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是一門藝術,藝術的真諦在于創新,要解決上述矛盾,我們需要勇氣,更需要創新。我們需要創新教學方法,特別是在課堂教學這個主戰場上,運用創新手段可以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改善課堂教學狀態。
一、立足學情。認真備課
思想品德課的特點是不僅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相關聯,還與語文、歷史、地理等其他學科聯系異常緊密。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及時關注學科知識與時代發展新動向、新時政,從而利用鮮活素材,充實自己的課堂。
教師只有在深入領會教材精神、意圖的基礎上,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根據優化課堂教學的需要,對教材進行適當的加工處理,在備課時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惟教材,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創新教學方法。搞好課堂教學
新課改的主要理念是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新課改以后,教材更加生活化,這實際上給了師生更大的發揮空間,使我們能更多地聯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怎樣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對教師的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要適時轉變角色,有效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課堂上所采用的理念和策略,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能力和水平。下面是我在課改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幾種教學方法:
1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華盛頓博物館前有一句名言:“告訴我的,我將忘記;給我看了,我可能會記住;讓我深入其中,我就能理解了。”毋庸質疑,鮮活的事例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還可以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東西,例如歌曲、漫畫等。
2 注重當堂練習和評講,展現思維過程,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練習是課堂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它是學生對知識及時反饋的過程,教師一定要重現這一環節。相對于我校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因為他們自覺性不高,課后復習的主動性不強。因此,要通過課堂練習鞏固所學的知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知識。
3 突出教學的時代性,發揮多媒體作用。
三、建立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提高學習動力
教師如何看待學生,影響著他們對學生的教育態度和方式。正確的學生觀要求教師全面客觀地研究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把學生看作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看作是具有獨特個體和生命活力的人。“為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服務”是新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核心理念。因此,教師要盡可能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努力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對學生要有五心:信心、關心、誠心、耐心、愛心。必須全面深入地熟悉學生。滿腔熱情地幫助他們,用愛心滋潤學生的心田。把真誠的愛灑向學生,用愛心溫暖學生,從而激活學生潛在的智慧和力量。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作為教師,我將緊跟時代的步伐,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創新自己的課堂教學思想和策略,使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