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考數學專題復習是中考數學復習的核心技術,中考數學專題復習的關鍵是在關注學生心理前提下落實的策略。本文從專題內容的選擇、專題復習課模式的采用、教師的備課與學生的作業三方面談中考數學專題復習的策略。
關鍵詞:數學 專題 復習 策略
對于中考數學專題復習的重要性,大家已形成以下共識:第二輪的專題復習擔負著進一步深化學生素質,提高數學能力的重任,是中考遠離加班加點、題海戰術的重要依托,是中考數學復習的核心技術,有“二輪看水平”之說。一線的老師不缺乏先進的復習策略,卻屢屢在如何落實復習策略上碰壁。武漢教科院的裴光亞老師的研究認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中考復習的主體是學生,比關注命題信息更為重要的是學生的狀態,中考復習的最高智慧不屬于學科論,而屬于心理學。本文將從關注學生的角度談專題復習決策的落實,為師生擺脫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提供一些有效的參考。
一、專題內容的精心選擇
目前許多教師按照復習書里的專題照本宣科;專題的選擇沒有整體規劃,隨意性大;不進行專題復習,直接進入第三輪的高強度訓練。因此,專題內容要精心選擇。
1 落實第一階段弱點的專題。搞一次問卷調查,小范圍跟學生交流,結合教師的觀察確定專題。尊重學生的選擇。得到學生的認同,專題復習也就容易取得好的效果。也有一些共性的弱點,如分式方程與分式運算,運算復雜又不能確定多大的難度是合適的;三角函數的定義、運算、性質的難度把握;圓的有關內容的把握。這幾部分的內容要求比以前大大降低了,而復習資料的選題卻很陳舊,很亂,學生更是無從把握,可以作為專題來研究。比如。有一道工程問題的應用題,許多同學用函數方法來解決,解題方向完全錯誤。這道題是這樣的:
例1 某一工程,在工程招標時,接到甲乙兩個工程隊的投標書。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隊工程款1.2萬元,乙工程隊工程款0.5萬元。工程領導小組根據甲乙兩隊的投標書測算,有如下方案:
(1)甲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剛好如期完成;
(2)乙隊單獨完成這項工程要比規定日期多用6天;
(3)若甲乙兩隊合作3天余下的工程由乙隊單獨做也正好如期完成。
試問:在不耽誤工期的前提下,你覺得哪一種施工方案最節省工程款?請說明理由。
學生不覺得難,其實是知識體系中有個大漏洞,這當然是寶貴的專題題材。把學生知識體系中的漏洞作為專題,學生有同感,對學生心理的震動更是非同一般。
2 落實中考試題的熱點、創新點等專題。這些專題,復習書上都有,但設計不盡合理,練習的設計更是難盡人意,要重新整合這些專題的素材,一定要防止照本宣科。對素材的整合分幾種情況區別對待,對粗糙的專題應分得更細一點,如學生尤其是女生都怕動點問題,可以把復習書中動點問題細分為《幾何動點問題》專題和《函數中的動點問題》專題等來設置;有的素材比較零亂。闡述不合理,如規律探究題很常見,學生就是理不出一個頭緒,沒有哪本復習書闡述得充分,分類也不合理,可以設置《規律探究題解題策略》;針對折紙,可以設置《矩形因折疊而精彩》的專題。這些熱點專題都是學生比較熟悉,又不能弄清道理的專題,易受學生的歡迎。
二、專題復習課的模式
有些教師復習課滿堂講,拖堂后還在講;訓練隨意,不切合學生的需求;缺少反思,要求學生自發領悟;缺少情景創設,學生木然。因此,專題復習課要注重模式。
1 落實課堂中的情景創設。課堂中的情景創設似乎是初一、初二課堂的專利,初三專題復習不需要。其實,到了初三專題復習的階段,學生身心俱疲,更需要精設情景。我的經驗是,只要心里裝著學生,裝著學生的需求,情景創設可以隨心所欲,不創設情景倒是不可能的。
2 落實精講。講授式的數學課受歡迎,但必須精講。專題復習課要以學生的需求為取舍的標準,如果因為滿堂講,拖堂后還在講,學生聽了很多題,都半懂不懂的,問題越積越多而無法解決,思想上的壓力就會越來越嚴重,這是對學生心理的摧殘,所,以要痛下殺手。講的時候,以通法為主,兼顧特殊方法。例如,對例1,學生的典型函數解法是這樣的:
解:設規定日期為x天。則
(1)讓甲做的工程款為y1=1.2x萬元;
(2)讓乙做的工程款為y2=(0。5x+3)萬元;
(3)讓甲乙合做的工程款為y3=(0.5x+3.6)萬元:
∵可推得x≥4,∴y2≥y1只要比較y1和y2
當1 2X>0.5x+3.6,即x>36H時,選擇方案3
當1.2x<0.5x+3.6,即x<36/7時,選擇方案3
當1.2x=0.5x+3.6,即x=36/7時,選擇方案3或1
學生的解題方向完全錯了,還絲毫不覺,感覺良好!精講的要點是用函數方法和方程方法解決應用題的區別:用方程方法求的未知數是一個確定的量,而函數是解決兩個變量之間的問題。例1中的三個條件足以確定規定日期是一個定值,所以必須用方程方法來解決。學生的解法并不是粗心所致,而是缺少區分函數方法和方程方法的意識,是一個漏洞。
3 落實精致訓練。“課內講解,課后作業”是大家用得最多的一個方法,其實效果并不見得好。波利亞說:“數學是做出來的,而不是教出來的。”必須在課堂中保證學生有足夠的訓練時間。課堂訓練可以真實地近距離地觀察學生在面臨困境時的狀態,學生有緊張感,而不會昏昏欲睡。比如,2008年寧波市中考的最后一個有關“標準紙”的問題,是一個人見人愛的課題學習題,課堂訓練時先展示給學生,將給學生一個強烈的震撼。把學生帶進一個欲罷不能的困境中,得到老師所需的訓練效果。
4 落實解題反思。為什么說專題復習是核心技術,有“二輪看水平”之說,這主要體現在解題反思上。比如,學生小學一年級開始到初三,一直在接觸規律探究題,題型很多很雜,常讓人望而生畏。通過《規律探究題解題策略》專題課的研究,發現規律探究題可以歸結為四種類型,即圖形規律探究題、數形結合規律探究題、數字規律探究題、數式規律探究題,各有規律,有章可循。
三、教師的備課與學生的作業
當前學生下題海,教師忙瑣事;只有作業,沒有批改;相互保密,同事成冤家對手。因此,教師的備課與學生的作業要雙管齊下。
1 落實教師下題海,學生駕輕舟。三輪復習中,專題復習的備課難度最大,教師工作量大。教師大約需要解50多份中考試卷,使中考大局了然于胸。為了使老師們完成這艱巨的任務,可以有多種措施。其實,老師還是希望多做的,只是雜事太多,需要強制,需要氛圍。如我為了本文的書寫,翻閱浙江省各地市的中考試卷;系統研究了多份試卷中的規律探究題。如果教師不下題海,學生就得下題海,也就陷入加班加點、題海戰術的泥潭。
2 落實作業分層次,因材施教。上專題復習課,許多老師不批改作業,理由是上專題復習課時離中考已經很近。學生應該會很認真地去做作業,而且老師的負擔確實很重。盡管老師的任務非常重,也必須每天批改學生的作業,方法可以變通一下。通過批改作業,可以把作業本作為師生溝通的平臺,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點撥學生,學生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反映問題,這也是排解學生煩躁心理的一個渠道。
3 落實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師之間要進行有效合作,需要教師觀念上的升華,也需要制度上的保證。比如規定必要的聽課時間,相互聽課,取長補短;教研活動時,一人主講,其他人補充,交流專題復習的經驗;合作出中考熱點專題原創題,如針對次貸危機的背景,每人出一道題,針對全球范圍就業困難,每人出不同的題,然后交流,編印成冊,共同使用。其實每個教師都有在交流中獲益的經歷,敞開心扉交流,集體的智慧總比個人強。更重要的是學生也會受到感染,同學之間相互交流,分享成功的經驗,共同吸取失敗的教訓,緩解緊張的心理。
《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明確指出:試卷的命題要以減輕學生過重的學業負擔為導向。實際上這幾年的中考試題難度系數在0.75左右,能力卡點二至三個。顯然,中考比拼基礎、能力,也是心理的較量,只有在良好的心態下,學生才能正常發揮,甚至超常發揮。所以只要堅持專題復習,在關注學生心理的前提下,落實中考數學專題復習策略,學生就有條件輕松應考。當然,學生的輕松意味著教師要付出更多的艱辛,甚至幾倍的努力。
參考文獻:
[1]《中考數學復習的戰略決策》,裴光亞,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08,(1—2)
[2]《浙江省初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說明》,浙江攝影出版社,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