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真正地培養好學生的寫作能力,并使大多數學生的寫作水平都有較大的提高,單憑作文教學本身是不行的。原因很簡單,農村尤其是較偏僻的農村中學的學生,由于受家庭和社會環境的限制。所以在見聞閱歷、知識儲備、語言表達、思想認識等方面都比較差,因此他們在作文上所缺的不只是寫作知識、寫作技巧和寫作訓練,而且在理解能力、思想認識、材料儲備和語言表達上也還很欠缺;而這些,才是真正制約著學生寫作能力提高的原因。那么,怎樣才能在三年的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好學生的寫作能力,并盡可能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呢?
第一,指導學生豐富見聞閱歷和人文知識的積累,以期逐漸解決作文材料貧乏的問題。1,要給學生指明積累的途徑。積累作文材料的途徑有三:(1)從書報上積累。這是一條方便可行的捷徑,我有針對性地指明一些閱讀的書報。如《讀者》、《青年文摘》、《語文報》等。(2)從電視電影廣播等影視方面積累。由于高中學生都很忙碌,看電影電視都只有看點新聞之類的,所以主要指導學生把握重要新聞,積累現實生活中的新人新事等信息。(3)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積累。在這三個途徑中,最后一個積累途徑最重要。且沒有什么條件限制,但因學生的觀察習慣和能力差,對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的敏感性不強,所以效果往往不好。我耐心指導,教會學生觀察、思考和分析總結。在操作上,我先做示范,如談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積累的,甚至還可以舉幾個就近的事例,說說自己是怎樣從觀察中找到靈感的。2,我又教給學生積累的方法。積累材料的方法,要根據材料來源的途徑來選擇。從書報上得來的材料,可以用制資料卡片的方法積累,為了方便和少抄寫,還可以做成剪貼報。這一方法最重要的是做好分類,將收集好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類貯存,以便隨時取用。從電影電視和日常生活中得來的材料,最好是用寫日記的方式來積累,這樣還可以訓練你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3,為學生提供積累的資料。幫助學生積累,即根據學生在作文中的普遍需求,由我將材料整理好后提供給學生。四是還要指導學生積累以致用。設置這一過程,一是為了給學生示范作文材料的選擇運用,提高學生對積累作文材料的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做作文材料積累的興趣。
第二,有計劃有步驟地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加強學生的思想和情感積累,以期逐漸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以解決好作文的觀點和情感問題,使他們的作文能寫得觀點鮮明,情感健康。我以為一名高中生,在思想認識上要達到的主要目標是: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正確的金錢觀、榮譽觀,并且有正確的是非觀念、榮辱觀念等。在道德情操上要達到的目標是:引導學生感受親情、友情,感受悲歡離合,感受風花雪月等情感體驗。指導學生形成正確的親情和愛情觀念,學會理智地處理事情,不要因為情感的親疏、利益的驅使而喪失客觀公正的原則。1,針對性地搞一些專題討論。專題討論分兩種性質和形式:一種是圍繞高中生應該具有的一些基本的思想觀點和道德情操,選擇材料進行培養,使學生在思想上形成一定的理性認識,在道德上形成一定的倫理觀念。在情感上形成正確、健康、積極、樂觀的感情世界。另一種是針對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問題和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設置專題討論。2,結合話題作文訓練和評講進行。這也是對學生的思想認識的引導和道德情操的陶冶的一條主渠道,不可忽視。我在每次作文題的選擇和評講中都對此有清醒的意識和明確的目的,并將此實施結合專題討論作出巧妙的安排,以期達到預計的效果。3,結合閱讀訓練對學生的思想認識和道德觀念進行培養。對學生的思想認識的引導和道德情操的陶冶應貫穿于我的整個教育教學活動的始終。專題討論當然重要,它能把問題集中起來解決。但是專指望它也不行,還必須充分地利用各種渠道進行。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的一個主渠道,自然是不能放脫的了,在教學活動中,必須緊緊抓住那些在培養學生的思想認識和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上具有重大作用的各類文質皆美的閱讀材料。不失時機地進行,這樣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第三,在作文教學本身上下好功夫。1,加強寫作指導。我以為對學生的寫作指導不能搞成高談寫作理論、闊論寫作技巧,必須聯系到具體的文章或作文題來講才行。在實際操作中,我主要是引導學生賞析文質皆美的文章,讓他們在美文的賞析中去感、去悟,效果很好。2,要加強寫作訓練。因為高中生都要經歷高考的洗禮,功利在作文教學中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在高三作文強化訓練中,我主要抓了三個方面:(1)作文的卷面書寫訓練。(2)有目的有順序地對作文的“審題訓練、立意訓練、擬題訓練、選材訓練、結構訓練和語言表達訓練”這六個程序進行強化訓練。(3)臨考前的定時訓練——50分鐘交卷,且必須有5分鐘的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