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目的
在以往的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不能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的需求,課堂教學中采用“講述——練習”為主的教學方式,我常常為學生不積極主動思考、不積極發言而犯愁。自從采用了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促進聽說讀寫的方法。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教師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善誘”,“以誘達思”,才能達到“啟智悟道”的效果。
二、具體實施
1
利用課前5分鐘,提高聽說能力,積累寫作素材
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發展是參差不齊的,有的不管啥時叫他,也不管多大場面,他都能從容鎮定,侃侃而談;而有的正相反,總是緊張兮兮,說不出完整的話。為了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使他們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我堅持讓學生進行課前5分鐘講話。我的觀點是:想得好,才能說得好;說得好,才能寫得好。第一輪學生自選內容,按順序進行;第二輪限定內容范圍,現場抽簽進行。講完由指定的學生評委點評和打分。此項活動,覆蓋面廣,鍛煉機會多,現場點評打分,新穎并且富于挑戰性,激起學生濃厚的興趣,深受學生歡迎。不但鍛煉了口才,還培養了聽的能力,同時還積累了寫作素材,可謂一舉多得。
2 利用課余時間排練,課上表演課本劇
課本劇從動態的角度組織學習活動,為學生打開了一個新的活動天地,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打破了學科本位,豐富了學習內容,是“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途徑之一。
排練是課本劇表演成功的關鍵。排練時,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讓他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與知識經驗進行自主活動,并發揮小組合作的力量,讓學生通過交流對話、合作互動,有效促進意義建構。
高一時主要排練了《孔雀東南飛》,自由組合,分成幾個小組,可遵循原作,也可發揮想象,合理改編。高二主要排演了《雷雨》“吃藥”片段,參演同學利用業余時間。研究劇本,揣摩角色性格,挖掘作品內涵,反復觀看電影《雷雨》片段,模仿藝術家的表演風格。在班里表演時學生反響強烈。后來還代表學校參加全區首屆中小學藝術節課本劇表演大賽,榮獲二等獎。
課本劇讓學生走上舞臺,進人情境。表演的孩子興趣盎然,演得活靈活現;觀看的孩子聚精會神,看得津津有味。這使學習內化為自己的需要,認識水平提高了,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在改編劇本和進行人物形象分析時,又很自然地提高了寫作能力。
3 鼓勵學生練筆,參加各種作文競賽
平時每個學生都有練筆本,每周自選一個話題,寫一篇小文章,然后通過老師篩選或同學以小組的方式閱讀推薦,被推薦的作品在全班朗讀。另外,每一期板報的內容都以小組為單位輪流設計,全部文章都是學生自己寫,然后進行比較評比。還經常組織詩歌朗誦比賽,先寫后改,然后再組織比賽。此項活動不但提高了寫作能力,而且提高了表達能力。利用單元重組。有意進行課堂延伸,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形成文章。比如在進行蘇軾作品的教學時,就用了這個方法。在必修蘇軾詞兩首的基礎上,又補充《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浣溪沙·山下蘭芽短浸溪》《卜算子·缺月掛疏桐》《后赤壁賦》,并向同學們推薦了林語堂的《蘇東坡傳》,王水照、崔銘合著的《蘇軾傳》,余秋雨的《蘇東坡突圍》,周國平的《詩人的執著和超脫》,之后為學生留下一個研究課題:江月與人生。接下來用兩課時的時間讓學生廣泛閱讀所推薦的其他篇目,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足夠的活動空間探究江月的意象,評價蘇軾的人生,形成文章。當看到一篇篇漂亮的文章展現在眼前時,我原有的諸如擔心學生的能力不足,談不深談不透;學生興趣不大,不會寫出優秀的文章等這些想法都是多余的。只要引導得當,是能探究好的。學生的觀點引發了老師的思考,老師的建議又幫助了學生,這就是交流,探究。當我被學生的觀點折服,被他們的真誠感染時,我會想,如果沒有這節課,將有多少精彩的理解和認識淹沒在泛泛的講解中啊。
為了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更重要的辦法是每年都以班的形式,參加“葉圣陶”杯和“語文報”杯全國中學生作文競賽,很多同學在競賽中獲獎。如2009年第七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于安寧的《快樂的218》、秦亞非的《在孩子的眼睛里》獲二等獎,郭傳璽的《夢想在奮斗中實現》、牟纓新的《守望幸?!返全@三等獎,尹冷的《聽媽媽的話》、許彤的《那些花兒》等獲優勝獎。2009年第十一屆“語文報”杯作文競賽,有兩人獲二等獎,三人獲三等獎。2009年秦亞非獲得“我的祖國”全國作文大賽一等獎。
正是由于平時堅持不懈的練筆,才使更多的同學在競賽中獲獎;反過來正是因為有很多同學獲獎,更激勵了學生練筆的熱情。正是由于這樣全面提高,重點培養的良性循環,才使同學們的寫作能力得以大幅度提升。
三、收獲及今后設想
自從我接受了以誘導為主、以學生為主體,重視思考過程、學習過程的教學理念后,不斷進行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改變了課堂教學的面貌,改變了以往灌輸式的教學方法,為課堂注入了新的氣息,從以往低效率的課堂中解脫出來。通過堅持課前5分鐘講話練習、編排課本劇、參加作文大賽等活動,不但激發了學生學語文的熱情,而且也提高了他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在指導學生的基礎上。我也不斷總結經驗,把設想和計劃寫成論文,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2008年獲第六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優秀指導教師三等獎、2009年獲第七屆“葉圣陶”杯全國中學生新作文大賽優秀指導教師二等獎,2009年獲大連市“我的祖國”讀書征文活動指導獎一等獎、2009年獲得“我的祖國”全國作文大賽作文指導一等獎。2008年論文《蘇軾作品賞析單元簡明教學設計》獲國家級一等獎、2009年論文《將閱讀習慣的培養進行到底》獲國家級一等獎、2009年論文《江月與人生——蘇軾作品賞析典型教學設計研究》獲國家級二等獎。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促進聽說讀寫,激發了我的教學熱情,也拓寬了我的教學思路,讓我嘗到了甜頭。今后我將一如既往地探索下去,讓我和學生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