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童通過視覺較容易認識和理解學習的內容,視覺對兒童的刺激作用約占各種感官刺激的70%以上。作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歷總結和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利用插圖來加強教學效果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物理 插圖的應用
策略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加入了大量與日常生活、自然現象有關的圖形,注重以圖代文,圖文并茂,簡明直觀。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應用插圖和照片?
一、利用課本插圖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積極的思維往往是由疑問開始的。新版的物理課本有很多插圖能創設具體的問題情境,能引起學生認知的沖突和探究的欲望。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些插圖精心設計教學程序,以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意志,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進行八年級物理引言部分的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觀察課本插圖0-1“玻璃鐘罩內點燃的兩支蠟燭”,引導學生猜想哪支先熄滅?有的學生說長蠟燭先熄滅,有的說短的先滅,也有的說可能一起滅。學生個個充滿好奇,躍躍欲試。然后再進行實驗探究。再如,在教學平面鏡的成像時,我讓學生觀察課本插圖3-49“揭開魔術箱的秘密”,然后問:“為什么將10元紙幣從空箱頂端投幣口中放入,結果10元紙幣竟不翼而飛”?學生的思維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心中充滿了疑問,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效果自然會很好。
二、教師在教學中利用課本插圖引入新課
要想上好一節新課,課題引入是非常重要的,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書本插圖能起一個很好的導人作用。例如,在教學“透鏡”一節時,先讓學生觀察章導圖“三星堆縱目青銅面具”照片,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他”有什么特別之處?學生會很奇怪:為什么“他”的耳朵特別大?眼睛是凸出來的?在此基礎上引入透鏡教學,水到渠成。“浮力”一節引入時,我讓學生先看插圖9—28“人為什么能浮在死海海面上”,然后給學生講了這樣一則小故事:傳說2000年前。羅馬帝國的遠征軍來到了死海附近,擊潰了這里的土著人,并抓獲了一群俘虜,統帥命令士兵把俘虜們投進死海。奇怪的是,這些俘虜竟然沒有沉下去,而是個個都浮在水面之上,統帥以為這是神靈在保佑他們。就把俘虜釋放了。配合故事導人,就會創設出非常活躍的學習情境。再如,“杠桿”一節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書本的插圖11-1“拔圖釘”,木板上釘了一只圖釘,你能把它拔出來嗎?有哪些不同的方法?那種力法更方便、更省力?用生活上的常見事例引入,提起學生的注意。讓學生帶著疑問帶耆興趣去學習本節內容。
三、教師在教學中利用課本插圖,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許多插圖總是從不同角度滲透物理概念和規律。教學中若結合插圖,圖文并茂地講解,恰到好處地揭示插圖的內涵和外延,用其直觀作用刺激接受系統可使學生對概念和規律形成的演繹過程強化記憶。例如在教學“光的反射和折射規律時”,可以讓學生結合光路圖理解。形象具體。便于記憶。又如利用插圖9-29教學“阿基米德原理”,在學生做實驗前,教師總是要交待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注意什么,雖然如此,也難以使學生完全領會。如果結合課本上的插圖,就會使實驗容易進行得多。插圖形象地反映了這一原理的形成過程,學生容易照圖那樣驗證這一原理,用這種方法揭示的規律便于記憶、理解和應用。
初中物理教學中有的知識比較抽象,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很難理解。利用插圖可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模型,初步形成分析、解決問題的一般思路。例如教學“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時,讓學生觀察圖1-5和圖1-6,先讓學生了解水波的特點,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模型。再講解空氣中看不見的聲波時,學生就容易理解了。再如,在教學分子和原子知識時,利用課本上的圖片能化抽象為具體,既形象又生動。此外,諸如跨步電壓觸電、帕斯卡裂桶、吸取式抽水機、潛水艇、電話原理等示意圖都可制成實驗模型。
教材中編入一定量的原理示意圖。教學中要注意講好這些原理示意圖,通過實用性來體現物理學的味道,把學生引導到學物理,用物理,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實用技術的簡單問題,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軌道上來。例如“內燃機工作過程示意圖”、“直流電動機的原理”等。在講解這些原理示意圖時,可組織學生實地觀察工作情況或結合實物講解,讓他們初步掌握一些簡單的維修技術。
四、教師在教學中利用課本插圖和照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物理教學的目的是,結合物理教學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初中物理課本插圖里面有許多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內容,我們在教學中首先充分利用這部分內容。例如:“葛洲壩二號船閘過船情景、我國研制的核潛艇、萬里長城、我國舉重運動員勇奪金牌的情景”等。這些圖片無論從圖面的色彩、內容乃至尺寸,都給學生提供大量感性資料,有著強烈的感染力,激發著學生的愛國主義熱情。
用插圖可培養學生愛科學,用科學,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觀念。插圖中的“邀游太空的通信衛星、通訊衛星與長征三號火箭對接情景、失重狀態下的宇航員、原子彈爆炸實驗”。這些插圖對青少年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教學中若能注意結合本地區的能源、通訊、交通等科學技術在地方經濟建設中的作用進行講解,學生立志獻身科學的精神可得到培養。
五、利用課本插圖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探索能力
想象是人對頭腦中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想象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必要條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插圖的直觀教學作用,引導學生深入地觀察分析,從中獲取感性經驗,能不斷豐富學生頭腦中的表象,發展其思維想象能力。在物理教學中,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過程是從未知——探索——科學解釋——已知的過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插圖,讓圖畫在學生的再造想象中“活”起來。便起到了探索未來的作用。例如:在“水循環”一節教學時,讓學生觀察插圖2—39“水循環示意圖”。以“假如我是一滴水”為題寫一篇短文,然后讓學生進行朗誦比賽,可使學生了解并加深了對相關的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總之,物理插圖和照片的教學是物理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內容,學生對插圖和照片的理解與感受,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應引起教師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