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一個愜意周末的黃昏,上海南浦大橋在夕陽的映照下劃出了優美的天際線。就在天際線的臂彎里,傳出了一陣陣歡聲笑語,幾座用錨鏈和貝殼裝飾的建筑依江傍水而立,藍白相間的旗幟獵獵飛揚,這里就是黃浦江上知名的上海亞廷游艇會碼頭所在地。
走進會所,迎面便看到江上數艘豪華游艇一字排開并肩而立,Azimut 68、Pershing 50、Sunseeker 60、Cityscaper 52……,動輒數千萬的不菲身價,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

「精英平臺」的情感寄托
「歡迎來參加我們的活動!」臺北上海精英俱樂部的創辦召集人楊舜仁(Sooner Yang)熱情的招呼著每一位來賓。有著多年海外生活經歷的他,近年來在往返兩岸操持自己的數字知識管理公司的同時,也將身邊的朋友聚集起來成立精英俱樂部,為那些同樣有志于事業打拼的臺灣精英們建立一個溝通交流的平臺。
今天,這個平臺上再次匯聚了近60位兩岸的企業精英,他們或以大型企業老總身份現身、或以中小企業主亮相,更有眾多高階專業經理人或外商企業高階主管攜友出席。這些大多有著海外求學生活經驗的「金領」們,三三兩兩的愉快攀談著,在拂面的江風海韻里享受著難得的輕松和愜意。
剛剛結束會議趕來的多普達通訊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許偉德,神采奕奕,臉上沒有一絲疲憊:「我很喜歡這個活動的基調和氛圍,這里的來賓很多都是多普達品牌的喜愛者,我們有很多共同語言!」
而對于微軟(中國)華東區高級銷售總監何嘉偉和蘋果品牌經銷商Cindy 來說,更大的收獲則在于結交更多的朋友。「游艇抑或奢侈品,離我們的生活還有一段距離,不過,今天還是希望見識和體驗一下哦!」他們認為,盡管臺灣的游艇制造在全球聞名,但大多都是外銷;對勤于艱苦奮斗的臺商來講,比較少有時間涉獵;反而是那些享受父輩打拼江山的富二代,常常有現身奢侈品的消費場合。
在眾多男士精英中,任職于網絡公司的Teresa、在一家英國媒體做主管的Jessica 和做軟裝生意的陳昱伊這幾位臺灣女生格外引人注目。她們的參與愿望也許更為單純:異鄉打拼,有機會參加以臺灣人為主的聚會,聽聽熟悉的口音,也能一解思鄉之苦呢。
從容的奢侈

「游艇體驗團出發啦!」很快,由從事文創產業的王正良、德勝豐文化傳媒指令長葉冠麟和臺灣財金文化總經理宋家元等幾位臺商組成的體驗團登艇出發了。
寬闊的黃浦江面上,游艇劈浪前行,江面大小船只激起的浪花微微搖晃著船體,耳邊掠過清涼的江風。彩虹臥波般的楊浦大橋剛剛從頭頂掠過,上海2010年世博會址就近在眼前了。看見了中國館,王正良不停的拍照,興奮之情溢于言表,而其它幾位臺商則研究起了游艇的內部構造。
舒適的沙發、家庭影院、儲酒柜和臥室,還有制冰機,各種葡萄酒、威士忌也一應俱全——品酒、美食,幾乎是游艇行駛中不可缺少的兩種享受。隨艇的游艇玩家徐正鳴說:「游艇生活主要是自由、隨意、親近自然。和三五朋友一起,端起酒杯,在游艇上小酌后就睡在甲板上看著天上的星星等待黎明,那種感覺美妙極了。」他建議秋天的時候駕駛游艇出游,尤其是出海,一般下午2點至5點是比較好的時段。
面對如此美好感覺的誘惑,幾位臺商倒是顯得平靜而淡定,就像王正良所說:「對奢侈品或是其它任何事物,我們應該保持一種態度,如果不太了解,就放一點關心進去,因為它也是組成整個文化環境的一個元素。」他認為,休閑產業或是娛樂事業,也扮演著「社會平衡器」的角色,「它也為這個社會找出很多的出口,比如你太勞累了、壓力太大了,它是一個出口;或者在經濟發展之后又以奢侈品等休閑消費來達成平衡。所以,奢侈和享受也是一種生活形態,應該用平和、從容的心態去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