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物理學科是一門“興趣點”很濃的學科,作為教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是我們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切入點和關鍵點,興趣的激發和培養需要教師的智慧,也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學好一門學科,興趣是第一要務。
關鍵詞:初中物理 情感和興趣 應用策略
有了興趣,就會催生學習的動力,也會促使學生學習態度和方式的轉變,讓學習成為一種自覺的行為,這會大大地提高學習的效率。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情感呢?
一、結合物理學科的特點。用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物理來源于生活,所列現象和知識包羅萬象、豐富多彩,隱含著許多的“興趣點”。合理創設情境,讓物理學習與現實生活相互聯系、相互滲透,將使我們的物理學習變得“趣味盎然”。對于剛剛接觸物理學習的八年級學生來說,物理是一門陌生而又新奇的學科。所以,在課前我精心準備了許多學生生活中常見而又新奇的實驗,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由于我的粗心,用手直接拿了燒瓶的瓶口,我的手頓時被燙得變了顏色,出現了很大的一個水泡,疼得直想哭,不過當時心里突然有一種想法“學生是不是懷疑實驗的真實性呢?”,于是我把受傷的手給學生們看,他們的心又一次受了震撼。我提問“有沒有學生懷疑這個燒瓶瓶口的溫度”時。學生們起先猶豫了一下,接著斬釘截鐵地回答“起先有現在沒有了”。顯然他們對物理這門課已經產生了興趣,所以作為教師,我一定要上好第一節物理課,讓他們覺得物理學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在組織“探究水的沸騰現象”的教學時,在上課的開始我安排用“紙鍋燒水”這個實驗。學生憑自己的經驗認為一點就能燃燒的紙。折成小紙盒裝入水放在酒精燈上燒時,紙盒肯定會被燒破。考慮到學生對物理有操作興趣,我決定讓每個學生都親自動手做這個實驗,當他們看到通過自己的實驗“紙鍋”真的把水燒開而并沒有被燒破時,他們在驚嘆的同時也對本課的探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本課接下來的“水的沸騰現象”的探究中,他們在觀察水的沸騰現象的時候都出奇的仔細和認真。這樣,學生在好動、好玩的心理刺激下會積極參與,投入實驗和物理學習全過程。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親其師”,從而“信其道”
良好的師生關系,往往會成為物理教學的“助推器”,也是激發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關鍵。那么,如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呢?
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他們的合理需求和獨立人格,對他們的點滴進步和成功要適時地加以肯定和褒揚,以提高他們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簡單地說,如果學生喜歡你這位老師,就會喜歡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這就是“愛屋及烏”的效應,從而實現教師的期望。反之如果學生對教師的政治業務素質不滿意,或受到教師的漠不關心、過多的指責等,都可能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變壞,從而對教師產生討厭、對抗的不良情感,繼而老師一上課心里就煩,對教師所講知識也煩,甚至跟教師產生對抗,你讓這樣做我偏那樣做,學生的這種不良情感必然導致知識的傳授過程滯沮,宛如向板結成一塊的花盆中灌水,雖然上面滿溢,可是實際滲透滋潤不多。
其次,要給學生更多學習和生活上的關愛和鼓勵。大量的教育教學實踐說明,教師的積極期望,就會產生“皮格馬利翁”效應。如果教師課堂上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著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并在教學中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態度,當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墊愛、積極的期待和希望時,他就會有一種受到信賴、鼓舞與激勵的內心情感體驗,從而從內心升騰起對老師的信賴和愛戴。教師給學生以信心,無論是有聲還是無聲的語言,都要傳遞給學生一個積極的信號。
三、引入競爭機制。多用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科情感
教學中要對全體學生一視同仁,對不同層次、不同特點的學生分別施教。要注意設置教學內容的層次和梯度,創設更多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上的成就感,好勝是初中學生極為寶貴的一個心理特點,他們在同齡人中,一點小事也不甘示弱,總喜歡爭論,他們有上進心、自信心,對榮譽有強烈的追求。根據這一心理特點,在教學中,應充分抓住學生的競爭心理,使學生在激烈的競爭氛圍中學習知識,與他人相比較,知道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從中得到提高。每個學生之間都存在差異,課堂交流、課堂提問以及回答問題的能力也會因人而異,特別是中差生。面對這樣的情景會自信心不足,也很難答出其他同學提出的問題,他們會表現出特別的緊張。教師在了解他們這樣的心理后要注意發現,只要他們的交流中一有所長,就應及時給予鼓勵表揚,讓他們產生積極的學習情緒,滿足好勝的心理。
四、運用多種呈現方式。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
在寬松的、愉悅的課堂教學中,輔助多種教學手段,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和進取心。學生的探知欲、表現欲旺盛,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融洽氣氛。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蘇科版八年級物理第十一章第一節《物體的浮與沉》的教學中,為了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我設計了三種情景。情景一,輕歌曼舞的音樂進課堂,首先播放電影《泰坦尼克號》片段,并配上主題曲《我心永恒》,讓學生在音樂聲中放松心情并產生疑問:泰坦尼克號下沉的原因是什么?有無方法將它打撈起來呢?情景二,人文聯系法,播放2008年“南海一號”打撈過程的視頻,在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的同時,順利引人本課的教學。情景三,演示實驗法。課前制作浮沉子,讓學生上臺來演示浮沉子的上浮和下沉。比較3種情景,可以發現三種情景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那么如何利用這些情景,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呢?將情景由學生上臺演示進一步地改進為教師的“故弄玄虛”:我這幾天練成了一種“隔瓶移物”的神功,向同學們展示一下(教師左手握住盛有沉浮子的大號雪碧瓶,并配合右手的動作用力,右手在瓶外向上、向下運動),請同學們注意看:升、升、再升。水中的小瓶子升起來了;降、降、再降,水中的小瓶子降下去了……這樣引人浮沉的教學,利用憤悱心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時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主動地參與學習,讓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總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牢記以人為本,從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出發,培養師生良好的情感,引入積極評價機制,營造愉悅、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只有這樣,學生物理學科的素養才能提高,我們的物理教學才能走上良性的發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