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物理教學實踐中,常遇到家長這樣說:我的孩子,小學成績很優秀,為啥到了初中特別是初二增開物理課后,就老是回家說:“好難學”。這種學生在小學階段是個優秀生,對學習功課感到比較輕松,可是進入初中后,尤其是從初二年級開設物理課開始,情況就逐漸不同了,“難”的感覺開始產生,學生普遍覺得學習功課越來越有壓力。這種現象的產生有許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對物理語言的認識和熟練過程快慢、小學的教學方法和初中物理的教學方法的區別等等。小學階段的功課,不管是在課本的設計,還是教法的設計上,多采用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玩中學”的方法,讓學生感到很切實際的輕松自然。也就樂于學了。到了初中物理課中的許多知識開始變得抽象起來。所以,教材中物理課本增加了許多插圖、小實驗和問號設計就是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這是一種很好的探索。
情境教學是指創設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建構意義的一種教學模式,又稱為實例教學。情境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現實,接受教育的過程則主要是一種主動的對教育情境的反映過程,教學情境是改變學生注意方向和學習態度的一種外部的積極手段。
教學情境創設不僅要完成舊的教學模式中的引入課的任務,更主要的是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強烈的學習動機伴隨學習興趣形成的,在情感狀態中反映出來的。因而教學的技巧就是要巧妙創設情境以啟迪學生的心靈,點燃其思維的火花,激發學生的情感、興趣和意志,使學生的認識活動成為一種樂趣,成為精神上的需要,使學生能長期保持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感到輕松愉快,對所學的知識能舉一反三,靈活應用,變“難”學為“好”學、“想”學。
創設教學情境的關鍵在于找準切入點。
一、創設問題的情境
宋朝教育家張載說過:“學則須疑”,帶著疑問去學習,“疑”是學習的開端。
創設問題情境時應注意要以學生的現有知識和經驗為基礎,否則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
二、運用實驗創設情境
這種方法較為直觀,也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運用實驗刨設情境應注意,實驗應簡單精練、直接、有新奇感。實驗過繁,反而會使學生不知所云。
三、通過“表演”來實現創設情境
教師們之問經常這樣戲談:“戲演完了”(下課了)。同年級、同科教師之間會說:“今天唱哪臺戲”(今天上哪節內容)。可見教師的表情、態勢、語言等都可以配合實驗或問題創設情境。著名的物理學家嚴濟慈教授關于上課的藝術也說過:“上課像演戲一樣,要進入角色。”可見師生之間的交流還可以通過“表演”來實現。
綜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實施情境創設教育對于減輕初中學生學習物理的壓力,變“難”學為“想”學、“好”學,不失為一個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