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對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問題的思考,針對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畏懼的現象,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探討,為了實現新課標的教學目的,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提出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情感 激情
心理學認為,情感是客觀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觀點而產生的心理體驗。它反映的不是客觀事物的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或愿望、觀點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凡能滿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觀點的客觀事物,就使人產生愉快、喜愛等肯定的情感體驗,反之,就使人產生煩悶、厭惡等否定的情感體驗。因此,情感教學就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在充分考慮認知因素的同時,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以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的教學。皮亞杰說:“沒有一個行為模式,不含有情感因素作為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其情感直接影響學習的效果與質量。教師應充分挖掘刺激學生心理的情感源泉,通過恰當的途徑和方法,激起學生健康、積極的情緒體驗,促使學生自覺接受教育。因此,要從數學學科的特點出發,巧妙利用好情感的獨特功能,使學生在學中求樂、學中求趣,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其教學效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達此目的,其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在情理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育工作是一種極富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師的豐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動力和源泉。因此,教師本身的感情狀態。往往會使學生產生共鳴,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為數學教師,應以滿腔的熱情,富有情感地講授每一節課。因為富有情感的課堂教學能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使課堂上出現相應的心理氣氛,形成協調和諧的教學環境,從而激發出學生的求知欲,使他們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的內容。同時,數學教師還必須具有堅強的意志和樂觀向上的性格,廣泛閱讀各類書籍,擴大知識面,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胸有成竹地處理學生提出的各類問題,使學生為教師和藹而嚴肅的態度所感染,才會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
第二,情之所妙,存乎一心,在恰當的情感熏陶和遷移中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所謂情感的熏陶功能就是指一個人的情感具有對他人情感施予影響的效能,情感的遷移功能就是指一個人對其他對象的情感會影響他與之有關的其他對象的情感。簡單地說,當學生對教師有感情時,那么對他所交的朋友、對他經常使用過的東西都會產生好感,教師所教的這門學科就更不用說了。首先要求教師要有一個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質:“深深熱愛孩子。”在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徑是教師用愛心和真誠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過理之化人”。教師應該善于將深厚的情感傳遞給每一個學生。
第三,運用情感的調節功能,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適當的情感對人的認知過程具有積極的組織效能,而不適當的情感會產生消極的瓦解作用。這里所講的“適當”與“不適當”,首先反應在情緒的積極性上。一般說,諸如快樂、興趣、喜悅之類的正情緒有助于促進認知過程,而諸如恐懼、憤怒、厭煩之類的負情緒會抑制或干擾認知過程。根據這一規律,在數學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端正和加強其情感的傾向性、深刻性和穩定性,讓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師要善于以情促知,針對學生苦學、厭學現象,要發揮情感的調節功能,增強教育內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學藝術,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苦學、厭學轉化為“樂學”、“好學”,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善于探索,積極改進教學方法,做到寓學法訓練于教學之中。隨著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教師還可以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擴大信息接收量,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增大教學容量,增強學生的新鮮感,使抽象、枯燥的教學形象化、具體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思維,培養興趣,從中培養學生的各種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及學科間的綜合能力。開創課堂教學的新局面。
總之,要使學生數學思維的火花得到充分的綻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每一位學生燃起真情的蠟燭,用愛去喚起他們學習的激情,學生才能在情景交融的教學氛圍中演繹出數學思維的美麗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