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甲型H1N1不緊張
黃宗瀚
現任:上海鼎瀚中醫門診部( Doctors HerbalistHealth Center )院長
www.dhmedical.com.cn
經歷:醫學博士、中醫婦科碩士、臨床醫學士、執業醫師
上海第一位注冊執業臺籍中醫師
前聯新國際醫療集團傳統醫學事業部創辦人/副總經理
前上海辰新醫院中醫部創辦人/部長、主治醫師
甲型H1N1常見癥狀
人類感染H1N1新型流感癥狀與季節性流感類似,包括發燒、咳嗽、喉嚨痛、全身酸痛、頭痛、寒顫與疲勞,有些病例出現腹瀉、嘔吐癥狀,部分病例出現流鼻涕等癥狀。
中醫看流感
中醫藥治療流感,在初期發燒時使用清熱解毒藥,如魚腥草、板藍根、黃芩、大青葉等治療,藥理作用主要是針對病毒,再運用對證的解表藥及扶正氣的藥物,很快就可以退燒,而后再調理相關的癥狀。
中醫過去所謂的溫病時疫其實就是指傳染病,瘟疫也有各種不同的癥狀,盡管是同一株病毒引發的,但中醫跟西醫最大不同點,就是不會一病一方或一藥用到底,因為病毒雖然是同一種病毒,可是侵入到不同的人體內,就會因每個人的基因、體質、機體現狀和抵抗能力的不同而有不同癥狀。比如,呼吸道弱的人出現發燒咳嗽咽痛等癥狀,胃腸弱的人就發生腹瀉嘔吐癥狀。所以,人體受病毒侵入,每一個人出現的癥狀絕對不會一樣,也不應該用一樣的藥;中醫因人而異的個性化處方及治病于先的方式恰恰有效解決這些問題。

入秋以來我院門診感冒病人增多,在一年疾病統計中發現感冒高居第二位。就H1N1目前在全世界的傳播情況來看,在不同地域和時節中有不同的發展趨勢,尤其H1N1在未發熱前就具傳染性,但有許多人經由快速檢測發現感染,卻一點癥狀都沒有。而當無癥可治時,中醫經由四診把脈卻有證可辨,這就是中醫認為感冒和溫病會有癥狀,而風寒及伏病尚在前段,所以中醫的疾病范圍大大的多于西醫,因此中西醫結合,以中為主,才是最完備的預防方式。
食補藥療遠離流感
中醫扶助正氣的方法很多,可通過刺激背部腧穴及其它強壯穴,提高人體抗病能力或使用藥膳食療加強機體能力。藥物方面,可適當服用玉屏風散或板藍根等抗病毒中藥,提高抵御感冒、流感、甲型H1N1流感的能力。至于個性化處方用藥則必須經由醫師辯證施治了。中醫抗病毒的藥很多,常見的像魚腥草、貫眾、銀花、連翹、板藍根等,但中醫的療效不是一味的殺病毒,卻使體內好的抗體、酵素也連帶被殺光光,中醫更重視人體的正氣,也就是體內有沒有足夠的抗病毒能力,勤洗手、重消毒,預防的常識是不分中西醫的。
預防流感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增強機體功能,提高自身綜合免疫力。食療也不可或缺。根據溫熱病的特點,起病急、變化快、熱度高,易化燥傷陰,病位在肺,主癥是高熱、干咳等。飲食應忌:辛辣熱物,如辣椒、酒類及煎烤烹炸食品;少食肉類及脂類食品,應避免太咸、太甜的食物。總之,科學合理、衛生健康的飲食是抵御和防范H1N1流感最基本的措施。
另外,每天口服500~1000毫克維生素C,能有效幫助人體合成抗體,啟動白細胞,全面增強人體的抵抗力。能夠提高血液中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的殺菌和抗病毒能力,對防治呼吸道感染、預防感冒,可適當選擇具有清熱、止咳和化痰作用的水果,如梨、桔子等;還可選擇一些對肺部、喉部有好處的水果,如楊桃等。多食增強免疫功能的食物如蘑菇、木耳、銀耳等。注意飲食衛生,要盡量減少聚餐,以避開易感人群。就餐時,可設立公共筷、匙或推行西餐「一人一份」的分餐制。
鼎瀚預防流感中藥方
魚腥草30g、藿香12g、板藍根30g、菖浦9g、枇杷葉12g、煮水1~1.5升,每人每日服用300CC,小孩減半。
預防甲型H1N1小貼士
(一)注意個人衛生及保健:勤洗手,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二) 注意呼吸道衛生及咳嗽禮節:
1.有咳嗽等呼吸道癥狀時應戴口罩,當口罩沾到口鼻分泌物時,應立即更換并丟進垃圾桶;
2.打噴嚏時,應用面紙或手帕遮住口鼻,若無面紙或手帕時,可用手掌遮住口鼻,并盡快洗手;
3.如有呼吸道癥狀,與他人交談時,盡可能保持2公尺以上距離;
4.手部接觸到呼吸道分泌物時,要立即徹底清潔雙手;
5.生病時應在家休息,除就醫外,盡量避免外出。
(三)遠離感染來源,避免前往H1N1新型流感發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