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多媒體技術為小學詩歌教學插上翅膀
晏春華
詩歌,是文學的精靈,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最閃亮的一顆鉆石,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絕大多數中國人(包括海外華人)真正的語言學習,除了喊“爸爸”“媽媽”外,就是從讀背古代詩歌開始的。像《靜夜思》、《憫農》等詩歌,真正是二三歲小兒在剛學會說話時就都能背誦的作品。而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古代詩歌的教學,也貫穿了學生整個學習過程。歷數進入小學教材的古詩,都是歷經錘煉的名篇佳作,其中不乏寫景狀物、敘事抒懷、詠物寄意之作。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恰當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就如給詩歌教學插上了飛翔的翅膀,詩歌教學的課堂會因此而變得神采飛揚。
一、利用多媒體,擴大知識容量。真正做到“知人論也”,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
閱讀理解詩歌作品,首先應做到“知人論世”。因為每一首詩都是作者思想、情感的結晶。都是詩人的生活遭遇、政治態度、思想情感的反映,而作家個人的思想、經歷更無法脫離“社會”這個大背景、大環境。介紹作者時,可用多媒體展示作者的畫像,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作者,會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教學《示兒》這首詩時,一方面可以運用多媒體講講當時抗金的故事,比如岳飛抗金的故事,另一方面可以展示宋金對峙的地圖,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當時的形勢,了解作者心中的愿望,從而更真切地了解詩人臨死前那凝重的悲憤之情,那真切的愛國之心。
二、利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誦讀氛圍。提高學生的誦讀能力,引領學生體味詩歌之音韻美
古詩有其獨特的音韻之美和節奏之美,欣賞古詩,可以通過有感情的誦讀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常規的教學手段往往是教師范誦、領誦與學生誦讀的結合。但是,筆者認為,如果再加上多媒體技術手段,效果也許會更佳。客觀地說,由于許多熱心誦讀的工作者的努力,幾乎所有中小學生必讀的古詩,在網絡上都有相應的朗誦視頻可以下載。這些作品往往都是由水平較高的誦讀者誦讀,再配以音樂圖畫,其中甚至不乏朗誦名家的作品。這樣做也更利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去體會作家的思想感情。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靈活地展示詩歌所描繪的畫面或生活圖景。幫助學生進入詩歌意境
一般說來,古詩所描繪的人、事、物都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距甚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展示詩歌所展現的畫面,加強直觀性,能幫助學生迅速理解詩意、進入意境,從而充分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如教《江雪》時,可用多媒體展現大雪紛飛、天寒地凍、人鳥絕跡、漁翁獨釣寒江的景象。教《村居》時,可展示碧綠的田野、靜謐的村莊、黃鶯在天上自由自在飛翔、村邊河堤上楊柳輕拂,婆娑起舞,姿態萬千的美麗圖景,再加上一群天真活潑的兒童放學回家,把書包一放就飛到田野里去放風箏的動感畫面。古今中外的文藝理論一致認為詩畫一體談,認為畫是無聲的詩,詩是無聲的畫,而像王維等詩人,他們本身的創作就有“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之譽。利用多媒體技術,可以讓詩與畫同時展現、有機結合,這樣學生就能輕快地進入詩的意境了。
綜合說來,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在古詩教學課堂有效運用,可以讓欣賞水平不很高的小學生欣賞詩歌時變得更加輕松。更加愉悅,也使詩歌欣賞課變得更加直觀形象,因而也更加有效。可以形象地說,多媒體技術的恰當運用,就好像為小學詩歌教學課堂插上了一雙飛翔的翅膀,引領學生在詩歌的王國里自由翱翔。
興趣,讓學生快樂地學英語
徐旭燕
一、案例講述
這節英語課學生們似乎比平時更認真更聽話,不到三十分鐘就把第四單元《方法叢書》的筆試部分和《能力訓練》的筆試部分都講好了。心想反正還有時間,不如先把PEP PRIMARY ENGLISH STUDENTS’BOOK3 UnitS What would you like?第一課時中Let’8 learn部分的內容先來學習一樣,那樣下節課學起來就相對容易點了。我讀學生們跟著讀,一切如我所愿地進行著。當讀到juice這個單詞時,我就隨口說了下,果汁有很多種,比如說applejuice學生們異口同聲地答:“蘋果汁”,我又說了orange juice學生們又不約而同地說:“橙汁”。說到這里我想我應該能接下去教另外的單詞了吧。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一個平時不聲不響的女學生站起來說:“Miss xu,椰子汁怎么說?”我很順利地做了問答,并且鄭重其事地表揚了下她。這下好了,學生們一個個使出了渾身解數去想飲料的名稱。有些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也把他們的小手舉得高高的,眼神里透露出一絲絲企盼,希望我能叫到他(她),這樣可以得到表揚。可以在其他學生面前得意一下。
窗外響起了熟悉而又優美的下課鈴,而學生們似乎還意猶未盡。怎么辦?正當我心急如焚時,忽然靈光乍現。既然學生們那么感興趣,我又何必打擊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呢?我們不是一直在說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嗎?我何不順水推舟。于是我就說:“今天的回家作業就是上網查有關飲料、食物名稱的英語單詞,并把它摘錄下來,明天我們一起交流。”這樣學生們也都挺高興的,因為他們還有在其他學生面前展示的機會。同時他們也學到了一種終身受益的自學方法。第二天正好有一節英語課,我跟往常一樣走進教室,但不一樣的是那些可愛的學生們,一個個都挺直了腰板地坐著。兩只小手也特別端正地放在桌子上面。就怕自己表現得不好從而失去回答的機會。我對于他們查來的單詞也不是聽過就算,而是對一些易讀易記的單詞進行教學并讓他們背出來,這樣學生們的詞匯量也就慢慢的豐富了。一些較難讀的單詞在學生匯報他們“戰果”時可以采取這樣一種方式,一個學生一個一個報字母,另外一個學生把單詞寫在黑板上,其他學生寫到自己的本子上,因為那時有些學生對字母掌握得還不是很好,這樣可以順便復習一下字母,何樂而不為?從這以后如果碰到學生們特別感興趣的問題,我就會布置到回家作業當中,然后在課外進行交流,這樣不但學生們的詞匯量大了而且也不會浪費上課的時間。慢慢地我發現,原來那些上課容易走神的學生上課也比以前認真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提高了。現在我發現有些學生對于感興趣的東西會主動去查閱相關資料然后課外跟我交流,有些資料有些學生找的比我多、比我深。
二、教學反思
烏申斯基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學習興趣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動力。如果學生一旦有了興趣,就會孜孜不倦地進行學習,即使碰到各種困難也會想方設法去克服。相反如果沒有興趣,就會表現得無精打采,碰到一點困難就會表現得畏畏縮縮。如果那堂課因為學生提出一些跟教學關系不大的問題而責怪他,這樣不但會破壞課堂氣氛,影響自己上課的心情。我們不能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而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機會給丟失了。這樣的話真的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古人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愛因斯坦也說過:“熱愛是最好的教師。”這些話都點明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千方百計地培養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對英語課的興趣,使學生能自覺、持久、主動地學習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