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現實世界為數學提供了豐富的源泉,教師應當把生活實踐變為學生認知水平發展的活水,把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鏈接”起來,讓學生在數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的交互中獲得直觀經驗,建立初步數感,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和價值。
一、教學內容生活化。喚起學習興趣
教學中,我通過提供豐富的直觀素材做研究背景讓學生感受到它的身影存在于生活的每個角落。選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生活素材來作為教學內容,使其產生強烈的親和力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同學們探究的興趣,從而激發其探究的欲望,積極投入到現場收集整理數據,共同制作統計圖的學習活動過程中。
二、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參與欲望
教師要善于挖掘教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讓數學貼近生活,讓生活數學化,學生就會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無限樂趣,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真諦與價值。這樣的學習情境創設也會大大激發學生參與獲取知識的積極性,鍛煉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在情趣與算理的交融中讓數學教學煥發活力賦予生命。
三、借助“生活經驗”,學會思考問題
數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充滿著數學。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借助生活經驗,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學生在解題時,能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多角度考慮,形成解決問題的多種策略,是源于生活體驗的一種創新,是學生具有良好數學意識的體現。數學來源于生活,有很多的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而學生又容易理解那些有實際生活背景的數學問題。因此,在教學中我們除了要注重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事物,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外,還要注重為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解題的依托,使學生學會借助生活經驗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四、活化教材。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是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在教學中我注意把握學生特點,活化教材,活躍課堂,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研究、探索,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增進學生對知識理解的能力,讓學生認識學習知識的價值:從而增強學生學習和應用數學知識的信心。這樣聯系實際挖掘學生生活資源的教學,將學生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返回生活中,又從生活實踐中彌補教材的局限性使課外延伸成為課堂的補充,有效地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總之,數學教學只有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才能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數學教學與生話實際相聯系符合社會發展對學生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