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方式已不再適應現代教育的要求。新課改,應重點改變英語課程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的現象,改變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的現象,強調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識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這對教師上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教師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教師能否充分利用好身邊的教具,直接影響上課的效果。
一、教科書和相配的錄音帶是教學必備的教學用具
教科書明確規定了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它所涉及的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相應的聽力錄音帶能讓教師有目的地訓練學生。
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
當今社會,以創新為靈魂的知識經濟,迫切需要創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育,作為教育載體的教師,必須改變教育觀念、教育思想。對教學方法和教育手段不斷進行改革,才能適應教育的要求和發展。多媒體技術形象、直觀、生動,它以聲、文、色、形等作用于人的各種器官,使知識容量增大,內容更充實,形象更生動,使信息傳輸多層次、多方位,極具延展性和交互性。它可創設出悅耳、爽目、怡心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產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身臨其境的感覺。它打破了教學方法一脈相承的呆板狀態,尤其是在英語教學中,改變了枯燥無味的語言傳播形式。只要使用好多媒體技術,教學效果會明顯提高。
三、充分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等直觀性教具
直觀性教具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他們注意力、觀察力、理解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使英語教學更簡單、更明了、更迅速。例如,當我在教初中英語人教版新目標第一冊中“what color is it?”這一話題時,就收集了各種不同顏色的單詞,Red,green,blue,yellow…利用這些卡片談這一話題,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表示顏色的詞匯。在教形容詞big,small,old,new,fan,thin等時,用相應的實物作對照就會更加直觀,學生更容易理解。
四、充分利用學生作課堂教具
利用學生作課堂教具,更能使學生身臨其境,直接感受到自己參與教學的樂趣,使枯燥無味的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學生會忘記他們是在上課,而是在與老師一起完成一項有趣的活動這樣,學生們會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例如:我在上人教版新目標中“what are you doing?”這一話題第2課時,首先詢問幾個學生:“what are you doing?”學生們就會回答:“I’m writing/listening,”然后叫幾個同學走到教室前面,表演所學過的任意動詞的動作,讓其他同學仔細觀察,回答我的問題“what’s she doing?”或“what’s he doing?”引導學生回答He/she is/sleeping]dancing/drinking……學生們很快就能理解句型的含義,然后讓學生們分小組相互表演動作進行對話。對話中各種各樣的動作都由人表現,有睡覺(sleep)、跑步(run)、看書(read)、寫字(write)、游泳(swim)等。學生們幾乎忘記了上課,而是在做一場游戲。整個教室就像開展一場動作表演賽和英語對話賽一樣。通過短短45分鐘,學生們對“what’s she/he doing?”這一句型及其答語運用自如,終身難忘。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能利用的教具隨處可見,學生的書本、教室、鋼筆、衣服等都可作教學用具,但我們選擇教具要根據教學目標選擇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的。選好、用好教具,會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