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景氣的經濟形勢和下滑的消費力度,企業似乎不用那么悲觀地緊鎖眉頭。開發新興市場資源、向產業鏈上游轉移、加強市場推廣……在看似灰暗的危機之中其實有很多亮點和商機。

上世紀30年代的金融危機,讓磚塊狀的午餐肉在美國成為大蕭條時期替代火腿的流行食品。而這一波金融風暴以來,午餐肉又一次重新回到了美國人的餐桌,這也是自上世紀經濟大蕭條以來午餐肉銷量升幅最快的一次。兩次午餐肉熱銷的原因,是因為金融風暴讓歐美人經歷著「消費降級」。
對消費者而言,雖然消費降級,但是生活質量不能降級。對企業來說,即便面臨著訂單減少資金鏈壓力加大的困局,但是運營還得繼續。那么,你找到了那塊代替火腿的午餐肉了嗎?
不要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這樣才能把風險降低。
這次金融危機對歐美一些發達國家造成的沖擊較大,這也就直接導致中國外向型企業訂單減少,針對這些國家的出口也面臨壓力。在這種時期,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黎友煥建議,目前外向型企業可以有所倚重地選擇重點市場進行開拓,比如轉向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亞等新興市場,而不是將全部重心都壓在之前表現良好的傳統市場。
拓展新興市場
在金融危機肆虐的2008年,據中國海關統計,1~9月,相較于出口至美國僅增長了11.20%,巴西和印度等新興市場的表現顯然更為良好。數據顯示,中國出口至巴西的產品增長了90.2%,出口至印度增長了43.10%。不過雖然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是外向型企業度過危機的有效舉措之一,但是這也要求企業需要對該國文化、法律等各方面進行深入了解,避免「竹籃打水一場空」。
除了在出口市場方面合理選擇之外,優化行業領域開拓也很不失為一個良策。雖然金融危機對大部分行業產業造成了消極影響,但并非一切都前景黯淡,在諸多領域之中,總是存在一些頗有潛力的「朝陽行業」。
2009年6月,國際商學院聯合會(AACSB International)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約翰#8226;費爾南德斯就表示,即使在經濟危機中,教育領域也一直在持續發展。美國教育部門提供的數字顯示,從現在到2025年,國際學生的人數將從300萬增長至700萬。與教育領域類似,醫療、保險等行業都在逆市增長,這些行業具有一個共同點——它們也許不能使生活變得更好,但是卻能保障生活不會變得更差。另外,與外出旅游計劃的銳減相對應,與「宅生活」相關的行業則出現成倍增長的情況,比如以電影、電視動漫網游為代表的文化產業均出現逆勢上揚的情況。
目前大陸多數出口制造企業面臨著「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地位。它們恰恰處在產業鏈的中間環節,無論是上游的技術、工藝還是下游的物流、銷售都不在這些企業掌握之中。對于這種情況,企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就是不斷做長產業鏈條,向上下游滲透。
汽車行業或許是最能感到消費降級的切膚之痛的。由于持續的高油價,加上惡化的經濟和金融環境讓消費者對汽車的購買欲望被暫時擱置。波士頓咨詢公司(BCG)調查顯示,在歐洲、日本和美國,接受調查者中有46%計劃削減汽車方面的開支。即使是這些市場里最富裕的群體,也有40%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將減少汽車方面的花費。
順應形勢向產業鏈上下游拓展
即便市場需求量遞降,但是波士頓咨詢公司合伙人廖天舒也指出,「在今天充滿挑戰的環境下,依舊存在著各種機會。在仍計劃購買汽車的消費者中,大多數表示他們對環保汽車很感興趣,環保汽車的市場行情很被看好。」
整個行業走勢低迷,但卻蘊藏著某些潛力無限的利益點,這是金融危機中非常普遍的狀況,這就需要投資者善于和勇于發現。2009年6月BCG出具的調查報告顯示,當下的經濟環境催生了一種以節制和自律為特點的新消費形態,建議企業從提升產品價值、尋找新興市場機會等方面著手,在經濟衰退時期回擊滯緩的銷售額并贏取消費者。
在經濟下滑的趨勢中,部分企業傾向于停止開發新產品,直到經濟復蘇后再恢復。但是BCG對此持反對態度。BCG認為,如果現在中斷對產品開發的投資,那么企業就極有可能在經濟復蘇后錯過商機。相反,在經濟反彈和下滑中不斷進行品牌創新,極有可能搶占高點,引領市場。比如,寶馬在上世紀70年代的衰退中推出了「終極駕駛機器」。通過備用的內飾、卓越的工程設計,重新幫助年輕人和城市專業人士確定了「酷」的新定義。而這次,韓國現代汽車計劃對美國客戶承諾,如果他們在購車后失去工作,現代將為他們承擔3個月的新車還貸——這就是被稱之為「利他主義營銷」戰略。
廖天舒表示,「金融危機會讓消費者消費習慣悄然改變,在全球范圍內,『淘寶』式購物漸漸取代了沖動式購物。雖然很多企業認為『品牌』已不能成為首選因素,所以降低對品牌價值的維系力度,但是聰明的企業不僅應當繼續投資于未來創新,而且要抓住機會向消費者提供更高價值——比如設計、功能改進、情感按摩等諸多方面,這樣的企業將更快地脫離泥潭。」
景氣低迷,八招助你贏取消費者!
調整企業運作,將自身的弱點減至最少。在現金和成本方面采取大膽行動,制定更深入的措施釋放資源并為消費者驅動投資進行融資;
專注價值,價值,還是價值。了解消費者當前的感受,想想你的品牌如何滿足他們的真正需求;
利用品牌實力。品牌是資產,它們能起到「定海神針」的效果;
深入分析,尋找大量機會。需求亮點仍然存在,關鍵是要把它們找出來;
為經濟反彈做好準備,不斷強化創新研發儲備;
量身定制「開拓市場」手冊。企業必須定制其市場營銷戰略,保護高利潤業務,抵御自有品牌;重新分配對最敏感品牌的營銷開支;精簡產品組合,考慮多渠道營銷;
成為獵人而不是獵物。抓住機會利用市場的混亂,當對手躊躇不前時贏得市場份額;
重新思考業務模式并制定其它假設情景,未雨綢繆,為未來發展做好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