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衡量人才的標準絕不僅僅停留在其知識、智力層面,而是已經關注到其綜合素質表現上。這種綜合素質包括人的知識、智力、情感、意志、能力等諸多方面。所以為了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而對其能力的培養已經是新時期學校教育的重點。筆者認為在化學教學中,應注重培養學生以下六方面的能力。
一、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學生能自學自勵,出了學校,擔任了工作,一直自學自勵,一輩子做主動有為的人?!笨梢娊虒W的最高境界是“授之以漁”。當今世界是知識經濟與信息社會的時代,每年各學科領域發表的科研成果都非常多,知識的更新速度已經達到了驚人的程度,光在化學家手中創造和發現的新物質就以每年幾十萬種的速度在增加。事實上,學生在學校只能獲得很少一部分知識。學生僅靠教師課堂上傳授、灌輸的知識,是無法滿足未來工作需要的。因此學校教育應該注重對學生終身學習與終身發展能力的培養,而其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自學能力是其他多種能力的“核心”。正如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所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睂W生有了自學能力,就可以以學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作為基礎,通過自己的努力不斷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能,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
二、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
任何人學習的過程歸根結底就是同遺忘作斗爭的過程。離開了記憶,一切學習活動都失去了意義。中學生的首要學習任務就是把人類已有的舊知識經過選擇、提煉和加工,儲存在自己的頭腦里,在需要的時候,把知識重現和再認出來,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為生活的使用作準備。學生學習效果的好壞,衡量標準在于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要運用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首先要能夠記憶。正如英國哲學家弗朗西斯·培根說的:“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而創造不過是運用知識。”化學學科有大量需要記憶的內容,如元素符號等化學用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化學基本理論、化學實驗等。化學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科學的記憶方法,盡最大努力加深知識在學生頭腦中的印跡,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掌握遺忘規律,加快新知識的記憶、避免舊知識的忘記,如此,學生的記憶能力就會提高。
三、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
具備積極的合作精神和良好的人際關系、交流能力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對學生進行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已成為當前任何國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社會中,人類的物質生產已進入社會化大生產階段,科學技術也已經發展到了綜合化和社會化的程度,任何一項事業、成果都不是一個人所能完成的,而是眾人共同創新和智慧的結晶,因此互相交流與合作顯得愈來愈重要。在化學教學中通過設置合作交流、小組討論、分組實驗和組織部分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等環節對學生進行交流與合作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此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發展,這樣以后應對多元化的社會就顯得游刃有余了。
四、培養學生的求異創新能力
化學是一門具有創造性的科學。通過引導學生在化學課堂上大膽提出新問題、新觀點、新方法,并在教師指導下親自驗證其是否正確,學生就不會再單純地、盲目地服從已有的觀點、理論,而是努力從現有的觀念、理論中尋找與之不一致的因素,以求得化學學科新知識的發展和學生科學素養的養成。這就是化學教學中學生求異創新能力的培養。通過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學會科學的研究方法,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并激發起學生的智力潛能和不斷學習、終身學習的愿望,促進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有利于他們將來轉變為創造型人才。
五、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習和記憶解決的是在人腦中貯存知識的問題。經過實驗、研究、思維之后所創造的新知識,如果只是創造者個人進行記憶,對社會和本學科的意義就不大。必須以一定的方式與別人交流、向社會公布,讓更多的人討論、理解、記憶,進行學習。才能成為人類的共同財富。因此,表達能力是一切人才所不可缺少的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日趨加快,信息、思想交流也日益頻繁,能言善辯已成為一個人才思敏捷、素質優良的重要標志。
六、培養學生的逆境調整能力
逆境調整能力,是指人身處逆境時,能夠利用逆境,化逆境為順境的能力。據調查,現在高中生有30%左右一旦遇到成績落后,就會自暴自棄,失去學習的動力,最后一事無成。在化學教學中利用一些化學家愈挫愈勇最后終于取得偉大成就的例子就可以對學生進行逆境調整能力的培養。如門捷列夫耗時20年,最終發現了元素周期律的事實就是個很好的教育素材。可使學生認識到困難是所有人在進步中都不可避免的,只要善于利用逆境,它就會成為我們成功的助推劑。同時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他們的心理素質,鼓舞斗志,磨礪意志,使學生具備勇于克服困難和戰勝逆境永不言敗的精神,最終使他們成為時代的強者。
總之,化學課堂教學不但要傳授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學生只有具有了能力,才會在知識的海洋當中找到一條明線、一張網,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才能把自然融入書本,把學習融入生活,進而獲得更多更廣的知識;才能把困難變成黑暗中的一盞明燈,把逆境變成順境,最終成為一個堅忍不拔、勇于進取和永不言敗的、可持續發展的、更能適應多元化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