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初中物理全部使用新教材(人教版),它一改舊教材嚴密的知識體系,而從人性化出發,以一幅幅生動的圖片和資料,以學生深入探究代替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增強了知識的趣味性、實用性和可接受性。但作為經濟落后、信息閉塞的農村中學,課改的實施仍有多重阻力,行動起來舉步維艱。本人結合本校實際,談幾點粗淺體會,以待方家指點:
一、提高認識,更新觀念,理解新課改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在一張考卷定乾坤的今天,農村教師面對著考試及上崗壓力,不得不開展題海戰術,加上農村家長供孩子上學的目的是“鯉魚跳農門”,只追求分數的高低,這些因素都為課改帶來了多重阻力。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認識到傳統教育培養的多是“高分低能”的人才,當今世界經濟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都依賴于具有高度科學文化素養和人文素養的勞動者。教育觀念的滯后,導致人才培養目標同時代發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適應,基礎教育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學習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必須深刻地體會到:實施新課程,就要樹立新型的人才觀、新型的教學觀、新型的評價觀。以保證新課改在農村的順利實施。
二、因陋就簡,深入生活,讓學生從身邊學習物理
《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物理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比绻^于強調物理的抽象形式,忽視生動的具體模型,過于集中于內在的邏輯聯系,割斷與外部現實的密切聯系。失掉了產生興趣與刺激動機的最重要的源泉;必然會給物理教學帶來極大的傷害,使一部分學生喪失學習物理的信心。針對農村課程資源貧乏,教學儀器少的情況,我們大力提倡“壇壇罐罐做儀器,因陋就簡做實驗”。在學習新的物理知識時,盡量將一些實際例子與現實原形聯系起來。
三、把握節奏,疏密相間。實現課堂優化
新課程提倡“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教學評價。在講求課堂氣氛及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我們應充當一個高明的導演,使課堂能動靜相生,疏密相間。即教師在安排教學活動時,將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示,學生觀察;教師提問,學生回答;學生動手操作與教師巡視指導;學生自學與教師輔導等雙邊活動有機結合,使教學活動在動靜交替中有節奏地進行。如在物理規律教學中,教師演示,學生觀察、分析、討論之后,教師來總結、歸納、寫板書,學生記筆記,課堂氣氛就由鬧變靜,把討論的問題提到理論高度來認識,達到動靜相生,動靜相輔的效果。同時教師對教學的密度應予以足夠的重視,因為教學節奏的疏密,將影響學生心理的變化,“疏”(間隔大、速度慢),給人以舒緩、輕松的感覺,“密”(間隔小、速度快)給人以急促、緊張的感覺。密而不疏,學生的精神緊張,易疲勞;疏而不密,學生情緒松弛,注意力難以集中。因此,教師要保證教學信息的疏密相間,讓學生的心理節奏有張有弛,起伏有致,保證課堂效率。新課程標準下的物理教學,重視科學探究,還原學生學習的本來面目,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就要求教師更要重視課堂教學節奏的把握,使學生既能體會到科學探究的樂趣,又能做到有放有收,有動有靜,使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機地結合,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
四、激發興趣,鼓動參與。改善農村學生不善于表現的現狀
教學中,我們要利用一定技巧手段,把學習內容變得生動有趣’,學習氣氛變得輕松和諧,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引入新課時,我盡量設計小實驗引入,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起他們探索的欲望,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學習“蒸發”時,用手指蘸酒精在黑板上寫下“蒸發”兩個字,然后讓學生觀察發生的現象;在學習“光的反射”時,我利用一個封閉的玻璃缸,在里面充滿煙霧,清楚顯示出光的反射現象,從而引出所學內容;在學習大氣壓強時,讓學生用嘴含住塑料礦泉水瓶口吸氣,觀察發生的現象,引出大氣壓強。類似的很多小實驗,既提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熱情。其次,多開展課外活動,如方法一:讓學生參與形象聯想,出這樣的問題,提示1:定向;提示2:電學中的牛頓;提示3:電燈;提示4:干電池;猜測答案(電流)。方法二,開展“魔術中的學問”表演活動或“趣問性的科學”等演講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思維創造和主動參與的意識。
五、積極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工作的素質
新教材中廢棄了大段對知識的陳述,而代之以“探究”、“演示”、“想想議議”、“科學世界”、“STS”等欄目,它的著眼點在于學生的發展而不局限于知識的傳承,在加強學生探究和動手能力的同時,較好地落實了三維目標。這實際上對教師提出了許多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因此,一支專業隊伍,主動深入基層加強指導,同教師一起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特別是那些課堂運作方面的問題,注意及時總結成功經驗,作好推廣普及工作,確保農村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和高質量,讓廣大師生少走或不走彎路。教師還應在時間和精力上下功夫,通過聽課、評課提高自身素質,并有效利用多媒體化解教學難度,增強教學直觀性和趣味性。
六、學生配合。家長支持,是實施課改不可或缺的條件
應通過家長會等方式讓家長了解新教材的特點,知道以“探究貫穿始終”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要調動家長和學生一起參與課外探究及小發明、小創造,使學生以愉悅的心情投入獲取知識的樂趣之中。
新課改是一個充滿探索、創造和建設的教育改革實踐活動,它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新的,在教學中,遇到各種各樣的艱難險阻是免不了的,關鍵是我們要認真學習新課改精神,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把新課程的目標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