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新能源意味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經濟危機也在加大各國發展新能源的速度。從奧巴馬的經濟刺激計劃到中國醞釀出臺的可再生能源新發展規劃,各國都在搶占新的制高點。事實上,歐洲、美國以及日本早已在太陽能、風能、核能以及生物質能等領域制定了中長期甚至更長的發展規劃。可再生能源的發展以及替代石油和煤炭,可能不是十年、幾十年,更是一個需要很多代人努力的事業。
在中國,由于始終缺乏一個清晰和統一的思路,從始終由民企唱主角這個事實來看,政府的引導支持和主要國有企業在其中的參與程度還遠遠不夠。無論是哪種新能源,背后都是一個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國際經驗告訴我們,只有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大力推動下,新能源才有可能打破舊有的系統和路徑依賴。這些年,一個非理性發展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面臨了嚴酷的挑戰,這對于政府和企業來說都是一次考驗。當然,我們更希望,最終的結果是,大浪淘沙般地篩選過程,能夠讓太陽能光伏產業回歸理性,以此為契機,我們應該可能想得更遠,動身更早些。
新浪網友 徐子陵
高房價下“剛性需求”是奢談
住房是有剛性需求的,就像吃飯一樣,差別在于吃好吃壞。“但‘剛’到什么程度才能變成實際的購買行為是彈性的。這與房屋的價格相關,這不是需求的彈性,而是價格的彈性。”這是針對北京社科院發布的《北京藍皮書》中有關房價的闡述,房地產商任志強的《批判(北京藍皮書)》中的一段話。4月7日,北京社科院社會學所副所長、《北京藍皮書》主編之一戴建中對任志強挑的“刺”一一回應,并號召“一直要堅持到房價理性回歸,個人能夠承受再買房”。任志強和戴建中論戰的中心是“剛性需求”,但關鍵問題并不是要糾纏住房有沒有剛性需求,而是這種剛性需求到底有多少“剛性”?
難道像現在這種危如累卵的情形下,去討好充滿泡沫的高房價,就是剛性需求?任志強會嗎?我想他不會。最有可能的應該是三百多年前在荷蘭熱炒郁金香的投機者了。正是郁金香事件,讓這個曾經繁榮一時的經濟強國走向衰落。
現在,中國樓市跟17世紀的荷蘭郁金香市場有幾分相似。只不過,中國樓市這種泡沫風險的緊迫感,暫時被席卷而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占據了。本來經濟不景氣正是中國樓市擠破泡沫、回歸理性的良機。但令人有些失望的是,多數開發商依然死守暴利做著“俯臥撐”,依然在跟消費者和政府玩著“躲貓貓”,等待虛妄的“剛性需求”的春天。然而,即使經濟復蘇,房地產泡沫就應該再次出現嗎?
必須提醒的是,投機性需求只是偽剛性需求。即使是自住型的剛性需求,也有可能受經濟危機影響,在按揭還貸難以為繼之下化為烏有,我只明白一個剛性的道理:只房價低到普通民眾能承受的程度時,剛性需求才會被激活,否則,一切都是奢談。
廣州讀者 叢未
旅游“標志—體化”很強很示范
又到了旅游旺季。長三角首個區域標準《旅游景區(點)道路交通指引標志規范》已在該區域16個城市施行,并將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前夕正式實現標志一體化。閃光的珍珠只有串起來才能成為價值昂貴的項鏈,這個有助于推動長三角“旅游一體化”的區域性標準是一項多贏舉措,對壘國也是—個有益的示范。
巧合的是,4月2日,由廣東省旅游局牽頭,珠三角地區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東莞、中山、江門、肇慶、惠州九城市旅游局長共同簽署了珠三角旅游合作的《羅浮山宣言》。九市將共同開辟區域旅游綠色通道,形成兩小時旅游經濟圈,實現區域無障礙旅游。同時,廣之旅、深圳國旅、惠州環宇國旅等旅游行業代表簽署了《珠三角地區旅游合作旅行社行動綱要》。藉此合作項目的推廣,九城市希望實現“宣傳聯動、客源聯動、資源聯動”的合作模式。
區域合作和市場一體化已成為中國旅游發展的大趨勢。長三角、珠三角已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示范。新的“一體化”生活方式核心應是高質量的服務型消費,以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數。從政府層面來說,更應該積極創造良好的旅游發展環境,深入開展旅游市場整頓和規范工作,加強行業標準化管理,組織有關部門制定景區、購物場所、涉旅酒店的管理規范,才能為“一體化”開辟綠色通道。
天津讀者 云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