會發生變化,但是日本的外交比重,如果過去是美日安全聯盟達到70%,中日關系為30%的話,未來這個比重美日關系可能會維持至少60%,這樣一個重中之重的地位,但是40%日本還是會注意到和中國改善關系的重要性。
臺灣問題不再成為中日關系的麻煩因素,不像過去有臺獨的問題,讓中國擔心美國和日本的介入,兩岸關系的改善,使得中日關系不會因為臺灣問題而惡化。不過中日關系摩擦的一面仍然存在。譬如中國海上石油開發的問題,還有領海的劃界問題,這些方面鳩山也是絲毫不會讓步,因為涉及到日本最根本的國家利益,如果讓步的話就會在國內受到保守勢力更大的壓力。
從自民黨的慘敗,反映大部分日本民眾都會支持鳩山的外交新路線,中日關系可以迎接一個新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