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接觸的是一個廣闊但又較閉塞的農村天地,這與城鎮(zhèn)的孩子相比,寫作的題顯然要窄一些。然而,我們農村作文教學卻也有著屬于自己的一塊天地。有著城鎮(zhèn)里沒有的獨特優(yōu)勢。我認為,我們只要能充分把握住農村特有的優(yōu)勢——鄉(xiāng)土氣息,在指導學生作文思路上下功夫,始終貫穿一個“農”字,注以鄉(xiāng)土氣息,相信農村作文教學同樣能闖出一番新天地。
一、指導學生體驗農村生活
學生由于生活在農村,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或田間農活,這正是親身體驗農村生活,充分積累寫作素材的大好機會。在教學中,我們農村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做家務、干農活的過程寫下來,把觀察到的有意義的場面記錄下來。例如:農村種玉米??芍笇W生仔細觀察什么時候播種,什么時候施肥,然后再收獲果實,并且把這些觀察到的現象記錄下來。又如:農村的孩子基本上都參加過育(插)秧,在教學中,我們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在勞動過程中,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育(插)秧的過程中你又有什么樣的感悟?最后指導學生將這些材料整理書寫出來,既學到了農技知識,又擴大了寫作的范圍。
二、拓寬寫作題材
我們農村的學生怕寫作文,很多老師把責任歸結于學生素質太差,我卻不這樣認為。想想看,每當我們給學生出題時,大多只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根據教材來給學生命題,強制學生作文。這樣的作文課扼殺了學生的寫作靈感,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比如:剛到學校任教時,我讓學生說說蘋果是什么味道,當時有學生就問我蘋果是什么東西,可以吃嗎?我感到茫然。試想,當時學校所在地的居民如果想要趕一次集。得走幾個小時的山路,當地不出產蘋果,也沒有銷售水果的商店,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就不應該覺得奇怪。如果我們不根據實際引導學生作文,而將自己認為是“新”的題目強加給學生,學生只會更加厭惡作文。因此,在作文命題時,要根據農村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緊緊抓住一個“農”字,出一些實實在在的題目,不“崇洋媚外”,這樣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
我們農村的學生怕寫作文,為什么怕,我做了調查。原來大部分學生是被教材上的文章給嚇到了,失去了寫作文的信心,沒有了寫作的興趣。由于農村學生生活的環(huán)境、條件都不能和其他地方相比。我們生活在大西南,而教材上的選文大都是南方水鄉(xiāng),或北方平原的作品,離我們的學生生活太遠,使得他們感覺一切都與他們沒太大的關系,故而感覺難了。其實,他們的生活是很豐富的,而學生們往往又是“不識廬山真面目”,他們沒能把自己豐富的生活表象細細加以品嘗,并從中獲得樂趣。此時我們老師就應該引導從“山重水復”到“柳暗花明”,教會他們如何去感受生活。同時還要強調須“置身其中,五官并用”,也就是我們通常強調的觸覺、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在觀察時的運用,要求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來感受農村生活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
以上只是我個人在作文教學中的一點兒體會。我們教育的對象大多是農村學生,不應忽視了農村教學。農村語文教學中的作文,是值得我們農村語文教師探討的一個永恒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