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節課的開始與結尾都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關鍵,開始的好就可以使學生精力集中,學好知識;課末小結的好,就會鞏固所學的知識,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以下我就小學數學課的導人和課末的小結,談些建議。
一、小學數學課的導入
大家知道,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新課導入,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深入思考。如何更好地導人新課?我認為要堅持正確的原則和選擇較好的方法。
新課的導人要有趣味性。學生只有對所學的知識產生興趣,才能愛學。新課的導人應有針對性。新課導人必須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針對不同年級、不同教材、不同條件、不同環境、不同時間,選擇不同的方法。制造懸念導入。抓住小學生的好奇心理,巧設懸念,以疑激學,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以舊引新。以舊知識作為橋梁,使學生知識不斷遞進,增加知識坡度,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開門見山。教師在授新課前,直接向學生出示新的課題,這樣能使學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識記來對待他們所學的功課。小學生思維活躍,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小學數學課末的小結
課末小結必須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因文因人制宜,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凡是學生難記、難理解、難掌握及容易出錯的地方都應闡明。抓住主要矛盾。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都是每一課的主要矛盾,課末小結就要通過揭示矛盾的實質,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在課末小結中要教給方法。要預防錯誤。學生易錯的概念、法則、公式可通過小結加以強調,引起重視,防微杜漸。充滿情趣的課末小結能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動機,使學生身心得到放松,濃厚的學習興趣得到保持。
課末小結要簡潔易懂,要有濃縮的“提煉”藝術,在設計過程中,應抓住最本質最主要的內容,做到少而精,要簡明扼要。要有目標性,好的課末小結,是為實現課時教學目標服務的,否則就失去了課末小結的意義。課末小結要有引導性。小結不能由教師包辦代替,要立足于引導,讓學生參與,展現出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前呼后應式。前呼后應,形成對照,使學生豁然開朗。總結式。這是最常見的一種方法,教師引導學生把一節課內所學的知識和主要內容,作提綱挈領式的總結。圖表式的小結。這種小結通常是通過圖示或表格的方式,引導、歸納、總結出當堂課所學的知識,或揭示同以前所學知識的聯系和區別。懸念式課末小結。這種小結是在教學本課知識的同時,通過教師設疑引出下節課要學的內容。
總之,課堂教學藝術是一個整體,課末小結是其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其方式方法必須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與課堂教學藝術融為一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