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思品歷史開卷考試“四忌”
王樹峰 尤 娟
開卷考試,是目前中考思品歷史課廣泛采用的形式,開卷考試時怎么考、怎么用書,是廣大初三學生值得研究的課題。用書不當。不但考不出好成績,有可能還不及閉卷考試考的好。本人從教學實踐中得出,學生開卷考試用書有“四忌”,現總結出來,以供廣大師生參考:
一忌——書中找題。有的同學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把老師上課所講的例題及答案。不厭其煩地、密密麻麻地抄在或剪貼在課本和教輔用書的空白處。考試時,出于僥幸心理,憑著自己的印象在書中一題一題地找,妄想找至Ⅱ原題,但往往是時間耽誤了,也找不到。即使找到相似題目,也由于照搬照抄或斷章取義,最后寫出的答案也與試題的要求“貌合神離”,相去甚遠,難以保證答題的正確性和準確性。
二忌—題題翻書。有的同學認為開卷考試輕松,不就是到考試時翻翻書、抄抄答案嗎。但真到考試時,若要題題都在書中找答案,恐怕考試時間就不夠用了,在規定的時間內既要翻思品書,也要翻歷史書,靜來翻去,消耗了大量時間,最后眼看時間不夠,只能草草應付,本來能做出的題目也由于沒時間思考、審題而做錯了或做的不完整。所以,像選擇等客觀性試題,由于題量大難度低,所占的分值又小,有關的知識點應盡量在平時的學習和復習中掌握。考試時應閉卷作答,如果實在不能確定答案,再翻書查找,這樣才能提高考試效率,考出好的成績。
三忌——盲目抄書。有的同學在解答思品歷史主觀性試題時,不是先審題后作答,而是先忙于抄書,看書中哪些段落與試題內容接近,就照抄哪些段落。由于審題不清,缺乏對題目的整體理解和把握,難以形成一個完整思路,往往是東抄一段,西抄一段,不得要領。最后不是出現答案“走題”、不完整,就是出現思路不清晰、論證不充分等問題,嚴重影響得分率。
四忌——輕“無形書”。在中考思品試題里,不僅有課本知識,而且有課本外知識,這就是所謂的“無形書”,不僅包括“家事、國事、天下事”的所謂時政,還包括我們的思想覺悟、行為、觀念等。隨著開放性試題的增多,許多試題都要求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聯系思想和行為的實際來回答問題。這類試題的答案往往是多元的,具有發散性的特點。一般來說,在書中很難找到現成的答案,如果考試時只翻閱“有形書”,是無法滿足這類試題要求的,它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多關注時事、關注社會、關注生活,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僅僅局限于自己身邊有形的課本與資料,這樣才能適應當前中考的要求,考出理想的成績。
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林梅珍
摘要: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培養學習興趣對于學生來說,是多么重要。
關鍵詞:導語 課堂 自信心 表揚激勵 師生關系 營造學習環境 開展實踐活動
語文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語言學科,是現代社會人們交流的工具。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充分利用語文的學習資源,拓展語文的學習渠道,聯系學生生活,因勢引導地加強學生的語文實踐,讓學生在語文中感受,發現語文的樂趣,增進學好語文的興趣和信心。經過近年來的學習、摸索,我得到了一些經驗的積累。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做法:
一、精心設計導語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個老師有能力把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那他就是成功了一半。導人是一堂課的序曲,是師生進入角色進入雙邊活動的開始,能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引起他們的興趣,喚醒他們對學習知識探求的渴望,活躍學生的情緒,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語文的學習中去。
二、讓課堂活起來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在相當范圍內依然是傳統的“滿堂灌”,課堂上往往是機械沉悶,沒有生氣,沒有活力,一股暮氣沉沉、老氣橫秋的夫子氣味,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在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將課堂搞活,使課堂富有情趣,讓學生樂此不疲,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學效果。
讓課堂生動起來,改變以往課堂靜聽、靜觀的沉悶,讓學生動起來,引導學生動眼、動口、動手、動腦,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器官,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使課堂充滿活力,充滿趣味,這就要求我們教師面向全體,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鼓勵、信任、尊重等感情信息,激發、鼓舞學生,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同時,要設法讓學生動起來,主動參與到學習中。
三、培養學生學習自信心,注重表揚、激勵。在評價方法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花草樹木大都向陽生長,人也一樣,喜歡被贊美、被激勵。老師若能真心誠意欣賞孩子的純真、善良、可愛,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贊美的行為。學生在學習中有了自信。才會有學習的恒動力。誰都喜歡聽表揚、激勵的話,受到他人的尊重與認同,學生自然不例外。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在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活動中,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所作出的反應,教師都應有積極的評價,不要只重結果,不看過程,應以鼓勵為主,抓住學生的可取之處及時表揚,哪怕是一丁點的閃光點,教師都要做到保護和激勵。只要是真心誠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必能滿懷信心去展示自己的個性。相信在我們愛的努力下,我們的每一位學生都樂意去展示自我。
四、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教師在課堂內外,要經營充滿“愛心”的學習氛圍,從多方面、多角度給學生以體貼、關懷和幫助,以平等的態度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多與學生進行民主、平等、愉快的交流,使學生體會到教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真正形成朋友般、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五、努力營造輕松、和諧、愉快的學習環境。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充分利用圖書館、墻報、板報、學習走廊、校園通訊站等各種教育設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動手實踐,開拓學生語文學習的園地。
2,經常組織開展各種語文課文活動。比如:讀書小組、辯論會、校園小記者采訪活動、演講比賽、戲劇表演、影視影評等等,使學生從狹小的課堂走向廣闊的生活空間,使學生從有限的課本走向豐富多彩的社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得以運用實踐,轉化為技能,真正地走進無窮無盡的知識天地。
這些活動把語文課的課堂,變成再現豐富生活的舞臺,使學生得到“解放”,把學習語文課本與學習“生活課本”結合起來:把學習語文、體驗生活、增長知識、啟迪思維、培養能力融為一體,“行”中有“知”,“知”中有“行”。
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有滿意、愉快、喜愛的情緒,學生才愿學、樂學。總之,要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在學習中的收獲才更大!只有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張揚學生個性,才能使我們的語文教學邁出新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