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產業正在發生一場大的變革——我們由早期的主機時代到局域網時代,到Pc時代,來到今天的互聯網時代,又將迎接接下來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在線服務)應用模式和云計算的時代。這次革命對軟、硬件行業都會有大的沖擊:云端服務器不再由英特爾架構主導,前端的設備創新會層出不窮,比如上網本、手機領域的MID、智能手機、掌上PC等,微軟將不再主導這些終端的操作系統;云計算會帶來更多應用模式,像蘋果的iPhone開放自己的操作系統,各家合作伙伴在上面開發應用,放在網上商店里,共分12大類,每類優選100個應用,按下載次數與合作伙伴分成。這樣的商業模式像自來水一樣,能夠持續的收費,不像賣硬件往往只有一次交易。
軟件行業也是一樣。現在國內談SaaS的人很多,但很多都不過是把傳統ERP往網上一放,供客戶租用,其實這是很膚淺的理解。2002年我在寫《再造競爭優勢》一書時提出“全程供應鏈管理”和“數據交換局”的概念,其實就是今天的SaaS。
為什么企業需要SaaS?因為現在的軟件包只能滿足企業50%-80%的應用需求,不能滿足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很多客戶需要二次定制開發。所以本質上,SaaS和賣軟件包是賣服務與賣產品之間的差別,SaaS是一個新的軟件應用模式,是一種大規模定制,即根據企業需求去搭建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從賣軟件包到SaaS,不是付費方式的變革,而是企業應用模式的變革。它將使軟件業的開發、生產、發行方式、銷售渠道、交付方式都完全與以往不同,整個價值鏈都要重構:從標準化的大規模生產轉化為滿足客戶需求的大規模定制模式。
打比方講,賣軟件包是軟件企業做出3-5款軟件在市場上售賣,企業無法同時對30-50款軟件產品進行供應鏈管理,無法準確預測需求,所以只能運作有限的幾款產品,幾年才升級一次軟件包版本。而SaaS的交付方式是由服務器端提供統一的應用,隨時更新、升級軟件,完全不受制干產品和應用的數量。過去客戶要為一個軟件包支付幾萬元甚至幾百萬元,而SaaS改為租用軟件,中小企業一年的租用費用也就幾千元到幾萬元。過去軟件企業必須聘請大量高水平的軟件工程師,二次定制開發也必須是開發廠商去做,外部人很難介入,而SaaS的開發方式可以是由少數人搭建一個開發平臺,很多人在這個平臺上去不斷地開發新的應用。
SaaS的巨大潛力就是中國4200萬家中小企業,假設平均一個企業年均租用費1萬元,就會產生4000多億元產值,SaaS將成為一個巨大的市場。
云計算則是指將計算資源放在互聯網上,用戶根據任務請求調用后臺的計算資源和能力。當云計算和SaaS相結合,可以產生巨大的合力,把所有的企業都改造成數字化的互聯網企業。舉例來說,傳統的ERP產品做不到外網管理、社區管理、網上商店、訂單管理、網上招投標、采購與訂單的無縫連接,而通過云計算和SaaS,這些都可以做到,從而支持企業全面擴展到真正的互聯網企業。
我把成功的科技企業分三類:創新制勝型,比如英特爾、蘋果;運作制勝型,比如戴爾、聯想,服務制勝型,比如IBM。所有的高科技企業,都會在這三個維度上尋找一個顯著的“長指”。軟件企業首先是服務客戶的,其次應該是產品創新型企業,軟件行業對運作的要求不像硬件那么高,我認為軟件企業的任務,將從過去提供標準化的軟件產品,轉到用互聯網來為企業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務上來。
在產品時代,軟件企業要定位為產品創新型企業;而當SaaS成為趨勢,軟件企業最大的長指應該是服務客戶的能力,服務客戶的本質是看你提供的解決方案是否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