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教師要從教材的情感、文體、選材、表達技巧、寫作機智等多個角度引導分析,并用下水作文為范例,掃除學生作文的心理障礙和技能缺陷,這樣學生非但沒有畏難而且情緒高漲。久而久之,作文對他們就不再高不可攀了。
關鍵詞:新課程 寫作能力 培養
學生寫作水平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面鏡子,也是對語文教學效果的一個檢測。所以語文老師常常把提高學生作文水平作為衡量自己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然而,當新的課程改革全面實施后,我們會發現,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未見提高,作文水平不但沒有提升反而下降,這主要表現在廣大的農村中學。我們在判閱語文試卷時發現,試卷字跡潦草,基礎知識累積太少。閱讀題答非所問,反映出不具有應有的閱讀能力。作文更是語句不通,詞不達意,語言粗俗,毫無文采,內容空洞,更談不上立意、選材、謀篇、布局、潤色、修飾。語文教師常為之嘆惜、失望、埋怨。那么在新的課程標準下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切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呢?
一、美文美教。激發情盛
美文美教可以從整體角度上引導。以朗讀為主,教師提出朗讀要求后,再采用教師范讀,學生分組齊讀,個別朗讀的形式,然后由師生對朗讀效果進行互評,這樣能提起學生讀的興趣,有利于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春天》,歐陽修的《醉翁亭記》,讓學生在朗讀中整體感受春的美麗,濟南冬天的溫暖,祖國山河的秀美。激發他們對自然美景的向往,進而產生觀察大自然,熱愛大自然,贊美大自然的情感。這樣既傳承了語文傳統教學中的“讀”又體現了新理念下學生的主體地位。
美文美教可以從情感的角度上引導。《背景》一文,朱自清先生敘述了父親送“我”去車站為自己買桔子所表現出來了深沉父愛情懷。文章于樸實無華的語言中滲透著深切的愛子之情,教學時可利用多媒體展示相關材料及圖片,創設情境,再引導分析,把重點放在父親當時的處境、送子時不厭其煩及不顧年邁為“我”買桔子的動作上,情感成為主旋律,這樣有利于父親愛子深情的表現,由此引導學生在作文中要以飽滿的感情,寫出最感人的細節,激發其寫作欲望。
美文美教可以從選材角度上引導。《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魏巍從抗美援朝戰場上采擷了志愿軍戰士大量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然而作家從中選擇了三個典型事例,從不同的角度表現了志愿軍戰士的精神風貌,表達了志愿軍戰士是我們最可愛的人這個主題,教學時從選材的角度引導,使學生明確選擇典型材料是作文必須遵循并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美文美教可以從文體的角度去引導。例如葉圣陶的《蘇州園林》是一篇序文,更是一篇典型的說明文,葉老抓住了蘇州園林無論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的特點,并從四個方面生動有條理地說明,為學生寫說明文起了很好的典范作用,我們應該從文體的角度、說明的方法上引導學生抓住事特點并采用適當說明方法來說明事物。這樣使學生具備了說明文基本的文體知識,進而為寫好說明文打好基礎。
美文美教也可以從文章寫作的機智上引導。“起、承、轉、合”是后人對先輩文章路數的總結,對指導寫作非常實用。范仲淹的千古胸懷“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出自他的《岳陽樓記》,為了抒寫自己的胸襟,作者借岳陽樓重修落成,友人滕子京之約,基于岳陽樓特殊的地理位置——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機智的轉換,這樣一轉換就為寫遷客騷人覽物之情張本,更為抒寫自己情懷鋪路,這正是寫作的秘訣所在,如果教師把這點讓學生明白了,學生也就掌握了寫作的奧秘。
二、下水作文,展示寫作技巧
教材中的美文往往使學生望而生畏,依據一定的作文教程和現實生活的需要,教師寫范文,能幫助學生克服寫作上高不可攀的心理壓力,并且教師的下水作文會在思維方式、寫作思路、表現方法及構思技巧上對學生有啟迪有幫助,有撥開迷霧見太陽的效果,老師下水作文也有助于教師研究文章,更透徹地分析文章,提高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與影響力,學生會因老師寫范文產生對作文的興趣,甚至會產生主動學習語文的熱情。實踐證明教師的教學水平及教師的下水作文直接影響著學生作文水平及語文學習興趣,遺憾的是我們的語文老師下水作文太少甚至沒有,自己缺乏寫作的實際體驗,紙上談兵,像個門外漢,要想讓學生寫一篇好文章恐怕是一廂情愿的事,所以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語文老師的言傳身教尤為重要,教師們不可忽視。
三、開展寫作活動,提高寫作水平
1 互讀、互評、互改。魏書生老師指導學生作文從零起步,逐步要求,在學生中開展互讀、互評、互改的活動是個很值得學習的做法。我受魏老師的啟發,把學生分成四人一小組,十人一大組,每周作文課開展互讀、互評、互改活動,并要求寫后記,改后心得,幫助學生進行反思,理清作文思路,發現作文得失,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作文及欣賞文章的能力。
2 開辦“文學講習班”。多年來,我依據中學語文教材編排體例,在接到新班后先篩選出字跡工整、行文自然、表達有功力的學生作文讀給學生,再抽出作文優秀的學生,從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到新聞、散文、通訊、講演稿等進行專題講座,并摘編報刊雜志優美文章給學生,并讓這些學生每周寫一至二篇作文,老師修改后,在全班進行講評、傳閱。并且范圍慢慢地向其他學生擴大,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我讓學生做生活有心人,充當小記者、通訊員、評論員,寫新聞、通訊、散文,評論效果更佳,學生親身體驗,用心去做得到了鍛煉,激起了興趣,寫作水平自然就提高了。
我還把魯迅、朱自清、葉圣陶等名家美文匯集起來,取其片段,取名“初中語文精彩片段賞析”,一反平常的語文教學模式,我鼓勵學生分析、挖掘其精華,使學生產生了極其濃厚的興趣。從而啟開學生作文的心智之門,教學上相得益彰,學生寫作更是受益匪淺。
學生作文是師生共同的事,老師應像好的酵母,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啟發他們,培養他們持久的寫作熱情,這樣對他們而言,作文就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了。
參考文獻:
[1]《中學語文教學論》,陜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2]《教育改革新視野》,西安市教育學會,2003年
[3]《走進新課程》,朱幕菊,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4]《新課程教學設計》,王德俊,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