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學生數學興趣的培養
王世國
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因此,要獲得持久不衰的學習數學的動力,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然而,在中學階段數學教學過程中,我們教師的課堂上存在一種危險——這就是一些中下等學生坐在課桌后面無所事事,課堂對他們來說是多么的索然無味,我們的教師也認為他們的大腦像一潭湖水,平淡無奇、不可開竅,這些學生整天就生活在這種惡性循環中,日復一日。針對這種教育現象我痛心疾首,極力呼吁同行們共同努力,拯救這些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他們僵化的數學思維。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習興趣
“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當教師的情感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所教的數學了,達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期待,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愛,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每一節課,教師要滿腔熱情,讓學生從教師的“精神”中受到激勵,感到振奮;要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學”,要用自己的眼神、語調,表達對學生的愛,創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二、注重直觀教學。誘發學生的興趣
根據心理學研究成果表明,初中生正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在數學上,他們比較喜歡認識具體和形象的事物。重計算,輕概念,重記憶,輕理解。如用“字母表示數”,由于字母在表示數字上的任意性和不確定性,具有“代”和“變”的抽象性,他們原有的對數的認識就感到不太適應,所以教師根據這一思維特征對數學概念的引入法則的說明,特別注意加強直觀形象和具體的教學,把教學內容處理成符合學生原有認識上的東西,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數軸”概念的教學,教師是拿著實物溫度計上課,溫度計上有刻度,根據溫度計上液面不同位置就可以讀出不同的數,測量不同的溫度;與溫度計類似。我們可以在一條直線上畫刻度,標出讀數和方向,用直線上的點表示正數、負數和0,那么這樣的直線叫什么?于是引出了數軸的定義,這樣的講解生動具體使學生看有實物、想有形象、記有特征,不但使他們學得有感、記得牢固,而且使他們理解得也較為準確和深刻。這樣處理教材的例子是相當多的,任課老師如果加以充分利用,會取得較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同時教師也注意到直觀形象教學的局限性,不能濫用,要特別注意類比的事物與新的概念法則間的內在聯系,慎重考慮他們之間比較的科學性。
綜上所述,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發現著、研究著、收獲著,感到有一種成功的喜悅。
高中語文課堂行為關系的新探索
陳小容
一、轉變教學行為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是落實素質教育的主戰場。可是課堂教學的現狀卻常常令人不滿意。如何幫助學生去投入、去發現,引導他們產生學習的積極性。使課堂教學“活’,起來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人手:
1 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現在的教學空間狹窄封閉,教室成了學生唯一的空間,特別是住校生,基本上高中生活是教室、寢室、食堂三點一線,這樣狹窄封閉的空間,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所以語文課堂應向社會延伸由封閉向開放轉變。教學中必須堅持生活化、社會化、信息化的大語文觀,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讓學生走出學校,邁向社會,以便認識生活,積累寫作的材料,提高分析能力。
2 以學生為主體,使訓練形式多元化
傳統的訓練,大多數老師布置作業學生完成,此外便是這樣或那樣的練習冊。訓練手段單一,訓練形式僵化,結果是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學習興趣寡淡。新課程標準主張一切教學活動都有要以學生為主體,一切活動皆從學生出發,讓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而訓練形式的多元化應是教師探索的方向。我認為,在教學中,可以緊扣課堂,抓住課文,在常規教學中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如利用課前兩分鐘,讓學生作演講,天天訓練“說”的能力。
二、避免課堂冷場
1 根據高中學生思維能力及心理特點的實際進行教學
高中學生由于知識、經驗的擴大和加深,抽象思維能力及其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有了顯著發展,已遠遠不滿足于教材上的現成答案,喜歡深入地思考和探討各種問題。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開始出現“閉鎖心理”,他們已意識到“我”的存在與作用、“我”與外部現實的關系,并開始注意自己的“公眾形象”,非常注意他人對自己的評價,尤其在意教師或異性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敢于在公開場合發言的勇氣,掌握學生因為害怕答錯而被人取笑的心理。
2 根據班級授課特點的實際進行教學
班級授課的長處是可使很多人同時受到教育,還可以造成競爭氣氛;短處是容易造成兩極分化,基礎好的越來越積極,基礎差的越來越消極。如課堂提問后思維能力強的搶著說出了答案,思維一般或較差的卻還不知其所以然。
3 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
雖然語文教育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但語文教育中的德育并不能自行實現,因而教師必須積極開展師生互動的探究式學習。寓思想教育于語文訓練,使語文教育中的德育成為自覺。這樣,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也成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的人文精神得以提升,生活品位和道德得以提高。
此外,教師還可采用有趣的練習或知識性幽默等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一雙慧眼,敏銳地識別和捕捉契機,果斷地做出決策,靈活地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鼓勵他們自覺主動地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