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不管在哪里,「吃」總是民生頭等大事。其實,很多交流都始于「美食」,臺灣跟大陸同根同源,「吃」這個層面,兩岸當然也有更密切的交流。
2009年9月初,首屆「杭州#8231;臺灣美食文化節」在臺北圓山飯店開幕。近20名大陸名廚組團到臺灣,推廣西湖醋魚、龍井蝦仁、東坡肉等杭州名菜,進行臺灣與杭州兩地美食文化交流。
其實,早在上世紀,地道的臺菜就已經遍布大陸大江南北。近兩年,臺灣菜更是走紅大陸。有報道指出,北京各大臺菜餐廳今年的年夜飯,現在幾乎已經都預訂一空,上海杭州更是臺菜的主打市場,而深圳的臺菜館也是門庭若市,人流絡繹不絕,吃臺菜已經成了時下大陸的時髦新風潮。

回客率200%的臺菜館
阿元獅臺菜餐廳算是珠三角最正宗的臺菜館了,而且,一定要去深圳新橋阿元獅總店。記者到阿元獅采訪的時候,正是午飯時間,短短一個多小時之內,旁邊的桌子已經換了三撥人。
阿元獅總經理柯進升驕傲地告訴記者,阿元獅都是做回頭客的生意,餐廳的回頭客幾乎是200%。他說:「因為顧客吃了都覺得好吃,下次來的時候,會帶更多的人來吃,還會介紹其它同事、朋友、領導過來吃,這樣,回客率就有200%了。」
柯進升介紹,阿元獅的大廚并不是從臺灣請過來的師傅,而是他自己手把手教出來的大陸大廚,在店里做了十幾年,只是他們用的是從臺灣過來的地道的臺灣調料,做出來的是地道的臺灣家常菜,吃起來會更親切。
同根同源臺菜更易被接受
臺菜之所以更容易被大陸客人接受,也許是因為臺灣大陸同根同源的緣故。大陸的菜系眾多,而臺菜則與粵菜跟閩南菜系的口味最為接近。柯進升說:「臺灣的菜式比較清淡,不油膩,調料一定要好,才能做出正宗的味道。」柯進升表示,與粵菜相比,兩者都講究鮮味,但粵菜會更重油,臺菜則更清淡。這也符合時下人們對健康飲食的定義,少油少鹽。
柯進升說,下一步,他打算把阿元獅開到長三角,因為那里的菜系也講究鮮、甜,而臺菜里帶有一點點甜,也比較符合他們的口味。不過,長三角的菜式中甜是有放一些糖,而臺菜則是盡量保持菜色里原有的甜味,輔之以臺灣特有的調料,所以更自然。憑借這些因素,柯進升對阿元獅進駐長三角市場很有信心。

眾所周知,大陸的餐飲行業是競爭最為激烈的,稍不小心就會頭破血流,血本無歸者大有人在。而阿元獅做為臺菜餐廳卻一點都不擔心這些,柯進升笑著說,他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經。他說:「我們更注重服務。做服務行業,服務是最重要的。很多時候,服務好比菜色好更容易留住客人。」在阿元獅,你能徹底享受做上帝的感覺。柯進升對員工的要求是「客人永遠是對的」。所以,來這里吃飯的客人,會吃得十分愜意,而且這里50%都是大陸客人,這些大陸客人也都是回頭客。
六要訣立于不敗之地
柯進升說,阿元獅的服務就是六要訣,一價錢要大眾化;二材料要實際,調料要好;三嘴巴要甜;四身段要軟,態度要謙虛,不能跟客人起爭執;五臉上要有微笑,這樣客人會更有食欲,吃得也更開心;六動作要快,上菜要快,收拾也要快,服務更要快。說到這里,他自己也難掩陶醉的表情,輕松地說:「菜好吃,價錢又不貴,服務也好,這就OK了。」
大陸菜肴在烹飪中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影響和代表性的也為社會所公認的有:魯、川、粵、閩、蘇、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們常說的大陸「八大菜系」。隨著臺灣菜在大陸的風行,大陸很多網站已經把臺灣菜親切的稱為大陸「第九大菜系」,臺灣菜早已經不知不覺中融入了大陸人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