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產品是靠質量與價格的理性因素來打動客戶的,瞄準高端分散染料市場、保證優良可靠的質量,是正裕化學找到藍海生存攻略的關鍵。
在染料行業遭受金融海嘯重創之時,浙江正裕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裕化學」)依然訂單多得連生產線都排不下。盡管董事長張文潭早年在臺灣從事著多年的染料貿易事業,近年才轉入生產制造領域,但還是引得眾多國際大客戶紛紛慕名而來。
到底正裕化學有什么樣的本事,能在當下哀鴻遍野的染料行業一枝獨秀?

1972年,在美國駐臺機構領著高薪的張文潭決定轉入商界,創辦臺灣正裕興業股份有限公司,從事染料貿易事業。當時臺灣是世界最大的滌綸纖維生產基地,也是最大的分散染料市場,正裕代理著日本三菱化學、德國拜耳、赫司特、巴斯夫等國際著名化工企業的染料產品,逐漸成為在1980年代臺灣市場擁有近五成市占率的頭號分散染料經銷商。
行業整合從貿易到制造
貿易做的風生水起,后來又為何會轉到生產制造領域?張文潭頗有幾分無奈:「其實我也是被逼著成為制造商的。」
1995年,原來每年都從生產商處進口產品總額高達8000萬美元的正裕,在拜耳、赫司特、三菱等企業的紡織染料部門合并成為一家新公司后不久,被通知對方要收回代理權自行負責銷售。「在臺灣,我賣了25年的產品,突然之間沒有貨源供應,對老客戶無法交代,所以只能自己找生產基地制造產品,再賣給他們。」
1988年起,就連續擔任四屆臺北市染料公會理事長的張文潭回憶說,為探索臺灣紡織染料行業的未來出路,自1989年起他就率團往返兩岸之間,首開臺灣染料同業訪問大陸的先河,亦因此有機會在浙江紹興找到生產合作伙伴浙江龍盛集團公司。「當時龍盛開始想學做染料,而我急需大量的染料產品,龍盛剛剛裝妥生產設備,但沒有生產工藝技術,又急缺一大筆營運資金,所以我們一拍即合。」
1997年,張文潭請來原日本三菱化學的全球最頂尖的染料專家,同時將當時價值5億元(人民幣,下同)、近500項的染料及染料中間體合成工藝,加上300項產品的制品化工藝完全無償提供給龍盛,并注資400萬美元,所有與制程相關的事,由他一手擔起,所有的產品項目的產品標準、標準制造流程圖、檢驗標準、檢驗器材、設備,無一不是親手規劃,或從臺灣帶進來或由日本大師轉移來的。「我對龍盛的要求很簡單,就是無償提供技術給你,我作為質量總監,親自嚴格的掌控每一產品的質量,你做出合格的產品給我。」合作的結果是雙贏:張文潭有了產品賣給老客戶,龍盛亦以此為基礎,營業額每年翻一番,于2002年成長為大陸唯一一家在上海A股上市的全世界最大的染料制造商。期間,張文潭是其四個最大的股東之一。
然而,25年來連續經銷全球最高質量染料的張文潭,對高質量產品需求的理想越來越強烈,于是在2000年正式成立獨資生產事業——正裕化學工業公司,主要從事高質量分散染料的生產,不僅賣自有品牌「Zenix增麗色」,亦為國際先進大廠加工。堅持質量決不妥協的正裕化學在經歷了虧損4年半艱苦的產品升級之后,扭虧為盈,進入了用高附加價值的產品占領市場的黃金時期。
合成染料的制造始于1870年,合成技術的精進也直接帶動了全球主要化學工業的進步,染料、農藥、醫藥都同屬于精細化工的范疇。全球原有的十大染料名廠,也同時都是醫藥、農藥化學之名牌老廠。

但從1990年起到1998年的八年時間里,全世界范圍內原有的140年歷史的歐、美十大染料大廠基本上全部關掉了,通常從貿易業轉到制造業的企業,十家中有九家最終是要倒閉的。而「后來者」正裕化學非但沒有倒閉,還因為產品質量好而在行業內同類產品中首屈一指。目前在全球范圍內生產同一產品類別的企業,除了正裕化學外,僅有在瑞士與德國的兩家全球最頂尖的同業。高質量產品制造商的短缺,使高端產品形成供方市場空白,也因此整體競爭態勢都對正裕的「堅持質量,決不妥協」的發展宗旨極為有利。
產品升級只做金字塔頂端產品
「虧了四年半后才賺錢,是因為正裕化學一開始先做練功夫的工作,先打基礎,培養團隊的質量意識、質量保證的概念,因此先從分散染料中比較中低端的產品做起。」
分散染料行業產品數量、價格的關系可以用金字塔狀來表示。其中,行業中數量最大宗的產品集中在金字塔底部,「廠家非常多,量奇大無比,但價格則是其爛無比」,競爭激烈,普遍售價為每公斤20元上下,售價都在成本底下,血本難歸;塔的中上部分廠家相對較少,售價每公斤20~100元左右;而塔尖部分廠家則屈指可數,「這是由于生產技術的壟斷性高,制程管理不易,原料價格其高無比,制程風險很大」,因此,其產品售價每公斤從100~700元左右,差距頗大。
張文潭分析說,大陸是全球紡織業最大的生產基地,基本上都是生產二、三級相對低端的面料,行業惡性競爭不斷,廠家都在打價格戰,既有產能是實質需求量的二倍以上,因此紡織業在金融海嘯中受到的沖擊最嚴重。而紡織產品要升級,生產工藝技術與所使用原料的質量升級是最大的關鍵。
與紡織產業的困境類似,大陸染料行業目前的產量也大多集中在金字塔的底部,競爭者的家數無限多,多一個制造商進入,或退出市場,都不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現在的工廠有單子做,就可以挺過危機。但不論在什么時候,只要把產品升級到最頂端,就不要怕會沒有定單,而且利潤也會如影隨形的跟著來。」
正裕化學會虧四年半,亦是因為一開始先打基礎、練功夫,從金字塔底部的染料開始生產,虧了后才用盡心血,苦心研發,做好全面質量保證,把產品升級上來,只做金字塔尖的高質量分散染料,專供給紡織業中最高端的面料布、汽車用內裝面料、特殊耐曬耐水洗的面料使用。
「正裕現在只做最頂尖的部分,不去跟同業打混戰,面對的客戶也基本上以高端對象為主。現在是全世界滌綸用分散染料最高質量的成品制造商,除了生產自由品牌外,國際性第一、第二的大廠都在這里ODM加工。」
在制造上從低端走到高端,張文潭把這種轉變過程看得很自然:「現在基本上沒有一個工業不是夕陽產業,也沒有一個產業不屬于傳統產業,傳統產業只要能用最好的技術生產質量最好的產品,拉高質量的層次,拉開競爭的距離,一樣可以賺錢。」
「以前同業中做最好技術、最高產品質量的十多家世界級的大工廠都關掉了,但市場上對高端染料仍有很大的需求,大陸也沒有人在做這一塊。各家同業可以把20~30種產品的量做到最大,但能像正裕這樣把300多種差別化產品的質量都做得精,就很難。那要靠管理、靠技術、靠對質量的堅持。」
正是由于市場上對高端分散染料生產的空白與需求的存在,正裕化學得以脫穎而出,成為國際著名紡織面料大廠的合作伙伴。在品牌與加工并行的營銷規劃中,正裕化學的自有品牌「Zenix增麗色」出口外銷比例大約在55%~60%之間,內銷為40%~45%,「后續會逐步加大拓展大陸內銷市場的投入,因為大陸紡織產業也注定要被迫升級,要用好的染料。」張文潭指出。
工業品牌靠質量和價值取勝
在升級產品后,正裕化學又做了哪些推廣動作來吸引客戶?答案是:高質量分散染料屬于工業產品,把質量做好了,客戶會自己找上門來,不愁沒訂單與銷量。「工業產品與消費品不一樣,消費品需要感性宣傳來達到銷售目的,而是工業產品以理性為主,讓客戶肯定你的地方,第一是質量,第二是價格。工業產品都是貨真價實的東西,靠口碑就能吸引不少客戶。」
「我們現在是做頂尖的產品,本來就不是以量取勝,更看重的是質量如何,還有口碑。」他舉例說,在制程部分,分散染料金字塔底端的產品在生產在線磨合5道左右即可,但高質量分散染料卻需要磨合40道以上。「打個比方,前者是把產品當水泥來量化生產,后者則需要把產品當化妝品,一點一點的做。要把質量做好,當然先要有遠大的質量政策,需要更高的生產管理、制程管理技術,并且對環保、環境因素的管制完全的落實,我們現在就是做這一部分。」
為加強質量管控,自1995年起,張文潭經常親自過問所有的產品制程管理、質量結果的報告。「做品牌,就是要知道它的價值所在。工業產品是理性的,需要質量支撐,相對簡單,但做起來也不容易。為什么別人撐不下去,你卻能繼續在市場上存活?就是要管控好質量,用質量來支撐品牌。」
他說,正裕化學每年都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全球染料行業展覽會,有不少日本經銷商就是直接找上門來要求合作。「只要是高檔的日系車,車頂面料的染料基本上都是用我們的產品。有的客戶一去打聽國際品牌的ADIDAS、NIKE、KAPPA、YKK及大陸本土品牌李寧、安踏等的布料也是用正裕化學的,都會主動來跟我們買。」
此外,由于正裕實行品牌與加工并行的策略,亦可在協助客戶ODM加工的同時,無形中增加對自有品牌的宣傳。「品牌是從質量來的,比如LOGO只是代表企業的形象,而質量卻是支撐起品牌的基礎。」
未來,正裕化學正在計劃擴充產能。張文潭解釋說,一方面是因為現在訂單多,生意太好,制程設備不夠,需要擴充;另一方面是整合產業鏈、向上游原料部分延伸的需要。他表示,正裕化學的產品不完全跟著紡織業走,汽車、特殊的運動面料都是目標客戶,未來的市場除了大陸與印度外,在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等地區亦有不小的發展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