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三年前,我在大陸一場臺商講座中就預言「你如果還沒賺夠,手腳要快,不然就來不及了。」不到一年,大陸稅改迅速啟動,不但取消或降低多項出口退稅, 「新企業所得稅法」更讓臺商成本吃不消,接著《勞動合同法》再捶上一拳,很多臺商哀嚎遍野,大罵「上面的」無情又無義,其實,多年來給你的優惠待遇應該「夠了」,現在只是回復「正常」罷了,若你能這樣想,你應該很「感恩」?
作者為《臺商》企管顧問團首席顧問、臺灣著名企管顧問
你的成功都是跟別人要來的嗎?
我們老是要求別人對自己好,可是有沒想過「他為什么要對你好?」其實他們不對你好,這「很正常啊!」你為何要罵人家「不對你好」?
最近在臺灣也不斷的演講「臺商如何轉型」的課題,他們最大的問題是「罵政府、罵顧客」而不是「檢討自己」。奇怪了,政府為什么要保你「只賺不賠」?這樣說好了,如果政府的政策真的不好,為什么還是有一些企業可以賺到錢?而你就不能賺錢?你有沒有檢討自己「為何不如別人?」
在臺灣經歷過從1989經濟大起飛到2009全球金融海嘯這二十年的老板,就應該知道「生意有起有落」的邏輯,哪種事業是永久穩賺的?有哪種政策是永遠對你有利的?不可能永遠嘛!所以你在「太平享樂」時期為何不能增加一些「憂患意識」?如果有的話,遇到現在的狀況,你又怎么會「大呼小叫」?又怎會「不知所措」?
早知如此,何不準備
七年前,在臺灣眼鏡加工業打滾16年的陳氏兄弟倆帶著臺幣3000萬積蓄到大陸創業設廠。一開始獲利還算豐厚,第二年,就大賺1500萬元人民幣,生意最忙的時候工廠里有超過200名員工。陳氏兄弟以為,卯死啊!沒想到大陸這么好賺。
但好景不常,七年來,在大陸的投資優勢持續不斷減少,首先是缺工潮,接著是工資持續上漲,外加的勞工保險、伙食、住宿費、交通費等雜支也因物價上漲,而增加至少四成的經營成本。
更糟糕的是,三年前人民幣實施匯改以來,至今已大幅升值30%。對以加工外銷形態為主的臺商來說,這都讓原本的獲利大不如前。
難道這些演變都是「意外」嗎?是早就可以想到的,不是嗎?只是像溫水煮青蛙那樣不愿意去面對而已,所以,現在的「很不甘心」,只不過是給自己的挫折找「借口」罷了!
玩不起的就不要玩
外銷越來越不好做了,我聽過很多臺商向我抱怨「內銷更不好做」,我真想說:「現在你總算知道以前很好賺錢了?那你有沒有感謝誰?還是自認為自己很厲害?」
如果你還不承認自己不行,那你現在叫什么叫?有本事你就繼續干啊!我在大陸參觀無數個臺商工廠,大型的都很制度化,中小型的還是用臺灣那套「家庭式管理」居多,這種全靠「整筆訂單」賺錢的企業,聽到我建議他們要轉內銷,大部分的回答都是「寧愿關廠」,這就是沒有擔當的老板,也該退出市場了。
轉戰內銷市場有困難嗎?當然有困難,可是有沒有賺錢的?有沒有創造出知名的品牌?當然有!所以事在人為,看你自己的能力啰!
其實外銷市場的經營真的是靠時機,這種事真的很難說,時機到了,你賺翻天,但是時機不對的時候,你怎么做都不行,所以做外銷沒有真本事,只有看老天給不給好時機了。
內銷發展策略的四個方向
臺商在大陸的優勢「還有」哪些?也就是大陸人尊敬臺灣人的什么?這就是臺商搞內銷時要思考的方向;
一、發揮臺灣菁英人才的質量
連大陸人都說「我喜歡跟臺灣人合作」,因為臺灣人敬業,有禮貌、有信用,尤其是創意產業,更有鬼點子,這是大陸人還在學習、很難模仿的「內涵」,當然臺灣人也有很多「三流貨」,這要好好分辨「撿著用」,不要以為臺灣人都是有品的。
二、生產高質量高價值的商品
別跟大陸人比大比多,像是奧運開幕,臺灣哪找那么多人來演?臺灣人要區隔大陸人的商品,絕對要拼「精致」與「高級」,這一點有難嗎?除非你自己都沒那個格調,當然就不知道要怎么體現髙價值。
三、創造思想性的無形商品
臺灣人的思考創新及觀察靈敏度是大陸人稱道的「文化」,例如藝術性商品、創造性企劃案、整合資源能力,這是靠「思想」來賺錢的一種方法,在大陸搞內銷,不能比商品數量,而是要比創意等級。
四、資源整合發揮策略聯盟效益
在大陸的臺商大都各自打游擊戰,目前有參加臺商組織者不到一半,結果有一半以上的臺商「做的很累」,那是自己勢單力薄之故,他們說不相信自己同胞,所以才不得已「隨人顧生命」。錯了!組織可以篩選過濾出不良的臺商,并且提醒同胞小心上當,又可以整合大家可用資源,彼此照應協助,如果要搞內銷市場那更需要「策略聯盟」。
內銷不會是只為了賺錢
外銷轉內銷不能只為了賺錢,那是一種「信念之戰」,為什么要這樣說?因為大陸之大不是一朝半夕能玩遍的,如果沒有一個「理想」支撐,就不可能長期抗戰下去,可能稍微一有挫折就投降了。
感覺上,內銷可能利潤不大,那是因為通路成本太高,不過,內銷的附加價值何在?你看見了嗎?雖然沒賺到錢,可是你培養出一個品牌的后座力有多大可期呢?你自己去想吧!
做內銷是為了貼近市場消費者,了解使用者的感受,這不是產品研發時最需要的信息嗎?
在經營內銷市場中才有機會去認識大陸各城市的差異化,大陸這個市場有多大?有多少的潛力?其實不用我說,你都知道,過去你只是沒那個動力去深入而已,現在,機會來了,你不做也不行,要繼續留在大陸,你就必須「蹲下去」跟顧客面對面接觸,一個一個賣,這樣你才能在下一波「時機」來臨時比別人「跳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