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材透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選自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二十二課,屬第六單元(先秦史傳散文單元)的一篇課文。文章選自《戰國策·齊策》。這篇課文記敘了鄒忌諷齊王納諫,通過自己比美這件日常小事設喻,使齊王廣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鄒忌以自己與徐公比美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設喻,由己及君,以小見大,由家事到國事,道理由淺入深,具有極強的說服力。明確鄒忌勸說藝術,及齊王納諫而使得國勢強盛的意義,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有重要的意義。
二、目標設定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知識目標:1,掌據文中的重點文言實詞、虛詞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了解《戰國策》的有關知識。能力目標:朗讀課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語境推斷文言實詞的意義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本課的教學重點為:熟讀課文。能讀準、讀通、讀順。教學難點為:疏通文意,總結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現象。我采用的教法有:情境法、朗讀法、比較法。學生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來學習本課。
三、理念指導
文言教學的實踐告訴我們,由于年代的阻隔、言語表述方式的差異和文字閱讀興趣低下等等而造成的局限與影響,雖然學生在這個學段里已學過長短三十余篇文言文,但發展不平衡,相當部分學生閱讀能力依然不強,要讓他們熟悉課文、讀通課文、感知文意、領悟精華,獲得審美享受,首先還得從學生的反復閱讀下手。因此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瀏覽、細讀、品讀是必不可少的。
四、教學過程
本課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唐朝名臣魏征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征正是唐太宗的一面鏡子,他敢觸龍顏,一針見血地指出皇帝的過失:唐太宗納諫如流,及時改正自己的錯誤。圣君、賢臣由此開辟了“貞觀之治”的盛世。戰國時期的鄒忌也是齊威王的一面鏡子,為什么這樣說呢?走進《鄒忌諷齊王納諫》,你就會找到答案。
(二)背景資料
戰國時代七雄并立,兼并戰爭比春秋時代更為頻繁激烈,各諸侯王紛紛招攬謀臣策士為自己出謀劃策,于是“士”這一階層活躍起來,有的主張連橫,有的主張合縱,所以,史稱這些人為策士或縱橫家,他們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張或斗爭策略,為某些統治集團服務,并且往往利用當時錯綜復雜的斗爭形勢游說諸侯。《戰國策》就是著重記述這些策士們的言行的。它是一部重要的歷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經漢代劉向整理編輯,始定名為《戰國策》。全書共33篇,語言活潑流暢,粗中有細,刻畫人物栩栩如生,還特別善于運用一些諷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畫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轅北轍”等。《戰國策》不愧是先秦歷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對后世史學和后世文學的影響極為深遠。
(三)品讀課文
1 初讀課文:辨清字音,掃清障礙。先老師或錄音范讀,提請學生邊聽邊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記號。聽畢,借助注釋、詞典自行理解。
2 再讀課文:詞句釋疑,積累詞匯。教師從讀音、語氣、句讀三個角度進行指導,讓學生根據課文下的注解,理解字義、詞義、句意。引導學生找出覺得需要特別注意掌握的詞語來,連同例句寫到文言詞語積累本上。一般積累范圍:重要的實詞和虛詞,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特殊句式,成語等。
3 三讀課文:創設問題情境,理清思路。在此過程中,我分層次設計了相關問題,組織學生小組研討。如: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么?如何與徐公比美的呢?妻、妾、客三答后,鄒忌“暮寢而思之”,“之”指代什么?鄒忌由此又想到了什么呢?鄒忌是如何諷諫齊王的?鄒忌諷諫的效果如何?他是怎樣取得這樣的效果的?齊王是怎樣納諫的?臣民是么怎樣進諫的?齊王納諫的結果如何?
明確:第一段,進諫的依據。鄒忌與徐公比美,發覺受蒙蔽,從中體味出國君不易聽到直言的道理,并決定“入朝見威王”。第二段,進諫的內容。鄒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諷喻齊王,用自己的切身體會,以事設喻,啟發誘導齊威王省悟到納諫的必要性。第三段,納諫的舉措及結果。齊威王接受鄒忌的勸告,立即頒布政令,懸賞求諫。齊威王納諫除蔽,政治清明,使齊國國勢強盛,威震諸侯。
依次板書:私畏求
妻妾客
板書:小大
家事國事
板書:三賞 三變
第二課時
(一)研讀:把握形象,品味精妙
1 文中鄒忌是一個人怎樣的?
教師在交流中引導學生注意:
(1)在與徐公比美的過程中經歷了問美——比美——思美。在這一過程中寫了鄒忌形貌呋麗不自傲、聽妻美而不自信、客觀求證有自知、暮寢而思求本質。這表現出鄒忌不受表面現象迷惑,在奉承話面前始終保持清醒,實事求是的作風。
(2)在進諫的過程中鄒忌沒有對威王直接批評,而是以事設喻,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依據,推己及人,將一個極為尖銳的問題“王之蔽甚矣”說得委婉動聽,鮮明地體現了“諷”的特色。這也正是進諫成功的原因之一。
(3)文章在塑造鄒忌的形象時采用細節及對話描寫,來表現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如鄒忌的兩次窺鏡,與妻、妾、客的三問三答,以及暮寢而思等細節。
(4)對鄒忌的細節及對話描寫所表現的人物內心世界,妻、妾、客三者對徐公私、畏、求的不同態度,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要求學生在朗讀中要讀出滋味,讀出人物的內心體驗、內在情感。
2 齊王是一個怎樣的人?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關注:(1)聽鄒忌進諫時的態度:善。(2)提出進諫的方式及獎勵:面刺、上書、謗譏于市朝的上、中、下賞。這二者表現了齊威王虛心納諫,勇于聽取不同意見,是一個明智而開明的君主。(3)納諫的結果:燕、趙、韓、魏聞之,皆朝于齊;此所謂戰勝于朝廷。
(二)感悟人生,拓展視野
比較閱讀《觸龍說趙太后》;拓展閱讀《納諫與止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