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全面開展的“電腦下鄉”活動甚是熱烈,也引起了廣大農民的響應,這無疑是件好事。但其中的培訓問題不容忽視。
我是一個“城中村”的村干部,負責村中農民的教育和培訓,也多次與市級普惠制教育部門聯合開展培訓活動,內容涉及編織、電腦、面點、刮痧等多方面,但參加的人開始多后來少。有一些村民也多次找我們要求安排就業,但真正讓他干一項稍微有點技術的活計就拿不起來。一次,我想找一個人用電腦錄入新農合資料,愣是沒找到合適的人選。從這件事上說,我感覺“電腦下鄉”在“城中村”都如此,在偏遠的農村更是“望(電)腦興嘆”啊!
現在的農村人觀念并不落后,不少人家也都具備電腦這一大件,但實際上都成了相應擺設,派不上用場。
要想扭轉這個局面,使“電腦下鄉”真正起到作用,我認為:一是要利用農村的遠程教育網絡普及電腦的操作技能;二是要讓電腦商家深入農村集市、學校、農民夜校、黨校等固定場所,認真講解,也可以請本地、本村利用電腦致富的成功人士現場說法;三是縣(區)機關定點包扶幫對單位要經常深入村中,普及電腦常識,讓大家應知應會,為生產和生活服務;四是要轉變整體觀念,脫離原始的管理、教育方法,讓電腦這一逐漸普及的工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搭橋,為實現小康鋪路,在基層起到實際作用。