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語言學習特點告訴我們:教師發揮主導作用,采用師生互動的教學思維模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一方面,讓學生對所學語言知識能夠形成有意識理解記憶,使得記憶時間更長久;另一方面,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便于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圍繞朗讀。實行師生對話
英語的交際性功能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接受語言知識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徑和方法。該種方法的運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語言知識的理解感悟,還便于學生發現自己在語言表達中的問題。對此,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自主朗讀基礎上不斷熟悉和感知語言知識。
朗讀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增強語言感知,對話則是在朗讀的基礎上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學生通過師生對話練習的方式進行學習英語,不僅能夠對所學習內容有一定的深刻理解和感知,還能夠在師生對話練習中更為全面而豐富地理解語言的深層內涵,便于小學生能夠進行有意識的理解記憶。這樣更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我們以《牛津小學英語》(Fun with English)為例予以分析。在6AUnit 1Public signs的“Listen,read and say”教學中,我就利用朗讀對話的方式來完成該環節教學任務。主要的教學過程有:(1)要求學生在各自放聲朗讀的基礎上能夠了解對話的主要內容;(2)鼓勵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互相齊聲朗讀,要求學生在此過程中劃出比較重要的詞匯短語,像:What does it mean?;stay away from;Keep off the grabs;Be quiet等;(3)與學生進行互相對話,可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予以對話,教師扮演Mr Smith,學生扮演Yang Ling,以此來增強師生之間的教學情感。這樣的教學不僅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激情,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二、借助唱歌。增進師生合作
音樂是提高小學生有意識注意力的最好方法,也是增進師生之間語言情感交流重要的途徑。小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一方面,能夠有效地緩解他們在學習中的緊張心理,激發他們學習英語的好奇心和激情;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獲得更為豐富的語言感知知識和技能。
我在教學中發現在現行的《牛津小學英語》(Fun with English)中編者都安排了“Sing a song”環節,其主要目的就在于要求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能夠依據韻律加深對詞匯和短語的有效認識和理解記憶。對此,我在示范領唱的基礎上,要求學生跟著歌唱,并選出歌唱較好的同學與我一起歌唱,以此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有一種“親其師,信其道”之感。
三、運用模擬。提高互動效果
學生一旦參與某項實踐活動就會散發無窮的生機和活力。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我以為,鼓勵學生依據學習內容,大膽嘗試和探索運用模擬表演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感悟,還能夠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這種模擬需要教師的指導和幫助。教師可通過參與學生的模擬表演過程中來幫助學生發現他們在表達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對學生的模擬表演應該予以充分的積極肯定,讓學生始終保持高漲的激情和興趣參與到模擬表演的實踐活動之中。
總之,在新課程小學英語教學中,依據小學生的語言學習認知規律,優化教學手段,不僅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能夠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語言感知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科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