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口語交際能力日益得到人們的重視。如何進行口語交際的教學,我認為以下幾個關鍵詞值得注意。
一、整合
口語交際是一種綜合素質,它是知情意行的統一體。這也就決定了口語交際教學要實現教學目標的優化,必須著眼整體,追求一種綜合效應。有人會問,教材中的口語訓練往往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如此看來是否有矛盾沖突?答案是否定的??茖W的做法應當是突出重點目標的同時兼顧其他素質的訓練,達到“牽一發動全身”的效果。比如專題口語交際訓練“自我介紹”,教學的重點無疑是交際時學會把自己的姓名、年齡、家庭住址、就讀學校、父母親工作單位等說清楚、說明白。除了說的知識、技能訓練外。必然涉及到聽的問題,別人在自我介紹時,其他學生要仔細傾聽,聽的質量如何、有沒有聽出問題、能不能作為聽眾做出交流等等,聽與說是水乳交融的。整個口語交際過程中,教師還得注意學生在口語交際時的態度以及語言背后隱藏著的思維、品質等,相機作出恰到好處的指導。只有堅持整體原則,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才會獲得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情境
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具體的情境實踐中培養出來的,創設情境可以激發兒童的形象思維。在進行口語交際教學時,積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打開話匣子,侃侃而談。如教學《我們的小制作》時,在黑板上貼出了“小小展覽會”的字樣,教室布置成了展廳,把同學們的小制作一一展示出來。學生們自由參觀,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作品。向制作者詢問制作過程,并評選出“制作小能手”。
生動逼真的情境創設。讓學生饒有興趣地參與到交際中去,促進了交際的多向互動,使語言信息的呈現方式多樣化,思想交流更活躍,思維碰撞更激烈。
三、規范
1 教師規范化的語言是學生學習規范化語言的表率。因此。老師要注意自身語言的準確性和規范化,力求簡潔、生動,表達要清楚明白。
2 要注意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學生在說話、交際過程中出現用詞不當,表達不清楚時,要迅速、準確地指出,并啟發學生用規范化的語言來表達。
3 盡量開拓規范化語言的環境。積累語言。通過電視、報紙、廣播等途徑,多聽、多記、多練,不斷規范語言,并在交際中應用。
4 在交際過程中要注意文明禮貌。在交際時舉止要大方有禮。在訓練中,要正確引導學生使用肢體語言,糾正不良的習慣,與人說話時眼睛要看著對方。
四、生活
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就是口語交際的內容,口語交際就是生活的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教學提供了源頭活水。教師要善于捕捉現實生活中的出色畫面,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練習。
利用語文活動課和課余活動時間,組織一些模擬社會交際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得到培養和發展。如模擬在“旅游”活動中當小導游,向“游客”介紹學校和各地的風土人情、景物;模擬在“購物商場”活動中當售貨員,向“顧客”推介商品等。這些模擬活動,必然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也為學生將來走向社會進行交際打下基礎。
陶行知對農村教育提出了“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課本”。教師要充分利用農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把課堂移到大自然、田野、山頭、果園、飼養廠等,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發展語言運用能力、陶冶情操。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進行教育,拓展學生的活動空間。孩子們到野外觀察,被一些新鮮有趣的現象所吸引。大腦處于興奮狀態,創新思維就異?;钴S。既拓展了學生的活動空間,又提高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在社會實踐活動中體會。在課堂教學中,雖然能讓學生把握醞釀的口語交際的知識、技能,但單靠課堂短短的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語言的實踐,需要通過大量的社會實踐,在實踐中學習、提高。因此,除了重視通過課堂教學加強練習外。還需要引導、組織學生在社會交往中實踐,積極開展各種社會交往活動。
五、民主
1 要在課堂上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認識并尊重學生作為一個人所應有的權利、尊嚴、個性特長、思維與說話方式,要給學生一種感覺:口語交際課是我們自己的,是輕松的、民主的。同時,教師還要認識到:學生是處于發展中的人。是一個正在成長的人,因而每個學生都是等待開墾的金礦,有著發展的可能和潛力。在課堂教學中要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口語交際的期望傳達給每個學生。教師可以作為一個聽眾、朋友,而不是一個威嚴的法官,與學生一起聊天、討論,進行沒有心靈距離的開放式的交流。
2 要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營造一個輕松的、積極的班級口語交際環境。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顯然是不可忽視的教育因素。如果一個學生在說時,其他學生冷眼旁觀、竊竊私語甚至進行人身攻擊,那么有幾個學生能順利、輕松地完成口語交際?可能連最后的一絲勇氣都要消失。所以要鼓勵學生學會交往,學會合作。既要學會清楚明白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要學會傾聽、補充和幫助,讓融洽與合作的陽光普照每個學生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