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日記來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
陳優勝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要想學生能有話可寫,只有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使他們產生寫作欲望,才會寫好作文,如何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我認為可以這樣做:讓生活為習作“源泉”;讓日記激發學生的習作興趣,敞開心扉,調動他們習作的積極性,學生才會通過教學和生活體驗喜歡上寫作。
關鍵詞:日記 生活 習慣
一、日記對提高習作的重要性
寫日記能積累寫作素材、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這已成為老師們的共識。《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學生可選擇自己覺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的內容,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和感受,要珍視個人的獨特體驗。”而日記是最好的形式。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作文要說真話,說實話,說自己的話。”可以說日記是最好的展示陣地。隨時注意,隨時記下來,這樣的記錄很重要,它能鍛煉你的文字表達能力,要天天記,養成一種習慣。經常觀察生活,經常積累,養成一種觀察研究生活的習慣。這樣日積月累,你肚子里的東西就多了起來。寫作品不僅仗著臨時觀察,更需要隨時留心,隨時積累。其實,這就是告訴我們寫作最好的提高方式就是寫日記。
二、讓生活成為習作的“源泉”
1 關注自己。日記是從“我”的視角出發,多角度、多體裁地抒發自己的內心世界、心靈獨白,以無拘無束的形式抒發自己的所思、所感。
2 關注自然。大自然是最神奇的世界,讓學生接觸大自然中的花草、樹木、青山、綠水、蟲魚、鳥獸、日月、星辰,自由地對宇宙發問,與萬物為友,激活學生的創作思維。比如:在萬物復蘇的春日里,帶領學生到野外去找春天。學生置身于詩畫般的大自然里。聆聽著小鳥的歡叫,親吻著小草的芳香,感受著陽光的溫暖,自然地產生種種聯想,親身感受傾注筆端。讓學生用眼去尋找美,用心去發現美,用身去感受美,有了觀察和體驗,孩子們就會有感而發,自然筆下就會有藍天、白云、綠樹、紅花,就會有快樂的童年,多彩的世界。
3 關注身邊生活。
三、提高層次。從量變到質變
四、巧妙積淀。增添寫的情趣
日記除了有練筆的功效外,我們還讓其發揮積累的作用。在每一篇日記前面根據自己的喜好或積累成語,或名言警句,或古詩詞,或美文名段等。可不要小瞧這樣的積累,一學期下來,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就收獲了很多,真有“無心插柳柳成蔭”之感。這樣,既豐富了知識,又增添了情趣,一舉兩得。
五、培養習慣,讓學生愛寫日記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只有讓學生愛上寫日記,才能真正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作家馬烽也談到:“寫日記對我文字上的提高起了不少的作用。如果孩子能堅持寫日記,他的作文水平無疑會得到較快的提高。”
總之,日記作為習作訓練的主陣地,發揮了它極大的作用。日記作文給了學生自由的空間和想象的天地,使學生能在日記中寫自己所見,想自己所想,抒自己情懷,激發了學生寫作的愿望和創造的靈感。絕大部分學生在日記中都規勸、要求自己上進、助人、改過、揚長,針砭假丑惡,贊揚美好的事物,歌頌美好的心靈,這也引導了學生學做人,做真人,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人格的完美。
談談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寫話的教學 付登霞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看清圖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一開始上課的時候,我首先向學生交代清楚,這一節課的主要任務是做課本第36頁的看圖說話寫話練習,要求通過訓練能寫出一段通順的話來(語文百花園二)。接著我出示了事先準備好的小鳥、小花貓、大樹的圖畫給學生們看。看后提問“同學們,你們都認識它們嗎?”然后讓學生們打開課本第36頁,再看練習題的插圖。看后請一名學生回答問題:“你在圖畫里都看到了什么?”讓學生回答,我一邊在黑板上板書:大樹、小鳥、小花貓、小朋友、房子、草地。在提問學生在圖畫里都看到些什么時,我適當提醒學生們按“整體——部分一整體”的方法進行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之所以這樣做,主要目的是想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畫從總體上先有個了解,弄清楚圖畫所反映的主要內容,為下一步說話寫話打好物質基礎。
二、發揮想象。引導學生實踐,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像能力
通過指導學生看清圖意后,接下來我向學生提出了下面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你們想一想將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小花貓會不會吃窩里的小鳥呢?小朋友看見后準備怎樣救小鳥?小朋友將會用什么樣的方法來救小鳥?小朋友能救得了小鳥嗎?小朋友會不會爬上樹去趕走小花貓?或者把小鳥從樹上的鳥窩里捉下來?提出這幾個問題后,我讓學生們分小組討論,然后進行交流。(在學生討論時,我適當點撥,讓學生按事情的起因——經過一結果的思路來思考)在學生們各抒己見后,我口頭幫助學生們小結。然后把學生們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通順的話寫出來,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指導學生寫話,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學生們各抒己見、討論、交流后(即說話練習后),接著我趁熱打鐵,叫學生拿課堂練習本出來,把剛才學生們說的救小鳥的故事用文字寫出來。在學生們寫作時我在黑板上列出提綱,讓學生們參考: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學生們寫作時,我一邊巡查,一邊指導那些后進的學生寫作。對那些在寫作中忘記字、詞的學生們給予幫助,為學生們寫作掃清障礙。我在指導學生動手寫作時,時間限制在10分鐘左右。
四、寫后修改。培養學生修改文章的好習慣
當學生寫完后。我不急于叫學生交上來,而是叫學生自己先從頭到尾讀幾次,看是否通順,有無錯別字、詞,句子通不通順,如果有問題,可自己修改或同桌相互交換閱讀修改。最后我吩咐學生們,如果經過修改后,無錯別字了,語句又通順了,故事也完整了,可以抄寫在小作文本上交上來,并要求同學們在抄寫時要注意格式。字體不能潦草。寫后最少閱讀兩三次后才交上來。
我指導學生看圖(討論)一說話(交流)一寫話一修改,很多學生都覺得自己有話可說,有話可寫,而且大部分的學生都寫得不錯:把小朋友救小鳥的起因一經過一結果寫得通順完整。有的學生還把自己的心得都寫出來了,真不失為一節成功的作文指導課!
我相信,只要我們當老師的平時多指導學生練習看圖說話寫話,對學生以后寫作文一定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